分享

北京南海会馆的建筑考据与复原?????麦祖荫

 海口麦生 2017-08-22

北京南海会馆的建筑考据与复原
麦祖荫
摘自本作者2013年所著《南海会馆图文志》一书
北京南海会馆建筑的规模与格局特点
道光三年,南海吴荣光、李可端、邓士宪等人发起并筹措资金1.3 万两白银,购得米市胡同董邦达故居,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葺完成后,南海会馆雏形形成。至光绪六年(1880 年) 时,因南海县进京应试举人颇多,又购得南侧宅院,共有13 个院子,190余间房,形成四进格局,各院落自成体系,院与院之间有门相通,房与房之间有走廊相连,布局整齐。
据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编纂的《宣南鸿雪图志》描述:南海会馆“南北63 米,东西70米,……会馆坐西朝东,并列四组院落。其北面三组是典型的清代“三轴四部分”官宅格局。中轴主院为礼仪部分。大门五间临街,但只辟街门一间,七檩后廊硬山合瓦顶。一进院主堂七间,七檩进深加前廊一步,东西配房各三间五檩。南轴偏院为居住部分,共三进院,倒座房及正房共四座,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五檩,配房前院各三间,后院二间进深五檩,建筑紧凑实用。北轴偏院为休闲游憩部分,布局灵活,现有三个独立院,其中南院正房三间,七檩前出廊,宽敞实用,原院内北、东二面有游廊、小轩,现已改建,院中假山高树,也已无存。此院正房处即是康有为所居的“七树堂”,北面小轩全装玻璃,(另一说有西洋五彩玻璃)形似画舫,故名“汗漫舫”。因康在此处办“中外纪闻”报,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因而名声大振。三轴以外的第四部分即服务供役部分,是位于北轴前和主轴后的两三处小院。在这三组之南是光绪时添加的三进四合院,一进院正房三间,进深七檩加前廊一步,两耳房各一间,倒座五檩五间带前廊,两厢房各三间五檩;二进院正房五间,进深五檩加前廊一步,厢房各三间五檩;后院正房三间,五檩加前廊,北厢房二间。南海会馆规模较大,格局清晰,大部分建筑保存较好。”
南海会馆原为尚书府,虽然没有王府豪华,但是其规模合于从一品尚书的建制。四进多路五开间的主要建筑和五开间屋宇式金柱大门,不是一般官吏可以构建居住的。
简略说来,其主要特点是
1.五开间屋宇式门厅,近似王府面宽,但只一间开门(或为会馆时改建)。内设门房,外有影壁,门前有狮子抱鼓石门墩,虽不华丽却气魄宏伟,门厅后两侧为大于一步(一米五宽)的阔大檐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廊并不多见。
2.门厅有后檐廊连接游廊和宽大院落形成四合院为第一进。正房为五开间七檩进深阔大带檐廊的正厅和过厅,是礼仪正厅,应当是董府供奉祭祀、迎来送往,举行仪式和议事的大厅堂或也曾兼授业书房。可能就是纪晓岚所说的“斯与堂”(后文有说明),因为除此之外都是卧室和起居住房再无厅堂了。后来在南海会馆时期名为观海堂。道光戊戌年南海廖甡和孔熾庭摹刻蘇东坡西樓帖(观海堂苏帖)诗文二十九首的石碑文即初置于此。
五开间屋宇式门厅入口金柱间为两扇红漆金柱大门,后金柱间为四扇大隔扇门(屏门)。平时关闭,走两侧后檐廊金柱与厅墙间开口通道。遇有礼仪节日,屏门推开,豁然开朗。礼宾客人直入一进院观海堂焚香礼拜,在南海会馆时期,会试高中的南海士子们由此再到东南角的魁星楼祭拜魁星。
3.观海堂后第二进为带有回廊的董宅内院,即董邦达家人的主要居住院落。正房是带檐廊一步的三开间五檩外带左右耳房的建筑。厢房是五开间,规格高于常见的三开间又不张扬,为此建筑群独有的五开间厢房,亦可间接证明为董氏内宅主院。三进、四进为小院落规格明显较低,应当是侍女佣人杂役等的住所。没有典型四合院的后罩房,以小院替代。大半因为董邦达是浙江人士,建筑上不太追求北京四合院范式,合用即可。
