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q1338 2017-08-24

作者:Armstrong

转自空军之翼

海弗兰

1975 年“臭鼬”工厂开始研究低 RCS 飞机,最初的设计按隐身要求进行最优化,由于只能采用多面体形状,结果得到了一个扁平、尖利的菱形升力体,没有机翼和尾翼,进气道在背部,扁平的尾喷口可以尽快地把炽热的喷流和周围的冷空气混合,降低红外特征。全机都涂覆了 RAM 材料。但是气动分析和风洞试验表明,升力体根本飞不起来,所以被戏称为“毫无希望的方块”。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毫无希望的方块”

于是“臭鼬”工厂只能把前缘向后延伸形成机翼,同时增加了向内倾的双垂尾,这样设计的垂尾可以遮挡尾喷管向上方的红外辐射。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海弗兰”气动布局

在确定了气动外形后,PTD 程序计算整机的 RCS 就快的多了。但此时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据离决出两个获胜者只剩下几个月了。“臭鼬”工厂不能坐等程序,同步展开了人工计算和其它方面的研究。在曾参加过 SR-71 隐身研究的施罗德和和 Ed·洛维克的帮助下,奥瓦霍塞和他的小组用了 6 周时间计算出了 RCS。PTD 程序最终被命名为 ECHO 1,尽管该程序还存在许多缺点,但已是 RCS 计算领域中的一大进步。随后“毫无希望的方块”开始在吸波室中进行模型 RCS 测试。“臭鼬”工厂的设计无疑是惊骇世俗的,多数人还认为隐身飞机需要扁平的外形加上厚厚的吸波材料,“毫无希望的方块”看来甚至不是一架飞机。

1977 年初洛克希德收到了 DARPA 的合同,制造两架 60% 缩比的可飞验证机,项目代号“海弗兰”(Have Blue)。“海弗兰”这个代号并没有特殊含义,仅仅是从秘密项目命名列表中随即选择的。合同签署后不久,项目就被移交给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成为“黑”计划,所有关于该项目的信息都是高度机密,仅有洛克希德和国防部的少数人知道该项目的存在。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制造完工的“海弗兰”一号原型机

洛克希德仅用数月时间就造出了两架海弗兰样机。第一架用于试飞,评估该机的飞行特性,第二架用于评估雷达信号特征。为了节约时间与资金,该机尽可能采用现有部件,安装了两台通用电气的非加力 J85 发动机,A-10的起落架,F-16的线传操纵系统,F-5的座舱仪表和弹射座椅。“海弗兰”的外形大致与日后的 F-117A 相同,只是垂尾安装在尾喷管外侧并向内倾斜约 30 度。该机的半三角翼有效翼展较短,前缘后掠角 72.5 度,每侧机翼后缘安装一片用于俯仰和滚转操纵的副翼,副翼前方的机翼上下表面还各有一个扰流片,除此之外没有襟翼或者减速板。“海弗兰”为单座型,座舱采用三角形风挡,类似于 F-102/F-106,没有弹舱和任何作战设备。由于 F-16 是俯仰方向静不稳定的,“海弗兰”则是三轴都不稳定的,所有必须修改线传操纵系统。由于还未解决隐身空速测量设备的研制问题,所以“海弗兰”只能安装常规空速管,在进行雷达截面测试时空速管可收入机身,收回后依靠惯导系统提供速度数据。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一号原型机在试飞前被喷上三色迷彩防止外形泄密

两架原型机总造价 3,700 万美元,在洛克希德 10 号工场的封锁区域内完成组装,该工场位于加州帕姆代尔美国空军 42 号工厂内。两架飞机没有都没有国防部正式编号和美国空军序列号,只有工厂编号 1001 和 1002。代表 10 号工厂的 1 号机和 2 号机。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进行雷达测试的“海弗兰”RCS 模型

首机(1001)于 1977 年 11 月完工。为了掩人耳目,“海弗兰”原型机被运至内华达州格鲁姆湖进行试飞。格鲁姆湖是内利斯综合靶场的一个偏远区域,非常适合于秘密项目的试飞。为了避免飞机外形被好事者一眼看出,原型机还涂上了迷彩伪装。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51 区卫星照片,格鲁姆干湖床是极好的试飞场地

1978 年 1 月—2 月间“海弗兰”进行了首飞(确切日期至今保密),飞行员是洛克希德经验丰富的试飞员“比尔”帕克。在试飞初期,帕克得到了美国空军“肯”·戴森中校的协助。

“海弗兰”试飞最初阶段进展顺利,线传系统工作正常。由于缺乏减速板和襟翼,该机的降落速度相当高(160 节)。“海弗兰”飞行操控性不好,被形容为“会飞的猪”,高度后倾的座舱盖前风挡也严重影响了飞行员的前方视界,给起降带来不小的困难。1978 年 5 月 4 日“海弗兰”1001 号原型机在结束例行试飞降落时下降速度过大,起落架狠狠得撞在跑道上,导致右侧主起落架呈半收回状态。帕克赶紧拉起飞机,并重复尝试摇晃飞机把起落架抖下来。在第三次尝试失败后,他被命令爬升至 3,000 米高度弹射。最终帕克成功弹射,但由于撞到头部而昏迷,无法控制降落伞,落地时导致背部重伤。帕克最后生还,但再也无法飞行。高度机密的“海弗兰”残骸在内利斯综合靶场某处被焚毁。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海弗兰”1001 号原型机坠毁时的情景

1001 号机坠毁不久“海弗兰”1002 抵达了格鲁姆湖。1978 年 6 月该机在戴森中校的操纵下进行了首飞。在 1978 年中—1980 年初戴森中校进行了 65 次试飞,测试了该机在不同雷达照射条件下的信号特征。除波音E-3预警机外,其它飞机的机载雷达都无法发现该机,E-3 也只能在近距离截获该机。大多数的陆基导弹跟踪雷达只有在“海弗兰”进入导弹最小射程之内才能发现该机,陆基和机载空空导弹制导雷达都无法锁定该机。同时发现“海弗兰”规避雷达的最佳战术是以机头正对雷达,既以最小 RCS 的一面。

隐身前驱II 夜鹰的海弗兰

试飞中的“海弗兰”二号原型机,可以看到下表面也是多边钻石外形

“海弗兰”的 RAM 涂层保养十分棘手,RAM 涂层类似于油毡布,预先切割好后粘贴在“海弗兰”的每一块多边形上。舱门和口盖的 RAM 涂层需要在两次试飞间进行仔细检查,地勤需要用导电胶带贴住所有接缝并再贴上 RAM 布。在喷涂式 RAM 涂料出现后,需要手动一层层对飞机进行喷涂,每次飞行前座舱和加油口盖周围的缝隙都用 RAM 涂料手工覆盖。地勤还需确保机身表面的所有螺丝都完全紧固,任意一个舱门的螺丝松脱的话,都会大大增加“海弗兰”RCS。1979 年 7 月“海弗兰”1002 号因事故坠毁,当时戴森中校正进行第 52 次试飞,一台 J85 发动机起火烧毁了液压管线,戴森中校被迫弹射,1002 号的残骸同样被焚毁。由于总体目标已达成,洛克希德没有制造其它的“海弗兰”飞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