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砚秋《起解》评

 秋海棠110 2017-08-22

今日推送《程砚秋<起解>评》录自《戏剧旬刊》1936年第3期,作者叶慕秋。《玉堂春》是京剧旦角演员的开蒙戏,四大名旦都擅唱,作者看完程砚秋的《女起解》后,有感而发,对比其他演员,进行了一番评述。

去岁尚小云、荀慧生南来, 以新剧《摩登伽女》、《钗头凤》,轰动一时。而其去也,独以全部《玉堂春》,与海上周郎示别,藉在酬答观众爱护之美意。乙亥冬,程砚秋来沪,打泡戏之首夕,亦以此剧为号召,虽只《会审》一段,实已不啻,已为一出大块戏,宜乎观者之拥挤不堪,《玉堂春》一剧,其受人欢迎,从可想见。

程砚秋之第四夕,与富英配全本《四郎探母》,余以玉霜久未南下,颇思一见,重以徐君筱汀备道砚秋《探母》之佳,畹华下当首座称,玉霜演剧,端庄流利,功候日深,毋庸多赞,惟此夕之《探母》,平心而论,未见高妙,较小云尚不及,遑以语畹华,而扮像方面,则颇相称,雍客华贵,已兼而得之,虽然砚秋肥矣,然尚足掩之者,盖砚秋身段,大半凭依于水袖,轻重缓急,奥妙无穷,或重如崩云,或轻如蝉翼,摇曳生姿,进退中节,故其腰围虽日粗,而如《柳迎春》《骂殿》等剧,仍未因之减色,且其舒适好看,能引起观众之兴会,较诸曩年尤有进境,而旧剧之精神艺术,亦胥在此等,岂能等闲视之。

程砚秋《起解》评

程砚秋《起解》评

程砚秋、刘晓桑之《起解》

复数日,砚秋又以《起解》出演,此剧编排与《会审》相伯仲间,尤以及二黄歌曲安插之妥当,亦较胜时下名剧,且砚秋之反二黄,素得盛名,其不失吾人企望,当可知之,启幕时,砚秋红袖银出,风流绮丽,初出场时之四句摇板,幽恨深情,自丽曲中频频传出,佐以天赋清润嗓音,无粗大之患,无尖亢之病,自觉格外动人,旦角中之嗓,以尚小云为最清越,高昂处,可裂金石,而砚秋之歌喉,则瘦竹轩主所谓工夫之嗓,其能耐久,无人及之,且悠扬婉转,音绵而气韵,颇耐人久嚼,所以《起解》二段之反二黄,哀感顽艳,终于使人凄恻,使人泪下。

曩年余评砚秋为青衣中之闺门旦也,其擅长处在一冷字,其省力处亦在一冷字,而成功处亦在一冷字,聆其与王少楼合演之《教子》,冷峭逼人凛凛然使人如对玉山无丝毫温柔,近年来多演新戏,似非旧日之谨饬矣。四名旦中慧生之《钗头凤》一剧,每出演观者无一次不掩袂唏嘘,其感人之深,盖自不知热泪之夺眶而出也,然其歌音终不及砚秋之凄绝人间,反二黄之沉痛,真如夜半子规,声声泣血,然非富于衷气,曷克臻此,宜乎名振一时,空前之作,实非为过。

程砚秋《起解》评

程砚秋《起解》评

程砚秋之《会审》

或谓砚秋之腔,运用之间,倏收倏放,丽而无骨,约略聆之,如珠走玉盘,活泼泼地,苟咀嚼其味,则浮于表面,锋茫毕露,所谓花腔取巧,在听者易于动听,而在歌者,亦易行腔,不及小云灵矣,其说不谓无理,然移赠昔年之砚秋则可,若评今日之砚秋则近似过贬,且砚秋频年于唱做非常注意,此夕《起解》反二黄之「我只得进庙来把神参见,尊一声,狱神爷细听我言」二句时,身段与词句相呼应,所谓唱到那里,点到那里,看到那里是也,按此类身段,昆班最注重,与唱之板眼,同一谨严,某处应下腰几分,某处指点若干高低,远近,虽反覆使演之千百遍,不能有累黍之讹,平剧中,昔时亦有准绳近来大都随意出之,即贤如畹华,恐亦未见详知,想砚秋独能细心推求,诚有心人也。

记慢板之前旦白「你我父女慢慢的走」,而倒板中则为「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忙字不妥,嫌前后矛盾,砚秋宜注意之,慢板固佳,然实际不足与语小云,此节当有未信之者,然细心恻之,盖砚秋喜走险板,锋茫太露,而过腔转板,尤嫌不如小云之坚实,而小云与畹华之犯吃字面之弊(畹华尚差,小云最甚),而砚秋独能避免,盖其高涉低音均极先裕而于音韵及阴阳四声,尤不惜力矫群非,独参真谛,此剧学之根本,非等闲人所易知也。

程砚秋《起解》评

程砚秋之《起解》

「一句话儿错出唇」一段,砚秋改为散板(梅尚等皆流水转散板)「惟有你老爹爹是个大大的好人」之回龙,耍腔劲头十足,可嘉(慧生此句之老爹爹三字,改为老伯伯,藉以区别,实则论字韵音节,不能及老爹爹三字为佳,质之慧生,尚谓然乎顺及),此戏以曹二庚配崇公道,颇活泼可喜,相得盖彰,可以移赠矣。

(《戏剧旬刊》1936年第3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