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博藏青铜器精品鉴赏(3)

 自华居 2017-08-23

2017-03-02


商周时期,中国青铜手工业的采矿、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平。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铜、锡、铅的成分配比臻于完善。石范、陶范、金属范等范铸方法先后出现,以陶制块范法的发展最为充分,陶范的选料配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渐趋熟练。

目兽面纹分裆青铜鬲

商代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鬲为炊煮器,特征是三足膨大呈袋状。此鬲造型小巧、纹饰精致,应该不是实用器。

线图

云雷纹联裆青铜鬲

商代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鬲侈口,斜折沿,方唇,两立耳略外撇,束领甚短。裆连接成弧形。空足,足立面成三角形。上腹部饰云雷纹带,其上下辅以联珠纹。器壁较薄,纹饰纤细。

联裆鬲是区分周文化与商文化的重要考古学标志,直到西周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新干大洋洲出土了许多联裆鬲,除这件铜鬲外,还有更多的联裆陶鬲。从联裆的形制可以看出,这件铜鬲有明显的周文化因素,但新干联裆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文化器物,西周联裆鬲多无耳,联裆处无明显分界,多带柱足、蹄足或扁足;而新干联裆鬲口沿上有立耳,联裆处有分界,袋足下为中空的锥形足,与西周联裆鬲差别明显;此外,此鬲颈部饰上下以连珠纹位界的云雷纹,也是早期商文化青铜器的装饰特点。新干联裆鬲综合了商文化、先周文化以及吴城文化的元素,呈现出复杂的文化风貌。

折肩青铜鬲

商代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鬲造型奇特,袋足近乎圆柱形,整器瘦高,连珠纹分别饰于肩上和肩腹交界处,袋足和裆部饰燕尾纹,造型与装饰都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大洋洲铜器在口沿、器耳等边缘部位广泛装饰的燕尾纹,或认为源自南方常见的竹器编织纹,或认为是具有水乡特色的简化鱼纹,总之这种独有的纹饰必然与当地的地理、文化特点有某种联系。

兽面纹双耳青铜簋

商代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簋用来盛放饭食。

此簋器形与中原文化的铜簋相近,但圈足较高、内腹甚浅,称为假腹,较为罕见。

这件器皿的双耳饰高浮雕羊角兽面纹,腹部饰卷角兽面纹,内底中央印刻一龟。

线图

兽面纹青铜豆

商代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豆为盛食器。商代陶豆多见,青铜豆则罕见。此豆腹部很浅,是现已发现的商代青铜豆中时代最古老,造型最精美的。

线图

兽面纹贯耳青铜扁壶

商代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壶主要用来盛酒和水。两侧贯耳用以穿绳。

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