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知讲伤寒论52-2(第131-133条)——结胸证的分类

 厚德载物乾 2019-03-20

      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发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上)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下)

阳是指太阳病,太阳病不能用下法,如果用了下法,则邪热入里,造成结胸。结就是打结,水湿、邪热结在胸部,就是结胸。如果把“阳”理解成阳明,也不能早下,和后面的“下之太早故也”对应。“病发于阴”,这里的阴是指太阴病,后面的条文有“太阴之为病,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也就是这一条的“因作痞”。太阴病是里虚寒,里又有水湿,下之后正气、脾胃之气更虚,邪气、水湿全聚集到脾胃部位,自然会痞硬。这一条也对结胸和痞证做了鉴别。阳证的结胸一般是有形之邪,有痰、有水饮等。

痉的主要症状有:痉之为病,胸满口饮卧不着席,发热恶寒手脚挛急。根据有汗无汗,再分为刚痉、柔痉。刚痉可以用葛根汤,柔痉以桂枝为主,有发热汗出的症状,跟桂枝汤证很相像,但脉是沉迟的。结胸的人,有项强,一般还会有胸疼、手脚挛急甚至背弓反张等症状。主要还是热结造成的实证,可以用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古代的一钱换算成克大概1克左右,甘遂有毒,谨慎使用。现在药典1.5-1.9克之内是安全的,这里用白蜜配合,白蜜缓急迫、解毒。不用甘草的原因,中药用药有十八反的说法,甘遂反甘草,但仔细看仲景用药,并不严格遵循十八反。我认为,不用甘草的原因,是甘草用多不利于去水,反而会引起水肿。

第132条: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脉浮是表证,脉大说明虚,是不能下的。

第133条: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有大部分的结胸证的症状,硬、满、疼、短气等诸多症状,是实证。烦是里有热,躁者乱也,比烦严重的多,可以理解成行为错乱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