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类学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7-08-22
内容摘要: 总论【古人类】fossilman对地质历史上全新世以前(距今1万年以上)的化石人类(fossilman)的一种泛称。西文中无古人类一词,通常用化石人类称之。从猿类到人类共经过南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古人)、克罗马努人(晚期智人、新人)等几个大的阶段。除新人外均属已绝灭的种类。新人与现代人属于同一亚种。一般将更新世晚期的新人化石划入古人类范畴。全新世以来,也就是新...

总论

【古人类】fossil man对地质历史上全新世以前(距今1万年以上)的化石人类(fossil man)的一种泛称。西文中无古人类一词,通常用化石人类称之。从猿类到人类共经过南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古人)、克罗马努人(晚期智人、新人)等几个大的阶段。除新人外均属已绝灭的种类。新人与现代人属于同一亚种。一般将更新世晚期的新人化石划入古人类范畴。全新世以来,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及以后的半化石,属现代人类范畴。古人与现代人同属(人属)同种(智人种),但目前认为它们是不同亚种。

从猿到人的不同发展阶段

(森林古猿、拉玛猿、能人、猿人、现代人)

【古人类学】Paleoanthropology又称化石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地史时期遗存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包括人类化石)研究人类起源及发展规律、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类及人类的亲缘关系、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及其规律等。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为化石,因此也属于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动物分类学、比较解剖学、人体解剖学、人类遗传学、第四纪地质学、埋藏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古人类学还广泛地利用古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及其他生活遗迹及与其共生的动物、植物,结合古地理、古气候及地质年代学的资料,探索古人类的行为、习性,进而探索古人类的社会性生活发展的规律等,从这一角度出发它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生态学、史前学、历史学等有关学科也有较密切的关系。随着灵长类(尤其是古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新的人类化石地点及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不断发现并扩大其地理分布范围和各方面技术方法的进步,尤其是一些新兴分支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古人类学研究将不断深入。

【人类起源】origin of Man自远古以来,人们就关心着“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中外早期历史上就有从水而来或从土而来等说法,同时各种民间传说和各种神创理论也长期流传。随着农业、医药等的发展,有了一些资料积累。15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药用植物1167种、药用动物478种、药用矿物275种。他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共6部。但以身上有无毛被而将人与其他哺乳动物分隔开来。1758年瑞典林奈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以双名法记述了4235种动物,将动物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蠕虫6纲。并以身体体质特征和智力、表情将人、猿、猴等归并为灵长目。从而为人类起源于猿的理论建立了基础。进入19世纪,经过学术界和教会的激烈争辩,最终在19世纪后半叶人猿同祖论得以为人们所接受。到20世纪,在非洲、亚洲和欧洲陆续发现了大量化石证据,逐步将人类起源的时间推到距今500万~600万年前。经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人类学家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进行分析论证,大体上分为南方古猿、猿人和人三个大的进化阶段。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体上已经确立了两足行走是人猿间的根本区别的意见。由于化石的发现在分布上是点状的,时间上是不连续的,而在每一地点发现的化石只是一部分或极小部分骨骼及牙齿。从而引起人类起源进化的形式和起源地区的争论。如最近盛行一时的夏娃假说。这些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与人类起源问题相联系的一个相关问题就是人种起源问题。这方面主要是单地区起源与多地区起源之争。现代各人种都是同一物种——智人(Homo sapiense sapiense)在适应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人猿同祖论】man and ape have common ancestry人类起源的基本论点之一。人在生物界的地位长期没有深入论述。直到18世纪C.von林奈在进行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猴归入一类,称为灵长目。到半个世纪以后,即19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Darwin)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指出生物经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由低级向高级逐渐非洲南方古猿()

智人()的骨盆比较发展变化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世界,并在该书的末尾部分暗示人类是由动物起源的。文章发表后遭到教会的猛烈攻击。赫胥黎(T.H.Huxley)积极地支持这一观点,1863年发表的《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提出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分化而来的,也即人猿同祖论。以后达尔文在1871年又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指出了人类也是进化产物,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从古猿进化而来。

