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缘的日志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7-08-24


   

学习《十年一剑全息汤(薛振声)》笔记

1、为了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整体性,必须重新认识以前中医关于疾病传变方式的论述。

人体患病时,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有轻有重,有先有后。古人认识疾病处于早期阶段,当然首先注意突出症状,而这些突出症状的出现,往往有先有后,这就使古人认为疾病的传变;速度缓慢,层次分明。如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温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先上焦,再中焦,后下焦等等。这些论述;当时对辨证施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化,现在可以完全证实人体患病时,全身反应同时出现

分类:十年一剑全| 阅读(13)| 评论(1)

方出自古代医方,我用此方治愈很多患者.主要用于临床那些不愿意服药的便秘患者。   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

分类:腹针疗法| 阅读(22)| 评论(0)

虽然称谓“百病根治神方“,但临证时要全面把握,辨证施治!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医理真传卷二》)。

分类:潜阳封髓丹| 阅读(132)| 评论(0)

继承国粹:手工制蜜丸
天津中医一附院 2017-06-08 08:07
继承国粹:手工制蜜丸

提起中药蜜丸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从家喻户晓的六味地黄丸到酸甜可口的大山楂丸,作为炎黄子孙谁从小没喝过汤药,没吃过大药丸呢?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科学的发达,这种大蜜丸的制作也早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机械化,随着药厂的生产线抵达各个零售终端,然而手工制作大蜜丸这种堪称国粹的手艺掌握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手工制作蜜丸的种种优势却是批量生产所不具备的。

药师们在工作中,经常有患者询问能不能提供制作蜜丸的服务,蜜丸之所以受欢迎因为有其独特的优势:

·专属性:一人一方,个性化用药,符合现代化精准医疗的理念

·作用强:溶散释药缓慢,故作用持久

分类:中药丸的制| 阅读(48)| 评论(0)

细辛敷脐治怪症

2017-06-07 16:20

细辛敷脐治怪症
 
2005年4月15日,笔者接诊了一位蒋姓女患者,35岁。诉:咽喉连及胸骨上窝处疼痛1年余。伴大椎穴处以及剑突下疼痛,按之亦痛。患者凡吞咽、饮水、食物稍咸均加重疼痛,咳嗽、深吸气、哈欠、有时甚至正常呼吸亦引起该部疼痛加重。甚时不能站立。全身觉冷,夏日恶风扇、空调而喜棉被。
查:舌偏红,苔黄厚腻,脉细弦。
上述症状自2004年5月起出现,于全国多个中西医院五官科、呼吸科及内科求治,各种检查均无异常,各种治疗均告罔效。笔者因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从中医“喉痹”论治,处方以3个方面用药。
一是解毒利咽: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15克,山豆根3克,射干3克,马勃10克,僵蚕6克,牛蒡子12克。
二是清心胃之热:生地15克,竹叶10克,通草10克,生甘草梢6克,石膏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

分类:中药敷脐治| 阅读(44)| 评论(0)

从三部六病讲胃肠道肿瘤
原创 中医家 2017-06-01 16:26

从三部六病讲胃肠道肿瘤

从三部六病讲胃肠道肿瘤

本文从整体、局部、系统三个层面逐步展开说明三部六病学说对整个胃肠肿瘤治疗的基本思路。

马老为大家把阳明证和太阴证及里部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分别进行证型解析,尤其阳明证分别从实和热两个角度进行证治分类,清晰明了。

三部六病学说特色的定证定方定疗程、协调疗法、纠偏疗法等方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以及肿瘤治疗用药过程中如何扶正不扶邪、如何活血化瘀不带来转移风险等,这些均能给予大家临床上的启示意义。

分类:刘绍武三部| 阅读(34)| 评论(0)

愚乐道好古医,得过且过。异乡为异客,仍暂可栖身。春寒料峭之际,蒙友辈不弃中医,邀约出诊。

请医问药,伯乐相马,润物无声。这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于中国传统古医学整体水平不高的今天,也着实难得。且另眼请医相待,对于以此一浇心中块垒的人来说,每次遇上都难免涌起一丝感动。辞治不恭,遂欣然前往。

王某,女,71岁,昌乐城里人。2017年3月11日面诊。

之前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起起落落、进进出出,脑血栓数次入院。此次突发旧疾入院,医院作脑ct检查,见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入院经治月余不能行走卧床不起,之后病

分类:脑梗塞的治| 阅读(35)| 评论(0)

愚乐道好古医,得过且过。异乡为异客,仍暂可栖身。春寒料峭之际,蒙友辈不弃中医,邀约出诊。

请医问药,伯乐相马,润物无声。这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于中国传统古医学整体水平不高的今天,也着实难得。且另眼请医相待,对于以此一浇心中块垒的人来说,每次遇上都难免涌起一丝感动。辞治不恭,遂欣然前往。

王某,女,71岁,昌乐城里人。2017年3月11日面诊。

之前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起起落落、进进出出,脑血栓数次入院。此次突发旧疾入院,医院作脑ct检查,见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入院经治月余不能行走卧床不起,之后病

分类:柴胡加龙骨| 阅读(16)| 评论(0)

《伤寒论》经方之高妙、深远,总使我心里充满了新的、有增无减的惊叹,亦是最为之骄傲的事儿。

曾于2016年寒冬腊月,诊一女患。青州人氏,年龄60岁,其子陪同来求诊。自诉:患尿自遗十余年,膝关节积水肿痛三十年病程,今儿病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一经追询病史则娓娓不绝。言双下肢乏力,双膝关节肿胀明显、夜睡痛不休,行走不稳。走路上下楼都会酸痛泛响,甚至不能行走。小便不利来不及上厕所就尿裤子,或觉到有尿上厕所就来不及了,有时候咳嗽或听到水声不能控而尿液自行流出,或尿后余沥不尽,尿失禁。因病常犯此疾,中西医诊治,皆以鲜效而丧失治疗信心。时时叹气,神情还是让人看到了怕失效的的影子,她的经历很担心会不会又久治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