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金标准——镜检嗜酸性细胞假性增高

 静丫头的文档 2017-08-24


曾晓嫚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前言】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很多临床意义,生理上的变化常见于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病理性变化常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仪器分类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就一定准确吗?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个病例。


【案例经过】


某天中午,本人值班,收到一批来自ICU的急查标本,我先把血常规全部放在希森美康XN-1000上机操作,审核报告时,发现一个患者的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增高WBC:32.9x109/L,EO%:34.7%,NE:55.4%,L:2.6%,MO:7.0%,BASO:0.3%,标本的实验室提示很多异常,提示白细胞散点图异常、中性粒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如图1,

 

图1


看到这样异常的白细胞散点图,我先是检查仪器状态(试剂、试剂管道的状态),并检查标本状态,一切都正常,然后我推了两张片,染色镜检。显微镜下细胞是这样的,并未看见嗜酸性粒细胞,而看到白细胞的异常,如图2、3:


图2(箭头所示为靶形红细胞、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情况)

 

图3(箭头所示为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情况)


镜检结果:


· 白细胞计数升高,镜检嗜酸性粒细胞为零,仪器分类嗜酸性粒细胞为34.7%,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与仪器分类不一致,以显微镜下结果为准。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64%,淋巴细胞3%,单核细胞7%,中幼粒细胞1%,晚幼粒细胞4%,杆状21%;


· 镜下发现部分中性粒细胞包浆颗粒较粗,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个别单核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  镜下易见靶形红细胞,以及一些细胞碎片。


【病例分析】


· 希森美康XN-1000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术分析与核酸染色法,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术中,分析以波长633nm激光照射细胞所得到的FSC、SSC、SFL,将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 镜检未见嗜酸性粒细胞,而仪器分析嗜酸性粒细胞为34.7%,是因为中性中毒颗粒会改变侧向散射光(SSC),干扰嗜酸性粒细胞的结果,所以仪器把中性中毒颗粒分析成嗜酸性粒细胞,造成中性粒细胞区域与嗜酸粒细胞区域重合,导致仪器分析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患者外周血图片出现较多中毒颗粒与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患者WBC:32.9x109/L明显升高,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90%高,杆状核粒细胞比例21%高,淋巴细胞比例3%低,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细,且伴有中毒颗粒胞、空泡变性的毒性变化,提示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总结】


仪器分类不一定准确,会受标本状态或仪器分类通道影响,若我们不认真分析,只是简单的打个备注发给临床,这样不仅会给临床医生带来疑惑,而且可能会掩盖患者病情,影响治疗,这样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本人深刻的认识到镜检才是检验的“金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