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源污染防治:从过程控制到生态系统服务区域集成|研究

 先觉d9i4r7k2vh 2017-08-23



南京土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的研究者结合多年从事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经历与积累,从“土-生-水”三相界面及农业生态服务区域集成的角度提出了面源污染防控的新观点及策略。


来源: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网站(2017年7月28日)


面源污染的形成与产生主要受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面源污染产生的本质为污染物(氮磷等)在土壤及水体间的迁移转化。传统的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保护性耕作等减源技术,生态沟渠、生态干渠等过程拦截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再处理等末端治理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均建立在土-水两相界面上,忽略了土水间的生物相。在稻田等浅水生态系统中,微藻、细菌等聚集在土壤表层,在土水界面上形成生物微界面环境,并可通过同化吸收、吸附、硝化、反硝化、水解、降解等过程影响氮、磷、有机物等的转化过程,进而影响面源污染的产排过程,多年来却鲜有人关注。


此外,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调控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来实现面源污水的回用、提高氮磷营养盐利用率、阻断污染物迁移过程,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功能来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出与排放。然而,现有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仅关注源头减量或过程阻断,却很少从生态系统的层面上进行调控,忽略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功能与机制,制约着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基于此,南京土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的研究者结合多年从事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经历与积累,从“土-生-水”三相界面及农业生态服务区域集成的角度提出了面源污染防控的新观点及策略,并以综述形式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