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丽炬 2017-08-23

看生活   说你我

  ◆    

 

网上有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同学高中时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天,他跟往常一样翻墙,可翻到一半,突然跳回学校,一头钻回了教室。


自那天之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每天认真读书,再也不出去上网了。学校里都传言他鬼附身了。2年后,他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同学的追问下,他说出了翻墙那一夜的真相。


“那天,父亲来给我送生活费,没赶上回家的末班车,他舍不得住80块钱的旅馆,就在学校的墙根儿蹲了一夜。我翻墙的时候,正看到父亲在冷风中裹紧衣服,蜷缩成一团的样子。”


原来这个沉迷上网的孩子之所以洗心革面,其根本是他一夜之间见识到了父母的艰辛,体味到了人间的疾苦。而这恰恰是很多孩子都缺少的体验。



《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曾经指出,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的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无论家境如何,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


别人有多少零花钱,自己孩子也要有,别人有名牌衣服,自己孩子也不能落后,别人的孩子吃着外国进口零食,自己的孩子也要体验一下,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或者落后于人。


可父母们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呵护”恰是孩子品格的毒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家长们都需要给孩子补上一节“生活不易”课。


01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骄纵宠溺世界第一,太需要吃苦教育了。


“我女儿6岁了,吃饭还让人喂,不喂她就不吃。”陈女士为自己家的小公主很是头疼,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病,生活自理能力为零。


 “我儿子7岁了,摔一下就哭,没人扶还不站起来,太气人!男孩就该有男孩的样子,动不动就哭,这像什么话!”陈先生同样为家里的小王子发愁,孩子由妈妈一手带大,爸爸参与的少,结果特别娇气。


“我女儿今年上大三,这个暑假跟着同学打工,出门发传单,没发两个小时她就不干了,嫌太热,太辛苦。”大三,女儿已经成年了,可冯女士仍旧为她将来的独立生活能力担心不已。



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形成了“421”的上帝模式——四个老人,两个成年人,一起溺爱一个孩子。


孩子就是家庭里的上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穿衣服要帮,吃饭要喂,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还一定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倒行孝”,说的就是这种要星星不能给月亮的“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


这类家庭产生了一大堆“小公主”、“小王子”,他们在家长所创造的温室中长大,逐渐变成一个缺乏生活能力,对别人极度依赖,受不了挫折和苦难的娇贵孩子。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想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吃苦。


能吃苦的人,面对困境不会轻易退缩。不能吃苦的人,面对困难的第一选择就是逃避和投降,很难想象他会勇敢地去面对坎坷。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能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


02


家长要创造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但切忌极端。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从孩子的成长规律看,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准备。可是,应该如何让孩子吃苦?


吃苦教育不是单单让孩子多受点罪、多吃点苦,更切忌采用极端的方式强迫孩子吃苦,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6月份,遂宁一名12岁的男孩被父母送回乡下爷爷奶奶家吃苦,这名男孩仅在乡下待了5小时,就瞒着父母徒步回城。


原因是蚊子太多、脚上咬了多个包,洗澡要用盆冲,没有游乐场,没有WiFi,不能打游戏,这个男孩独自走了20公里后,在距遂宁城区仅4公里处的地方被警察发现,这个男孩的父亲只得无奈的把他接回城里。好在最后孩子没有出什么意外。


8月份,在杭州的一次夏令营活动中,一个初中男孩第一天到营地就发了脾气,嫌弃夏令营提供的有空调的大学宿舍条件没有星级宾馆好、上下楼没有电梯等,当天晚上就拿上行李回了家。


夏令营活动原本是孩子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这个男孩子却有了心理阴影,恐怕以后再也不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了。


03


挫折教育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日本人对挫折教育非常重视,也非常普及,每到冬天,很多日本父母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毕竟孩子的承受力有限,这样的挫折教育其实并不可取。


美国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小时候就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美国的这种做法就非常有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育。



对我们来说,让孩子吃苦的挫折教育,最好的方法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上,我们可以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家长要放手让孩子成长,让孩子自己去动手体验、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该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伸出手,不该伸手的时候绝不干涉。


在这方面,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两个儿子曾经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


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



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受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今天不让孩子受苦,明天,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会让孩子受苦,帮他补上这节课。


就像孩子要学走路,父母怕摔,总是抱着,结果等再想让孩子学的时候,他们所受的苦不知要大过小时候多少倍!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明白,经历过风雨洗礼的花朵才能长久地绽放,经历过吃苦教育的孩子才能体会到成长的甜,从而变成一个坚强又独立的个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