【从猿到人】from ape to man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由于在达尔文时代发现的人类化石主要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赫胥黎认为它们是介于猿人和现代人的古代代表之间的中间环节。虽然要作为古猿变人的中间环节,说服力还不够,但至少这些证据把人类历史推到距今10万年以前。杜布瓦(E.Dubois)18911893年间在爪哇中部梭罗河左岸早更新世地层中所发现的爪哇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 erectus)是从猿到人过程中的更早的中间环节。由于在地层中尚未找到石器或工具,所以在学术界关于直立猿人是人还是猿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争论。直到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Sinanthropus)化石并同时发现有大量的人工制造的石器和人类用火的遗迹,使大多科学家承认了古猿变人的事实,使人类历史推到大约距今50万年前。自1924年在南非汤恩发现了形态特征比猿人更原始的南方古猿化石之后,至20世纪中,大量化石证据已将人类历史推至250万~200万年前。1959年,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了南方古猿鲍氏种的头骨和石器。次年也在此峡谷中发现头骨碎片,年代为距今190万年前。20世纪60年代,英国女青年古道尔(J.Goodall)粗壮南猿被豹子捕捉拖曳图从猿到人演化图在东非观察黑猩猩时,发现黑猩猩会撕去枝杈制成草棍或木条,伸进蚁窝,粘出蚂蚁充饥。从此人类学界彻底改变了传统观念,不再认为制造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而采纳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类从古猿分离出来的标志。这样就把南方古猿包括进人类的范畴。有人把已两足直立行走而尚不能确证能制造工具的早期人类称为前人。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露西发现了340万年前的和1976年在坦桑尼亚莱托里发现距今37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足迹及距今300万~37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于19921993年间在埃塞俄比亚上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大约代表17个个体的南方古猿始祖种,化石年代距今大约440万年前。1994年在肯尼亚北部特卡纳湖附近发现了南方古猿湖畔种。至21世纪初,更多的人类化石被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已被推到距今600万年左右。早期人类可能也不仅南方古猿一类。根据人们的不断探索,从猿到人的过程被“反演”得清楚明确。根据近代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人类从古猿分离出来的时间,较为公认的是700万年前,时代最早的石器是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距今200万~250万年前)。较早时代的石器几乎均来自东非。在奥杜威峡谷、库彼福勒、奥莫和哈达等地都发现无疑的人工制作石器,年代为距今170万~250万年前,一般认为这些石器是由能人类型的人类制作的。如果以制造工具作为人类历史的开端,则人类的历史只有250万年,如果以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标志,则人类的历史可能达到700万年。两者间的差距近500万年。这一点,科学家曾有合理的解释。即人类的古猿祖先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得不从经常的树栖生活到越来越多地在地面活动,同时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天然工具来帮助获取食物或抵御敌害,这就要求只用两条腿担负移动身体的功能,使前肢从支持和行走的机能中完全解放出来,成为自由和灵巧的双手。在长期使用工具中,使人们对石块、木棒等工具性质的认识更深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直立行走数百万年后,人类才开始制造工具。

【人种单一地区起源说】single local origin of human race现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起源有两种理论,一种叫现代人起源替代说,也称作单一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现在对这一地区多认为是非洲(见夏娃假说)

【人种多地区起源说】multiple local origin of human race又称现代人起源连续说。这种理论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直立人演化而来的。

【夏娃假说】Eve hypothesis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说的假说之一。1987年,以威尔逊(A.C.Wilson)为首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研究组根据对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及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土著共147名妇女胎盘细胞mt DNA的分析,提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她的后代在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扩展散布到亚洲和欧洲,取代了原来生活在那里的古人类,发展成现代的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群。这个理论被称之为夏娃理论或夏娃假说。但自提出后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遗传学家中有不同意见,古人类学家也有不同意见。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索恩(A.G.Thorne)最近从10件化石标本中取出线粒体DNA,研究结果表明,由采自澳大利亚的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的化石提取出迄今看来最原始的DNA,这证明了并非我们所有的祖先都来源于非洲。另外,在1998年于葡萄牙中西部一个地洞中,发现了一具小孩的大体完整骨架,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2.4万~2.5万年前。研究结果表明该骨骼表现出尼人与智人的形态镶嵌。而这种镶嵌形态支持从近东迁入欧洲的智人与原住欧洲当地的尼人之间发生过多种程度杂交的假说。这一事实对尼人在欧洲被取代的假说提出挑战。在中国近几年来,人类学家们也连续发表文章反对“夏娃假说”,他们指出,在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一系列特征表现出是渐进的历史性变化。一些被认为是直立人的特征在早期智人阶段继续出现,这种镶嵌进化现象,在中国古人类进化中相当普遍,这意味着东亚地区的智人是当地直立人进化来的。估计两种理论的争论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人类进化形式】evolution form of man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增多,分支系统学方法的使用和进化理论的完善,许多科学家接受人类演化呈树丛状方式的观点。在300万年前,南猿始祖种和部分南猿阿法种以及最近又发现的350万年前的扁脸肯尼亚人等生存年代有重叠现象。而在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发现的化石更为丰富得多,很明显地表示有一个以上的人类物种并存在世界上。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在大约100万~200万年前或者更晚仍然是树丛状进化。尤其是2004年在印尼发现的俗称小矮人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pesiensis)更为此理论提供了依据。通过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只有一个物种继续繁衍,其余物种遭淘汰。也有学者认为在100万~200万年前或更晚些的这个时代里人类已能制造石器,人的活动能力增强,交流机会频繁,虽然不同地区的人群之间体质形态等存在着差别,但这种差异不一定能发展成不同的物种,而更可能是发展成多型种,此时的进化模式更可能近似河网状。

