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方剂者,学医临证之阶梯也。方剂精熟,则能于临证时左右逢源。而精熟之道在于记诵。必反复研读,再三致意,久久用心,以求渐能成诵。此篇诸方多切合临床实用,若能潜心用功,循序渐进,花数月功夫,自然能熟记背诵。 余于学医素重背诵功夫,认为非背诵无以奠其根基,非背诵不能致其进阶。学医者欲穷临证之方,必先用心于斯,朝于斯,夕于斯,反复诵之,不可懈怠。数年之后,再思吾语,当知余之为学不自欺也。此入医之门径,宜乎反复用心,一生受用也。 余就五版《方剂学》所录方歌细为编辑,并略作整理,或调其韵脚,或增其未全,或减其繁琐,或理其字句,或删其不实用,或只留其方名,总以切于心应于手为是,如此自觉更切合记诵。二十年前余曾于大学时期反复背诵此歌诀,数年来多用其方,现亦未曾忘记。每于工作闲暇之时诵其词句,益觉朗朗上口,盖温故知新也。 方剂之学,乃为医临证之本。明医诊病,察舌按脉,先需辨证,次则有法,以法统方,而药在其中矣。故辨证施治,处方最为关键。方与证相应,亦与法同施,方之有效,不在方,而在于合乎法、对乎证矣。学者必先精熟三五百前贤所习用之方,然后临证,则于变幻繁复之病象中能执其中,病变而方亦变,总能不越乎证、不离乎法。是为善医者也。 余临证之时,四诊合参,心思神虑,斟酌证候与治法,所学方剂皆能浮现于脑中,随时待用,此时颇觉精熟方剂乃临证之一大助力也。 是为序。 董洪涛于因斯布鲁克,时2011/7/23大暑之日 再补于2012/2/29 我平时读书临证,总喜欢整理些便于应用的资料,放于手边,借以提高工作效率。多年来不断用功,整理的资料确实不少,包括中医古籍、前贤文章等等,至今数数,却有数十册之多。且我有个习惯,每整理一册,必写一篇序言,述其前后,谈其感想,以见所以做此工作的必要性。年前曾有兴趣把我曾整理过的所有资料的序言找了出来,合为一册,竟也蔚然可成一本不薄之书。 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认为非常值得。整理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边整理,边思考,这比直接读书更便于掌握作者写书的意旨。我是用整理来代替读书了。 况且,整理好了,还便于应用。在我读了书,增了识见,整理好的资料还方便弟子们传播翻阅。 以上序言为我整理五版《方剂学》教材方歌时所作,虽是陈年旧事,但弟子们人手一份,于临证闲暇则时时攻读,倒也实用。 今再读其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