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周听 庄子是道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庄子将生命的形成放在宇宙万物产生中,对人生的认知有一种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智慧。他对人类生命以及宇宙万物的根源有着执着的追求,以广博的视野将生命放在无限的时空中来思考。他认为:人的生命是道生、德成、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生命产生的根源是“道”,生命存在的根据是“德”,生命形成的内在是“气”。这种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给我们一种启示:我们要学会站在高处看问题,才能看得远、看得深、看得透。道家重天道,重人道,重自然,也重人生,他们将人道、人生问题用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生、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联系中去看待和思考社会人生问题。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庄子逍遥的步伐,启示我们的人生吧! 一、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 一直以来,庄子是把人生放在宇宙万物之间来思考的,他认为人的生死就是宇宙万物的瞬息万变,所以当他妻子死了,他不但没有哭泣,反而是敲着盆,唱着歌,一点也看不出忧伤。对此庄子却说,妻子刚死的时候,他也很伤心,但考察人的由来,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息。当大道从无气息转化而为有气息、又从有气息转化为有形体、再从有形体转化为有生命的时候,人就出生了;而当大道从生命的形态转化为无生命、无形体、无气息的时候,人也就消亡了。人的生命从生到死就如大道循环往复的表现,这有什么可悲伤的呢!为死而悲,那是不懂自然规律的表现,所以妻子死了,我不哭泣。在这里,庄子将生命的形成放在宇宙万物产生的宏阔视野和全过程来考察,表现出了一种极其理性的态度。 二、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 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这是每个人来到人间以后都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解决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只有珍重生命的价值,才能善待生命的存在,进而才能在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时都能好好地生存下去。庄子有个同学叫曹商,这个人很势利,经常去讽刺庄子。有一次,宋王给了他几辆车子作报酬,派他出使秦国。到了秦国后,他又千方百计地讨得秦王的欢心,秦王赐给他一百辆车子。曹商非常得意,跑到庄子那里挖苦说: “住在偏僻的小巷里,靠打草鞋维持生存,饿得面黄肌瘦,这是我做不到的事;与万乘大 ![]() 三、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智慧 庄子所谓“顺应自然”并非指随心所欲、按照人的本能生活,而是主张在日常行事中保持一颗本然率真之心、从容平常之心和遇事随缘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重的往往是名利二字,人人都想追求功名利禄,但正如文人们所感叹的那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们纵然拥有了功名利禄,至多也不过数十载而已,何况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需要费尽心机、用尽心力,乃至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所得与所失之间,就看你怎么选择。这方面,庄子做的不错,他宁可孤身一人钓鱼也不愿意出来做官,他十分享受不被外物束缚的生活。如果我们也能像庄子一样,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很美好! 四、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 人生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生死问题,庄子非常重视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的生死观非常理性,非常深刻,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正如在第一点里所说的那样,庄子在妻子死后没有哭泣,那说明庄子已经参透生死,他认为生死皆物化,生死变化的主体是生命体本身,但就其本质来说,却是“道”在化,是“气”在化。“道”一化而为人之生,再化而为人之死;气聚而为人之生,气散而为人之死。所以,生死之变实际上是生命根源在变化,是生命质料在变化,是一种物质变化。如果我们有庄子的超然,相信生死对我们不会再那么有威胁了。 五、放飞心灵、逍遥自由的生命智慧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做过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四处飞舞,逍遥快活。但此时此际,蝴蝶压根儿忘掉自己原本是庄子,一阵风来,蝴蝶一惊,突然醒来,又变成一个忙忙碌碌的庄子。庄子莫名其妙,心想:究竟是庄子做梦变成蝴蝶了,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子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庄子对人生的思考,这种看似荒诞的思考却从根本上阐述了庄子对无限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正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正是这种逍遥自由的生命智慧,成就了如此的庄子。 一句话,在庄子看来,只有超脱物质的束缚,摆脱心灵的枷锁,放飞心灵,志存高远,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和幸福。换言之,只有拥有一颗超脱的心灵,才能拥有一种洒脱的人生。 读了庄子的一生,我想我可以为我的这次通史教育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同时我也可以为庄子勾勒出一个淡淡的轮廓。他应是一个懂得保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应是一个敝屣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清静无为,逍遥一生!乘风而来,又驾风归去!庄子就是那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如此的庄子,如此的人生智慧,或许真的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启示,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庄子逍遥自在的步伐,做一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