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博藏汉代以前陶瓷器精品鉴赏

 自华居 2017-08-23
2017-04-06

天下瓷都

江西的陶瓷生产史,从上饶万年仙人洞出土的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算起,已有两万多年的岁月。江西陶瓷的历史性、传承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陶瓷文化。

江西省古代名窑位置示意图

自商周秦汉、两晋以来,江西陶瓷经历了从原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丰城洪州窑、吉安吉州窑、南丰白舍窑、景德镇湖田窑等都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窑场。元代设立“浮梁瓷局”后,景德镇逐步成为古代中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将陶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御窑厂专门烧制皇宫用瓷,带动了民窑的大发展,使景德镇成为名闻天下的瓷都。

陶片

新石器时代

1962年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江西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占鳌头,无与伦比。这几块陶片,器不成形,色不悦目,貌不惊人,它们出土于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考古人员就对遗址有过大规模的发掘,1993年、1995年和1999年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AFAR)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并对出土物取样测年,确定出土陶器年代为距今2万年。这一发现被美国《考古》杂志在2013年第1期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和人类行为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一部分,带动了农业、家畜驯养以及磨制石器的发展,使人类生存和社会行为发生了重大飞跃,其意义非凡!因此,它当之无愧是中国陶瓷科技史上的第一里程碑。

印纹环底红陶罐

新石器时代

1961年修水山背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山背文化遗址的发现,有一段传奇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期,居住在山背村跑马岭周边的村民经常有人患上无名肿痛,有村民就到山上采草药,敷在痈疽处。有一次,村民在山上发现泥巴地里有许多三角形的大小石块,形似箭头,便拾了几块带回村里,称其为“阴箭”。

1961年夏,一名稍有文物知识的村民专门到跑马岭山上拾来一块三角形石块,送给一名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辨认。这名工作人员看过之后也辨认不出,就送到当时的江西省文化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组鉴定。结果,专家们一致认定村民所说的“阴箭”,实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物!

山背文化遗址系公元前28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地区一种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

凸弦纹高足陶杯

新石器时代

1961年修水山背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山背文化是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典型遗存之一,距今约4300年左右,因首次发现于江西修水山背而命名。陶器成形基本手制,少量经慢轮修整。陶器可以分为夹砂红陶、加沙灰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和黑皮陶,其中以夹砂红陶的数量最多。陶器多为素面和磨光,部分饰弦纹或齿形弦纹,个别器物出现了拍印几何纹饰,对我国东南地区印纹硬陶起源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硬陶三足鼎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1986年鹰潭角山商周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江西省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二大贡献是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的烧造,它们是我国从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的产物。角山遗址位于江西鹰潭郊区的丘陵地带,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的窑场之一。此三足鼎是窑场出土的典型的印纹硬陶饮食器之一,其烧成温度高于陶器,质地也比一般陶器细腻,表现出优于陶器的特点。

硬陶三足鼎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1986年鹰潭角山商周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从1983年至2005年,考古学家先后对角山遗址进行了5次考古发掘,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时间最早的贸易性质的专业陶器生产基地,其窑址也是中国先秦时代延续时间最长的窑场,红红火火连续烧造时间达300年之久,是鹰潭人奉献给人类的一份陶瓷文化厚礼。

硬陶三足鼎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1986年鹰潭角山商周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角山窑场以器型规范,形式多样,陶质坚硬,装饰优美的中高档陶制品源源不断供应闽、浙、赣商品市场,成为当时中国陶业的龙头制陶基地,为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历史贡献。

敞口刻字折肩原始瓷罐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1974年清江商代吴城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江西省樟树市吴城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以高岭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经过1200°C高温烧成,火候高、质坚致,是陶器向瓷器过度的产物,开启了烧制陶瓷之先声。因其胎体不细腻,釉色不稳定,造型不规整,而称为原始青瓷。

圈点纹假腹原始瓷豆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1974年清江商代吴城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豆为原始瓷质。从外表看这件瓷豆好像腹很深,实为浅盘腹,因而称作假腹豆。

云雷纹兽首提梁黑陶盉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1979年贵溪渔塘水岩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盉本为商周青铜器中的酒器。此黑陶盉仿自外形相似的青铜盉。它的表面乌黑发亮,是陶仿铜器之珍品。

像这样腹部扁圆,带有兽首提梁的青铜盉流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中原和两湖地区。

注1:文中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注2:文字内容参考展品说明。

留言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并大力转发,多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