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不得别人吃饭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你有病了!

 老鄧子 2017-08-24

生活中,有一些声音让人忍无可忍,比如指甲刮过黑板发出的声响,叉子划过玻璃、餐刀刮瓶子发出的噪音……



之所以听者难受,是因为它们的频率在2000~5000赫兹之间,是人类耳朵最敏感的频率范围,会引发大脑中的听觉皮层(处理声音反应)和杏仁核(掌控消极情绪)之间产生交互作用。



然而,另外一些人讨厌噪声的方式则让人费解,他人吃饭发出的咀嚼声也可以让他们暴跳如雷。


听声似受刑


美国人詹姆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看电影时,没法忍受别人在他旁边咀嚼爆米花的声音,不仅在外如此,他跟家人的处时也感觉到非常不安。



举例来说,一天,詹姆斯回到家中,惊喜地发现妻子准备了一顿精美的烛光晚餐,工作的劳累一扫而空,他们坐在桌前,享受这顿美好的晚餐。



这时,一个不悦的念头出现了。妻子在吃牛排时,发出了难听的咀嚼声,詹姆斯不想破坏美好的气氛,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不过这些声音对他来说太大,最后他不得不跟妻子说:“抱歉,不过,亲爱的,你可不可以吃牛排时,不要发出声音……”



妻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和不悦,可想而知,这个美好的晚餐最终草草收场,两个人都感觉不舒服。




来自英国肯特郡的29岁安娜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安娜8岁时,就会对呼吸声、饮食声以及其他沙沙的声音敏感,感觉到心慌,并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



这不是一般的烦恼,因为这些声音几乎遍布生活每个角落,为了躲避这些声音,她会避免去电影院等公共场所。


甚至由于对普通声音的恐惧,她经常在公司哭泣,并坐立不安。三个月后,安娜被解雇了。




恐音症患者的困扰


2014年《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全世界人口中,像詹姆斯与安娜这样的人可能占到20%。2000年,研究者们特意为他们这类人发明了一个医学新名词“恐音症”。


恐音症,顾名思义,就是对声音感到憎恶。不过,这种症状的患者可不是对大家都讨厌的尖锐刺耳的噪音反应激烈,而是对周围人发出的一些重复性的声音,产生过度情绪反应。


80%的这些触发声音经由口中发出,比如喝水、咀嚼声、呼吸声、打喷嚏声……不过,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声音也都可以是触发因素。


这些声音只是周围人正常活动时发出的声音,有的时候甚至很轻柔,比如吃薯片的沙沙声,远远达不到噪音的级别,然而恐音症者却会感觉到恼怒甚至愤怒,一些患者还会以口头或者身体攻击的方式回应这些噪音的发出者。


由于对声音过于敏感,一些恐音症者会被人误以为性格孤僻怪异,而遭到冷落,他们自己也倾向于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变得不爱社交。严重者,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还会影响生理健康。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一些不是噪音的声音这么敏感呢?


这是不是他们性格的问题,比如情绪管控欠佳?


还是像强迫症一样的严重情绪障碍,大脑一些区域出了问题呢?



大脑太过于活跃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次实验。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是20个恐音症患者,对照组是22个健康人。当这些受试者在MRI扫描仪中时,研究人员播放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中性声音:雨声、沸腾的水壶发出的呼呼声。


令人不快的噪音:婴儿的哭泣声、尖叫声。


恐音症者的触发声音:呼吸声、咀嚼声。


结果表明,当这两组受试者听到前两类声音时,大脑反应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当恐音症患者听到第三类触发声音时,心率和皮肤导电性都会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遗憾的是,研究者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这一情绪障碍症的方案。


不过,我们可以在公共场合吃饭时,尽量不发出声音,这样既可以显得有礼貌,也能照顾可能的恐音症患者。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恐音症患者,试着戴上耳机远离这些噪音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源:大科技(ID:hdkj19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