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 | 耳部-颞骨轴位(水平位)HRCT解剖(下)

 xuxinj2005 2017-08-23

来源:影像园

作者:迟放鲁

商务合作:2519330936@qq.com    

版主微信号:fsslong2


耳部疾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外,影像学检查越来越成为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CT、MRI 的普及,耳和颞骨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耳和侧颅底临床常规的辅助诊断项目。


CT 对骨和钙化组织显影清晰,可兼顾骨与软组织的显示,在一般耳部疾病的应用中价值较高。MRI可多轴向成像以提供全面观察;可避免骨质干扰骨管腔内细小软组织结构的显示,而且对软组织特性反映较好,故常用于耳、内听道、侧颅底肿瘤的软组织病变检查。CT 观察骨结构以骨算法扫描最为清晰,如用普通扫描则应加骨窗(扩大窗宽,提高窗平)显示,以利观察细小骨质改变。


耳部CT 常用轴位和冠位,本文重点介绍耳部轴位CT 检查。
耳部轴位又称水平位,病人仰卧,取听-毗线,于外耳孔上方10mm 处,可用 130KV、100MA、3-6S、1-3MM 层厚和间距用骨质窗位条件,往下连续扫描,要求扫完整个岩锥。横断面CT 对于外耳道前后壁、中耳前后内外壁、听小骨、内耳道前后壁、内耳迷路、面神经膝部和垂直段、乙状窦、静脉孔及颈动脉管等结构显示较清楚。由于头位的关系,显示的结构有时二侧不对称,需要以同一平面进行对比。这里仅就典型的层面进行讨论。
 (图文 | 耳部-颞骨轴位(水平位)HRCT解剖上

图19.咽鼓管消失,颈动脉升段的周围气房是岩尖部。颈静脉孔区分为二个部分,前内是神经部,后外是血管部,血管部是上一层面的颈静脉球的连续。颅底肿瘤时颈静脉孔区常常被侵及,根据破坏部位可以提示肿瘤来源于血管还时神经。

图 20.-图 21 中耳仅有下鼓室,内耳已不再出现。颈静脉孔仍分为二部分,并逐渐与颈动脉管升段接近。面神经乳突段呈小圆形管腔。逐渐向颈静脉孔靠近。 
图 22.颈静脉孔区融合成一个开放状腔,其前方颈动脉管也呈一个开放状的管腔。中耳已不再出现,外耳道接近底部。面神经乳突段接近茎乳孔开始向内侧有开放倾向。 

图 23.外耳道到达骨性底壁,颈静脉孔区前方颈动脉管附着开放的管腔变浅,舌下神经孔呈半开放管腔。面神经乳突段接近颈静脉管附着管壁。

图 24.由于面神经乳突段在下端向前下茎乳孔方向移行。舌下神经管呈前后开放状。骨性外耳道消失,软骨段外耳道仍可见。颈静脉孔与颈动脉管附着处仍接近。

图 25 软骨段外耳道仍宽阔,低于骨性耳道平面。颈静脉球外缘呈半弧形,其前内相连的浅半弧形切迹为颈动脉附着处。在颈静脉球内侧可见舌下神经管呈管状裂隙,由前外向后内方向。舌下神经管内侧骨为斜坡。乙状窦切迹渐变大,沿颞骨岩部内缘由外到内行走。面神经乳突段逐渐向颈静脉球方向移行。 
图 26 耳道软骨部变窄接近耳道底部。此平面已离开颈静脉球,更开放的半弧形为颈内静脉,在其前内的颈动脉切迹变小,颈动脉渐离开颅底骨。斜坡外侧的舌下神经管由于从后内上向前外下行走,在该平面呈向后内开放的喇叭状裂隙。乙状窦沿颞骨岩部呈开放的管状结构。面神经乳突段与图 25 相似。

图 27 外耳道软骨部仅有部分显示,向耳道口呈喇叭状开放。颈动脉已离开颞骨,在颞骨前内侧仅可见到颈内静脉的半弧形切迹。斜坡与枕骨髁融合,舌下神经管呈浅喇叭状开口,朝向后内方。二腹肌沟为浅切迹,其内侧为二腹肌嵴。乙状窦为长椭圆形管状结构,后外方为开放状。 
图 28 低于外耳道软骨部,仅见耳道口二腹肌沟出现,二腹肌嵴明显。舌下神经管消失,枕骨髁与斜坡骨连成一片。乙状窦椭圆形管状结构的后内开放口变小,有闭合的趋势。面神经已接近颈内静脉处。

图 29 耳道口消失可见耳甲腔切迹。颈内静脉离开颅底,面神经达向前内开放的茎乳孔。乙状窦变小,为完全闭合的长椭圆形。二腹肌口加深,二腹肌嵴仍清晰。 
图 30 茎乳孔开放状开口变大。乙状窦仅见很浅的切迹。二腹肌沟同图 29,但二腹肌嵴变小。

    

图 31 面神经离开茎乳孔,在原茎乳孔的位置有一扩大的半弧形切迹,为面神经处茎乳孔后的颞外段在颅底的行走区。茎突根部出现。二腹肌沟加深,二腹肌嵴变宽。 
图 32 茎突离开颅底骨,呈一独立的结构,面神经在茎突后外的半开放区内仍可以定位。二腹肌沟和二腹肌嵴的结构同图31。

   

图 33 已达乳突尖部,乳突明显变小,气房减少。茎突离开乳突较远,原面神经在茎突后外的半开放区成为完全开放区,面神经离开颅底,不再有定位标志。二腹肌沟更开放,二腹肌嵴基本消失。 
图 34 乳突进一步变小,气房少。二腹肌沟由后外向前内呈贯穿趋势。茎突变细,远离乳突。颞骨结构到此平面基本结束。

图 35,图 36 对图 11 和图12进一步补充齿突及其周围结构示意。在上鼓室前方有一突出的骨嵴,称齿突(cog),在齿突的前方有一气房样空间,称前上鼓室,又称前上隐窝,前上鼓室常常是残留胆脂瘤的隐匿部位。手术时在去除锤骨头后,磨除齿突,才能清除前上鼓室的病变。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位于前上隐窝的前内方。


总结:

颞骨轴位(水平位)CT对于理解乳突气房结构,面神经在颞骨内的行走,咽鼓管结构、中耳听骨结构、和有良好的显示,尤其在内耳结构的发育、后鼓室的精细结构如鼓室窦、面隐窝的辨认方面优于冠状位CT扫描。对于耳部结构异常如先天性中内耳畸形Mondini syndrome,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以及内耳的破坏性结构改变如水平半规管瘘均需在颞骨轴位CT的层面上进行观察。对于外伤性或中耳炎引起的面神经损伤,轴位CT能够提供颞骨内的全程面神经管结构变化。在人工耳蜗植入前对耳蜗前庭结构的估价,轴位CT必不可少。

【直购通道】



20分钟浓缩了大量专业知识要点

放射会议发言专家的深度讲解

不要错过任何可能改变自己事业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