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个西湖

 七老爷施政 2017-08-25
刘湘如
     世有杭州西湖,以佳景媚色著称,苏子有诗为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代墨客骚人赞誉西湖佳句万千,以上只是万千佳句之一,已足以令人心驰神往了。
  其实可以“比西子”的西湖,在中国还有好几个:一是福州的西湖,雅号“小西湖”。辛弃疾撰词赞之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广东省有两个西湖:惠州西湖和潮州西湖。前者又名半湖,山影倒叠,烟景聚散,幽然玄妙之趣横生;后者则大有良家倩女的诱惑,朴素中带几分腼腆;与姐妹们媲美称绝的,尚有扬州的“瘦西湖”,单从名字上,便可以知道,她是林黛玉型的,清瘦明丽多姿,又略显出病态的的孱弱……
  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五个西湖,即颍西湖,她位于安徽淮北大地的阜阳西郊。其风光佳景,在历史上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据历代史书记载,颍西湖兴于汉唐,而盛于北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著名于全国。史书上说她“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济”,她“风光之美,楼台之胜,中有游艇,岸有亭堂,名贤诗人多来此泛舟饮晏”……唐代元结有《颍亭》诗去:“颍上风烟天地迥,颍亭孤尝亦悠哉。”许浑在《颍州从事西湖亭讌饯》诗中也写道:“西湖清晏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从这些记载中,可见其丰姿多彩的美好状态了。
  宋代以后,颍西湖之美达到了全盛时期。清澈如镜的湖面,芳草如茵的长堤,婀娜含烟的翠柳,簇拥着飞阁流丹的亭榭,雕梁粉墙的楼堂及长虹卧波式的拱桥。会老堂、清涟阁、画舫斋、湖心亭、宜远桥、菱荷池等数十名胜,布局合理,精妙入微。
  自古胜地得益于名人,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大文学家欧阳修从扬州迁任颖州(即今阜阳)知州,遂把西湖看作掌上名珠,复加修葺,使颖西湖更加明艳,“菡掐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却把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从诗人描绘的清芳宜人,轻舟碎影的迷人景象,说明在他心目中,颍西湖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如今你可以从当年的“会老堂”旧址,窥见欧子足迹的一斑:“会老堂”建在靠近湖南岸边高墩上, 四面环水,桥与岸通,是欧阳修与赵概会聚处。当年赵概官居参知政事,在朝中与欧阳修相处甚好,欧阳修被人诬陷时赵曾暗中替欧辩理,当他80高龄时,曾在颍州访欧阳修于湖上,纵游名胜,流连月余,慨叹人世,畅谈抱负。后来御史中臣吕公著到颍州,特宴会概,修二老堂于此,便从此得名“会老堂”。欧阳修另有诗记其事云:“玉马金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会老堂经历代重修,现存四间,为湖上唯一幸存的古迹。湖上,岸边的阁榭、亭堂、楼院、寺庙,许多虽已荡然无存,但我们从历代诗家墨客的咏诗和华文中,依然能想见旧时的胜迹。
  颍西湖的桥也是独有特色的。有的曲拱凌波,有的横跨溪流,桥上朱轮飞盖相追,桥下画舸兰桡荡漾,碧波倒影,使湖面添上优美的曲线。欧阳修有《西湖泛舟》诗云:“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惟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其中宜远桥、望佳桥、飞盖桥谓之“三桥烟景”。明代王道增有诗赞咏“十里西湖桥简来,探奇载酒共徘徊。四老风流今再睹,三桥烟景此重开……”。除此三桥外,湖滨还有白龙、怀欧等数桥。颍西湖周围的古迹和风景区则又是“天外有天”。有古城、女郎台、淮阴候墓、岳湖口、芦花湄、昭灵宫、怡园等等。欧阳修在《西湖泛舟》诗中又云:“半醉回舟谜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这一方面道出了湖岸楼台参差错落,建筑之多,另一方面写出了竞日游湖、至夕阳西下时方才回舟的愉悦宽适的匿隐心理。“半醉”岂止醉于酒,尤其醉于湖。西湖白天游人云集,晚上游人也不断,苏轼夜游颍西湖诗云:“银缸画烛照湖明。”