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脚冰凉的经筋疗法

 和顺本真 2017-08-23
为何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 

    手脚冰凉,是中医所说的阳虚的表现。

    阳虚就会有畏寒肢冷的现象。有的人一年四季手脚冰凉,有的人以秋冬季、冬季为主,畏寒怕冷。

    阳虚症会导致胃寒、体寒、宫寒等常见问题。临床上,当把手放到腹部、手脚是冰凉的。通常西医认为是心血管的问题,其实心血管不一定会有问题。心脏是个泵,心脏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动能,人体无论是哪一个部位,气血运行都依赖于心脏。


    血液由心脏出发到达四肢指末,由于人体是寒凉的,所以导致部分血液没办法及时的回流到心脏,从而不能及时的产生动能,导致某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中医将这种现象称为气滞血瘀。

    心脏把携带氧气的血液推向全身各处,使糖原经过氧化产生热能。一旦心血管系统出现障碍  影响血液运行的输送,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


气滞血瘀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引起手脚冰凉的主要原因。气虚、血虚就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所以中医主张补气补血,大多都采用食补的方法,如红枣、枸杞煲汤等。

    还有的认为手脚冰凉与穿衣有关。

    身体的体脂不够、血糖不够、血压过低、压力过大等引起。另外西医认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引起手脚发凉。有些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产生的热量降低,在冬天由于穿的衣服又不是很多,所以才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


经筋疗法中的手脚冰凉

在经筋疗法中,我们将手脚冰凉的症状称为冷症。

冷症,乃是患者自觉手足、下腹、腰部等处有寒冷感,伴见全身虚弱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虚寒见证为多,以卫气虚衰、营卫不和为临床主要表现。好发于女性青年人,但男性及老年人亦可见。病因未明,处于探索之中。从《经筋医学》治病原理对冷症辨证施治,收效显著.故列入适应症,加以陈述。



主要症状


1
手足发凉及寒冷感.是冷症的突出症状。

《灵枢·本脏》云;“卫  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  和则分肉解利,是故人尽天寿,百岁不衰”。冷症,由于卫气“温分肉”的机能失调,是故肢末肌肤自感寒冷。

2
外寒内热,是冷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之一。

这是机体卫气所虚的基础上,机体卫外“藩篱”屏障失固,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营卫不和”的结果。由于卫气虚衰,邪从皮入,入而抵深,干扰营卫,营卫不和,营气偏胜,营热症状出现;除了表现内热的渴而不饮,舌质红、脉数等以外,虚热上浮时,尚可出现头晕、头颈出汗等症状表现。

3
机体的营卫失和,导致气之循行受到郁滞。

故冷症患者中,多数病人出现月经不调、痛经、尿濒、便秘及痔疮等的综合征。

4
邪闭空窍症

卫气虚衰及邪之所侵,导致“内闭九窍”的病理变化。窍受闭阻,患者常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咽干等症。

5
邪壅肌肤,筋肉疼痛

筋肉疼痛、肢体倦怠,是冷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其主要是邪壅肌肤所致。

病灶体征:冷症病者的经筋科检查,主要是根据冷症的生理病理、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着重从经筋的病态变化,及经筋病变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来作全面检查及分析,为理筋治疗提供依据,求得将病症治愈。


治疗方法


冷症病人的经筋疗法治疗,采用因人、因病、因地制宜的施治原则。

1

针对患者的卫阳气衰基本成因,着重运用轻柔的理筋手法,施以广泛的舒筋活络全身调治方法,令其气调血和,增强机体整体功能。

2

将经筋检查发现的筋结病灶,如头颈部及少腹查到结灶,予综合理筋法,施以消灶解结,令其病灶松解,气血以通。

3

针对患者显著出现的临床症状,给予消除症状的对症治疗。例如,患者失眠或睡眠紊乱,重在以舒筋宁神、宁痛的治疗;患者食欲不振,重在调理脾胃的施治。

4

辅助治疗,如根据病人的思想情绪,细緻作解释工作,教导病人学习“静功”及简易的自我调治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