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猝死、医闹、暴力,是悬在医生头上的三把达摩克利斯剑!

 茂林之家 2017-08-23

  编者按  

据报道:八月十一日晚上七时,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麻醉科主任刘才堂在医院的办公室突发心脏病死亡,享年五十三岁。这已是八月报道的第五例医生猝死事件。猝死、医闹、暴力就像三把悬在医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谁也猜不到危险何时会降临在他们身上!


劳累猝死

8月4日,南京“最美医生”高苏麟突发败血症症后抢救无效死亡;8月6日凌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医生在值班室猝死,年仅26岁;8月11日,武汉市汉阳医院年仅30岁的医生连夜救治4名病人后猝死;8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生吴震宇因“脑血管爆裂”不幸去世。

医闹讹诈

8月11日,陕西省兴平市南市镇周边村张某,在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时发生猝死,家属提出高达80万的赔偿要求,8月12日,患者家属多人来到市人民医院,摆放花圈,堵门叫骂,该院院长被限制人身自由4个小时,被打的口鼻流血。最终,医院答应赔偿要求。

暴力伤害

8月15日上午8时许,黑龙江省医院香坊院区发生伤医事件。曾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刘某,趁普外二科医师徐某在导诊台签到之际,突然用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向徐医生的头面部猛刺,导致徐某“头外伤、头面部软组织裂划伤、右耳廓划伤”,原因是患者认为自己对徐某给其开的药过敏。


三把“利剑”

指向医生,患者更是受害者


劳累猝死、医闹讹诈、暴力伤害,作为这些反常现象的潜在受害者,相信每一位医务人员看完这些一连串的报道,内心都会五味俱全。

 

面对当下的医疗环境,想呐喊却已嘶哑,想反抗却被束缚,想离开却仍有牵挂。他们原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应有的待遇福利,但现实之下,留给他们的却只有每日的担惊受怕,人心惶惶。

 

悬在医生头上的三把达摩克利斯剑,看似只会让医护人员受伤,但一个行业的处境艰难,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最终都将成为受害者。

 

事件之间

相互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

 

细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这三者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内在联系。

 

医闹、暴力,加剧了医务人员的精神紧张,增加了白衣天使猝死的概率,同时也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猝死、暴力让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医疗行业,导致在岗从业者工作加重、压力增大、精力透支,发生的医疗纠纷以及引起的医闹就会越多。

 

在缺乏正确有效的处理机制和保障体系的情况下,三把“利剑”同恶相济,愈演愈烈,无穷无尽,成了恶性循环。

 

医生被置于危险之下,原因何在?

 

八月还没过完,就已经出现了这么多令人气愤的新闻。究其原因,无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作怪,让人们看不到问题的主要根源。


当前,医疗体制的改革离彻底落实还有一大段距离,对人员培养、监管体制、运营机制、社会办医、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探索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解除三把“利剑”的威胁,要从根源抓起

 

自媒体时代,各类突发事件的传播迅疾而盲目。

 

“纱布门”、陈仲伟、山东恶性医闹案……在近期发生的几起事件中,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医疗圈内空前的团结一心。但事实上,这些事件往往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关心关注,其他群体往往是不闻不问、冷眼旁观,消息的传播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这导致这些医疗媒体看起来简直像是在自说自话,徒增了业内的悲观气息。

 

因此,笔者觉得要想从根本解除这三把摩克利斯剑的威胁,仅靠声嘶力竭地呼吁还不够,如何将基层一线的声音传达至上层设计者耳中、体现到政策落实层面尤为重要。

 

当悬在医生头上的“利剑”——“医闹、猝死、暴力”,压倒了医学秉持的“真善美”;当白衣天使遭遇暴打臭骂的新闻让年轻人对医疗行业却步;一批批优秀的医疗资源流失,人们还有什么理由口口声声地呐喊着看病难?

 

长此以往,无人从医的预言将不是危言耸听,但为了那些被疾病折磨的病人,希望这样的窘境不会成为现实!


作者:常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