欧阳修夜游颍西湖诗云:“夜湖看斗辨东西,”“明月闲撑野艇游”,“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弯,人在舟中便是仙。”其实,最有资格评价颍西湖优劣当首推苏东坡,他曾在杭州、扬州、惠州做过地方官,而这几处都有西湖,苏东坡对以上各处西湖都有诗赞咏,他唯独把杭颍二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他咏颍西湖道:“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南宋杨万里在称赞广东惠州西湖三美时,即把惠西湖与杭、颍西湖相比:”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更罗浮。“(《南海集》)。刘克庄在《后村集》中,称赞桂西湖时云:“桂湖亦在西,岂减颍与杭,舟桥杭崇榭,绿波浮轻航。”颍西湖欧阳修祠堂原有一副对联上写:“天下万事几贤官,杭州颍水两西湖。”这些都足以说明杭颍两西湖是当时全国31个(据清王晫的《西湖考》)西湖中最佳的2个,确为众湖媲美的标准和美的典型。
  历史上的颍西湖之美,招徕名士贤达多汇于此,使没有到过颍西湖的人对颍西湖亦十分向往。如曾做过杭州知州的沈遘在京中得知裴中儒到颍州做官,他羡慕得很,写诗送行说:“我读醉翁思颍诗,恨不六翮东南飞。”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到颍州上任,征鞍方解,就到湖上,他在《到颍治事之明日行西湖上》诗云:“柳絮如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不久他便“已在终焉之意。”此后还特约好友梅尧臣“买田于颍,”他在《寄梅圣俞》中诗云:“行当买田清颍上,与子相伴把锄犁。”欧阳修从知颍到隐退最归颍23年间,朝廷恩宠屡加,官尊显位,始终挂念着颍州西湖,曾四次返颍西湖游览。60岁后,数年之内,章逾十上,盼望朝延恩准他隐退归颍。他在《青州书事》诗中说:“君恩天地不违物,归去行歌颍水傍”,“明年今日若寻我,颍水东西问老农”。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欧阳修如愿以偿,告老回到多年思念的颍西湖畔,第二年在湖畔逝世,终于66岁。欧阳修一生诗词共存一千零四十多首,其中有关颍州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对颍西湖热爱之深厚,同时更加说明颍西湖在宋代是引人入胜的,可与杭西湖媲美的一处游览胜地。
  可惜世态沧桑,颍西湖早已是月落花谢,成了一片空旷的水域了。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清嘉庆以后,黄河堤道屡屡决口泛滥造成。肆虐的黄水冲击而下,卷荡了淮北平原的每一片土地,颍西湖自然也深受其害,楼台倾塌,亭榭成墟,而清可照人的湖水,也因黄水淤积而失却了往日的妖娆妩媚。那令人倾心留恋的如画秀色,也随黄水之灾去而不回。渐渐的,她便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以至许多人提起她,竟对她产生了陌生之感。只有公正的史书,万古不变地为她作着骄傲的历史证明。
  1980年,中共阜阳地委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和人民的愿望,决定花大代价重修颍西湖,并作了复修颍西湖的全面规划图。这个规划很快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多年的操作,已动工兴建了第一期的工程,一处处昔日的旧景正在恢复,据负责修葺过的相关同志介绍,完全复修后的颍西湖,将一方面达到原来的全部景状,另一方面并按照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其更加富有美好的诗意。我们希望有一天,或者是不需要太久的将来,美丽的颍西湖更将以新的姿态,回到我们的生活现实中,成为劳动人民工作生活、游览和憩息的场所,成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旅游中心。那时侯不仅是国内的旅游爱好者,国际友人们也将会到这里一览她的崭新丰彩的。
  颍西湖将以自己历史的骄傲和现实的娇装存在于世。我们翘望着这一天。
  原载《安徽日报》“黄山”副刊、《散文选刊》等。
  图为本文作者刘湘如
  作者简介:刘湘如,又名刘相如,笔名老象、申辰等,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等。国家一级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