4. 北面一路有一座不大的花园,为休闲游憩部分。回廊,小厅,假山,种植花草树木。不算华美,却也清新雅致。这大概就是“新建广东南海县会馆碑记”所说的“花木竞秀,邱壑多姿”了。
这里就是后来著名的七树堂,即康有为的住所。康有为居住时建筑格局可能已经不再是花园,增建或改建过部分房屋,应当是南海会馆为进京赶考举子增加住房的改建吧。据有的文字说,七树堂内保留了回廊(宣南鸿雪图志如此认定),水池,假山和凉亭,权作参考。我以为水池的说法或有瑕疵,除去王府,北京会馆或官宅少有水池景观。我少时也没见到有水塘。但是假山直至上世纪末还有残存是确凿无疑的。七树堂及康有为的汗漫舫多次改建,历史脉络将另文专述,暂从略。要说明的这最北的一路,在七树堂东,有一对街直开院门的院落,东房为门厅,门前有小抱鼓石,后改为倒座住房了,独立小院落,对内在小院南墙为两扇对开小门,直对主路大院。
5.南海会馆最南面的一路,即后来光绪六年增添的院落,规格颇高。临街为五开间门厅或倒座(后来改为马号),一进为带耳房的前廊檐(一步)三开间正房,二进正房带廊檐(一步)五开间,三进带廊檐三开间。一进的倒座为五开间廊前一步,似乎规格大体不在观海堂一路之下,三进还稍高。此路第一进的倒座院(后改为马号)南侧还建有三层的魁星楼,何时所建无从考证。此一路究竟原来即是董府或是其它官邸大宅门已无从认定。但丛规格建制看当是独立的大户宅第或官邸式宅院无疑,应与董府无关。还有一种可能,是我根据建筑格局推测的,那就是建筑的地面标高,南面两路与街面持平,而北面的主路与北路地面低于街面一米左右。这也许说明当年的董府只有北面两路,至少初建时是如此。低于街面是表示对皇家的敬畏(这是有据可考的建筑礼仪习俗之一),这也是至今人们不解南海会馆入门为何比街面低下的缘由。这只是我的思考。而南面两路与街面平,应当是另外独立的建筑组合,而且南路规格很高,也应当是同级别的。果如此,那过去记载的董府原为三路,就是有误了。
6.南第二路主轴偏院(跨院)为规格稍低的相同的三进五檩三开间格局,简洁实用但建筑地面标高与街面平。一进有带廊檐的三开间倒座房。后开门有临街院落。可能是原董府亲眷或客房的居住所在,或者是临街开门的原独立宅院也未可知。这一路和南面高规格的一路倒座院和第一进院落,共两个院落,在宣统退位时,是当时南海在京最高级别官员,进士,福建道、京畿道监察御史麦秩严的全家住所,配备了南一路临街的马号。也是南海会馆当时官员一家占地最大的宅第所在。
南海会馆四路3-4 进,占地4410 平米(另有说法5000 多平米),虽不算豪华,比不上王府,少有大面积贴金彩绘,多为土红、青绿和素油色调,但主体应当符合清朝尚书宅第的建制,规模甚为阔大,在北京并不多见。其中共有13个院落,190间房屋,为大型多组四合院和三合院,走廊和回廊相连,“形势安恬,堂庑爽恺,花木竞秀,邱壑多姿”。是北京少有的大规模、完整的官员宅邸和会馆标志性建筑,又是戊戌变法维新的发源地,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海会馆总平面图
北京南海会馆的建筑考据与复原     麦祖荫
复原的鸟瞰图
(作者根据平面图、老照片及长期居住观察对照建筑规范核准制作)
南海会馆坐西朝东,大门前是米市胡同。会馆共13 个院落, 约190 间房屋, 为四路( 轴)3-4 进格局。北路有七树堂(康有为故居),中路有观海堂和原董邦达内宅,南面两路一进为清末进士麦秩严住宅。南海会馆北临便宜坊,南临谭家菜(清末同治十三年榜眼谭宗浚的住宅)
北京南海会馆的建筑考据与复原     麦祖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