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人冬天都如何取暖?

 秦岭之尖 2017-08-24

明清时期,没有现代的全球变暖现象,冬天肯定比现在还冷。那么当时的人是怎么取暖的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明清皇家的取暖方法,毕竟他们拥有的硬件设备要比普通人高几个档次。明清时,紫禁城的地面下挖有火道,通往每个房间。火道的源头是设在殿外的两个灶口,通过在灶口烧炭,然后热气从火道传入房间内,从而提升房间的温度。至于为什么要在室外烧炭,而不在室内烧,是因为紫禁城大部分是木质建筑,在室内烧容易引发火灾。而且,室内烧炭,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所以,紫禁城才采用这种施工困难的取暖方式。
不过,皇家就是皇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跟普通老百姓家的地暖有啥区别?在紫禁城的房间里,设计师们吸取了奥利奥饼干的设计思想,将墙壁的中间砌成空心,也就是所谓的夹墙。这样,从火道传来的热气就能够通过夹墙让整个房间暖和,为此,文艺皇帝乾隆爷曾写诗称赞这种设计,“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其次,我们来谈谈普通老百姓的取暖方法。民间一般的取暖方法,除了没有空调,其实和现在也差不多,比如搭起火盆、火炉、手炉之类的。所谓手炉,就是能放进手里的小型火炉,外面罩上一层布之类的,制作的很精巧,可以拿在手里,这种东西我记得我小时候还用过,不过现在市面上好像没有卖的了。清代诗人张劭为推荐手炉的妙处,曾在朋友圈发文,“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在北方,由于气温更低,普通的火盆之类效果有限,于是很多人用“火地取暖“之法,在家里安上火炕。根据间宫林藏《东鞑纪行》的记载,这种火炕跟现代火炕的区别在于,现代火炕是只在床下垒炕,而古代火炕是在屋内四周垒炕。四周垒炕的好处是,能让整个房间都热气腾腾。
最后,作为一个南方人,冬天时我是真的希望国家给安装暖气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