【人类可能起源地区】probable evolution district of man到目前为止,距今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如能人以及南方古猿化石仅发现在非洲。这样的事实使多数学者认为早期人类起源于非洲,而亚洲地区不大可能是人类的起源地。但也有学者认为东亚地区的古环境及古气候特征对灵长类的生存是十分有利的。另外,世界上现生的高等灵长类仅分布在非洲和亚洲东部,在中国的南方又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古猿化石,而在非洲最晚中新世与上新世(距今450万~800万年间)的古猿化石非常少。因此,不能说将来在中国或者东亚没有可能发现500万~700万年前的能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人体测量学】anthropometry对人的活体(包括尸体)和骨骼,甚至生理机能等方面进行的度量和观测的大量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科学。人体测量的数据常应用于人类学、医学、遗传学、法医学以及体育、国防、工业等方面。例如国外进口的载重汽车的座位到油门的距离偏大,部分中国人,尤其妇女感到不方便。军用的飞机、坦克如能根据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体重和臂长、腿长设计也可提高机械的适用性和灵敏度,还可节约空间和原料消耗。甚至小学生的课桌椅和校服的设计均应依照特定年龄儿童人体测量的成果来设计。人体测量曾作为人类种族差异研究的主要手段。由于其他各种检测技术方法的应用,人体测量的工作已更多的转向古人类学研究领域。

【颅指数】cranial index又称颅长宽指数。人体测量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反映人颅骨的顶视特征。以颅宽(两侧顶骨间最大距离)与颅长(两眉间至颅后的最长距离)之比乘100的颅指数表示。64.9及以下,为超长颅型,6569.9为特长颅型,7074.9为长颅型,7579.9为中颅型,8084.9为圆颅型或短颅型,8589.9为特圆颅型,90以上为超圆颅型。根据颅骨顶面形态还可对颅形作出以肉眼观察方法作出的形状判断,一般分为椭圆形、五角形、球形、菱形、卵圆形和楔形。对于畸形的头还有舟状头、尖头、三角头、扁头和斜头、楔状头等。

【脑容量】cranial capacity应称颅容量。即颅腔的容量,以毫升为计量单位。测定方法是用细小的颗粒如细纱、芥菜子或粟(食用小米)等作填充物,装满整个颅腔,然后把填充物取出,用量杯测得其数值。测定时所用的填充物颗粒愈小,测得的数值愈准确。

颅骨(前面)颅骨(侧面)【头骨】skull又称颅骨。由22块骨片(不包括内耳中的6块小骨)组成。头骨的后部及上部称脑颅,包括额骨(1)、顶骨(2)、枕骨(1)、颞骨(2)、筛骨(1)、蝶骨(1)8块,组成一卵圆形的颅腔,容纳并保护脑,在内骨壁上具有反映脑部沟回及脑膜血管分布的压痕,可间接研究脑子的形状及特征、进化等。颅底枕骨当中有一枕骨大孔,脊髓由此通出,其两侧为枕髁,颅骨借此与颈椎相连,而使头部能自由转动。颅骨之前下部称面颅,由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共15块组成。自眼眶孔上方经颅顶至后脑枕骨部分称头盖骨,因颅骨中筛骨、蝶骨不易保存为化石,而顶骨、额骨、枕骨等常能保存为化石,即头盖骨。因下颌骨与颅骨不形成紧密骨缝连接,故下颌骨亦常单独保存成化石。头骨骨片数目在人类和各类脊椎动物中有很大差别,愈原始类型骨片数目愈多,愈进化则骨片数目愈少,如硬骨鱼类头部骨片可达百余块。古人类学家通常不将下颌骨计入颅骨中,但医学界却经常将下颌骨计入颅骨中。

【头盖骨】calvarium,cranium,skull cap 头骨的上部,呈穹窿状。北京猿人()与现代人()

头骨(前面观)主要包括额骨、顶骨的大部分和枕骨的小部分;有时亦可附有头部两侧的颞骨、蝶骨等小部分。由于这一部分骨片以曲折的骨缝互相嵌入,且骨壁较厚,故易保存为化石。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中头盖骨较常见。

