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兴奋波发送紊乱,或传导受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称为心律失常。常见病症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组成:生黄芪15克,红参10克(单蒸冲服),川桂枝 10克,熟地 15克,制附片6克,当归10克,鹿角霜10克,炙麻黄6克,山萸肉10克,细辛6克,元参10克,五味子 10克,丹参 10克,炒枳壳 10克,桔梗 10克,三七粉 3克(分次吞服),麦冬 10克,炙甘草 15克,红枣 5枚,生姜 5片。 用法:水煎 3次,分 3次服,每日 1剂,30剂为 1个疗程。 加减:颅内压增高加泽泻 15克;伴水肿加五加皮 15克;伴梗塞性黄疸加鸡内金 10克;伴流感加板蓝根 12克;伴心肌炎加山豆根 12克,柏子仁 10克;伴冠心病加全瓜蒌 15克。 功效:益气温阳,通脉养血。主治窦性心动过缓。 善后:原方加山豆根 12克,柏子仁 10克,制丸药服,每次服 5克,每日服3次。 医案:王某某,男,34岁,农民。患头昏、心慌、乏力 1年多,医院诊为“窦性心动过缓”,经治疗未愈。近来上腹胀、纳少,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加重,故来求治。投 20味心率增速汤治疗,患者连服 25剂后,心率由 47次/分,增加至 59次/分,头昏、心悸均减轻。原方制丸,患者连服 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正常,心率增至 68次/分,诸症亦消失。1年后追访,病愈后未复发。 按语:本病指窦性心率低于每分钟 60次,及其原发病之表现的循环系统疾病。本病属中医“心悸”、“头晕”等范畴,治宜抓住脉慢和心率缓之特征,采用益气温阳、通脉养血之品,组成心率增速汤,并附证加减用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心率增速汤具有增加心率和脉率之功能。 组成:生黄芪30克,玉竹30克,苦参15克,丹参12克,炙甘草3克,磁石60克(先煎)。 用法:水煎 2次,分 2次服,每日 1剂。 加减:心律快加重苦参至 30克;心律慢去苦参;失眠加柏子仁 12克,夜交藤 15克;胸闷痰多加全瓜蒌 15克,广郁金 12克。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宁心。主治心律失常。药简力宏,多年投用屡验。 医案:常某,女,31岁。自感心慌,活动后心跳异常,气短,胸闷头昏,四肢乏力,有低热,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来求诊时,投宁心汤加减治疗,服药 35剂后,多次心电图复查均为正常。访 1年,未见复发。 |
|
来自: 王俊桥ux5tbtgn > 《心脑疾病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