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学老师,我们常有的6种误解

 梦在远方driola 2017-08-24

来源 | 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综合整理自吴昱则刚(ID:JNUskbwuyu)、科学网。

编辑:学妹


一位大学老师颤抖着双手打下了这段文字,强烈的画面感瞬间扑面而来……


在阴冷的1月,一位高校教师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同事猛扑上去,拼命摇醒:“同志,你醒醒啊!”


他虚弱地微睁双目,颤抖的右手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吃力地挤出:“这、这是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义、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周工作计划、毕业实习计划、班主任工作日志、授课日志、教案、教案首页、课件、实训项目开出率、试卷A、试卷B、参考答案、考试申请表、考场情况登记表、试卷分析、问题学生谈话记录、班会记录、听课记录、专项检查总结、科研自查表、收受红包自查表、党员民主评议表、年终考评表、科研成果总结、教学研究总结、教学工作量核算表、科研工作量核算表、研究生工作量核算表……请、请一定代我转交组织!”说完又陷入了昏迷。


同事含泪晃着他的身子:“同志,你醒醒,组织还有要求,还要交电子版的!”



大学老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部分人对老师的认知似乎还停留在上大学那时,他们体面、优雅、有内涵、文化水平高、收入高,他们总是慷慨地为迷茫的我们指点迷津,好像自己什么烦恼都没有一样!


但在这一段“报菜名”式的宣泄后,小编不禁思考,关于大学老师,我们是否存在一些误解? 


1

大学老师都学富五车


误区:写材料找汉语言文学的老师,打官司找法学的老师,看病找医学的老师,肯定没问题!



真相:学历高,那就应该什么都懂吧?其实,由于本科时期不重视通识教育,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又只是关注自己的论文题目,进一步限制了自己的视野,除了自己研究的东西外,其他的问题既无兴趣也无探知的欲望,“划山为王”的情况十分严重。虽然拿到了学位,但不代表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


况且,理论性的研究和落到实处的实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越是深入学习,就无法再苛求知识面的广泛了。


2

大学老师都有寒暑假


误区:学生一放假,老师也没啥事了,想去哪玩去哪玩!



真相:长达两三个月的假期,虽然使大学教职员工的工作节奏与工作强度有所减缓,但工作压力并未降低,工作时间并未明显减少。


如果简略总结一下,在“暑假”中大学老师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第一,从事学术研究。理工科教师继续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人文社科教师从事学术研究项目,许多老师要抓住这样难得的时间,努力完成平时没有时间完成的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的写作。


第二,外出采访、进行田野调查或户外科学研究。不少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采访,或带领学生进行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或从事某些课题研究。


第三,阅读、思考与写作。阅读、思考与写作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生活习惯。


第四,继续教学工作。有些教师继续在学校中从事暑期教学,大多数要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好准备。如果是新学期要开设一门新课,工作量就更大了,暑假要为这门新课所作的准备就多了。


第五,参加学术会议。有不少学术会议都安排在假期举行。学术会议的宗旨之一就是与与会者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学习,争取这难得的时间提升自我。


3

大学老师都很空闲


误区:经常看到大学老师发朋友圈晒生活啊,没事的时候还会写写博客抒发生活感悟,还能按时接送孩子,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眼里,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图片来源:电影《飞屋环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