【矢状嵴】crista sagittalis,sagittal crista一些哺乳动物头骨顶部沿顶骨矢状缝两侧形成的隆起的骨质嵴供颞肌附着。在人、猿和早期人亚科成员间在头顶部略隆起,古人类学者常以矢状嵴称之;进入智人阶段则较不发育,但现代不同人种间仍有差异。

【眉嵴】arcus superciliarisbrow ridge又称眉骨、眉弓。为眼眶上方呈弓状的突出骨质嵴(为额骨的一部分)。原始人类眉嵴最发达,常向前突出,且两侧眉嵴可于鼻骨上端相连,越进化则眉嵴越低。处于同一进化阶段的人类的眉嵴,男性较女性突出。古人类学中,眉嵴为重要的鉴定特征之一,亦可作为判别性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面骨】facial bones又称面颅。颅骨的前下部分,由15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和不成对的犁骨、舌骨、下颌骨。上颌骨为面颅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上着生牙齿,为面颅骨片中较坚厚的一部分,常可保存为化石。在有些报道中,常把下颌骨排除在外,面骨仅包括上颌骨及颧骨、鼻骨的部分骨片。

【上颌骨】maxillae面颅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上着生牙齿,为面颅骨片中较坚厚的一部分,常可保存为化石。

【下颌骨】mandibular,jaw组成面颅的最大骨骼,侧视呈L形,生有牙齿的水平部分称水平枝或下颌体(mandibular body),后面垂直部分称下颌枝(mandibular ramus)或上升枝。左右两下颌体结合部有一直嵴称下颌联合(symphysis)。下颌枝顶部具二突起,前方的称冠状突(coronoid process)或喙状突(coracoid process),为下颌肌附着处,伸入颧骨弓与上颌骨之间;后方的称髁状突(symphysis),为下颌与脑颅相连的关节。下颌骨坚厚,尤其下颌体易保存为化石,下颌枝不易完整保存。

【灵长目】Primates哺乳动物的一目,人类亦属此目。身材大小不等,形态差别很大。其主要特征是:大脑半球较大且表面具沟回。除少数种类外,大部分是双眼大而前视,围以骨质眼眶,双眼眶间隔狭窄;身上除颜面、手掌和足跖()部裸露外都生有毛;四肢发达,具灵活的五指(),前后肢第一指()与其他指()对生,适于掘洞攀登,指()端的爪多数变为指甲。前后肢均能握物(人类后肢握物能力退化);锁骨发达,与前肢的活动能力相关联;跖()行。有的有尾,有的则尾部退化消失。臼齿丘型、低冠。杂食性,以果实、树叶及谷物等为主,亦食少量昆虫、鸟卵、小兽等;齿式(以一侧牙齿数目表示)I22C11P33M33I22C11 P22 M33。除人类外多营树栖生活,性喜群居,现生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过去通常分为原猴类(prosimiian,包括近猴、狐猴、眼镜猴)和类人猿(anthropoid,包括猴、猿和人)两大类。最早的化石发现于晚白垩世地层。由于灵长类化石较稀少,灵长类的分类,在同一时期内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分类方案。现介绍一种分类意见(德尔松E.Delson等,2000)

灵长目分类系统图灵长目(Primates)

近猴半目(Semiorder Plesiadapiformes)

十平猴超科(Paromomyoidea)(化石23)

十近猴超科(Plesiadapoidea)(化石12)

真灵长半目(Euprimates)

卷鼻猴(湿鼻猴)亚目(Suborder Strepsirhini)

十兔猴下目(Infraorder Adapiformes)(化石43)

狐猴下目(Lemuriformes)

狐猴超科(Lemuroidea)(现生4属,化石1)

大狐猴超科(Indrioidea)(现生5属,化石7)

懒猴超科(Lorisoidea)(现生134亚属,化

5)

十近狐猴超科(Plesiopithecoidea)(化石1)

直鼻猴(干鼻猴)亚目(Haplorhini)

眼镜猴次目(Hyporder Tarsiiformes)

眼镜猴超科(Tarsioidea)

眼镜猴科(Tarsiidae)(现生1属,化石2)

十曙猴科(Eosimiidae)(化石1属,曾用曙猿一名)

十始镜猴超科(Omomyoidea)

十始镜猴科(Omomyidae)(未订亚科化石3)

十始镜猴亚科(Omomyinae)(化石19)十猫人猴亚科(Ekgmowechashalinae)猫人猴的拉丁学名是美国达科他州的苏安族印第安语的音译,其意为猫人。(化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