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给孙子留下一人,完全能对付朱棣,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昵称413468 2017-08-25

正好目前正在读明史,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题主说太祖朱元璋给朱允文留了一个人说的应该是长兴候耿炳文吧。如果说他能挡住燕王就对耿炳文太看重了。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对开国的功臣的方式只能用残酷来形容。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问题也很深因为偏离主题这里不在提。而每一个能留下的人,都必然有他能活下来的深刻原因。比如汤和,朱元璋造反是他引荐。朱元璋是小兵的时候他是千户但一直对朱元璋尊重有加,更是甘愿跟在小兵朱元璋的后面任凭调遣。这样的人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朱元璋不会杀。还有徐达,也是朱元璋的发小不仅是心腹还战功卓著。这样的人朱元璋也不会杀。还有的就是耿炳文这样的了。耿炳文之所以被封长兴候,是因为他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峙的时候,驻守长兴十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城池固若金汤一直没被攻破,极大牵制了张士诚的力量。他是一个善守之人,但是能力比徐达常遇春等人相差很远。正是因为他能力低,威胁小才能活命。不然朱元璋怎么会留他。再说,不是没用耿炳文。而是燕王从小跟随徐达等在军中深得真传,耿炳文完全不是对手。

首先燕王亲自带兵轻松攻破耿炳文部署的第一道城防雄县。耿炳文所谓的互相支持互为照应的防线,被燕王用闪电战打了一个时间差轻松解决。后来的满清正是用燕王同样的战术对明军各个击破,让明军痛失整个辽东的。可见,明朝的人并没有学会燕王的战术。至此燕王得以继续南下进攻,在真定地区和耿炳文决战。当时耿炳文带了三十万大军,燕王更是亲任先锋,率领几千骑兵攻击耿炳文军的侧翼和后背。结果就是耿炳文几十万大军几乎一触即溃。更有有一个插曲是,燕王大将朱能率领几十人追赶耿炳文的几万残军。耿炳文一看,也太窝囊了,几万人被几十人追。于是命令停止撤退,列阵与朱能打一场。结果,朱能毫不犹豫,直接率领几十人发动进攻。耿炳文的部队本是惊弓之鸟,那里能抵挡。就这样被朱能创造了奇迹,居然冲垮了耿炳文的几万大军,被俘的有三千人。耿炳文再不敢战,退守真定。所以说,不是没用耿炳文,实在是耿炳文不堪一击。说耿炳文能拦住燕王,是痴人说梦对历史不负责任。耿炳文不行,后来换了李景隆更是一只猪。本来燕王以中国的一域对抗朱允文全国之力是不会赢的。但是朱允文也是猪,身边的谋士更是虚伪的猪,一个又一个错误把燕王送上帝位。正是朱允文本人的愚蠢和身边谋士的愚蠢加上任命的将领的愚蠢葬送了朱允文的帝业。也难怪,物以类聚,愚蠢的人怎么可能看到别人的愚蠢。

其实即使他们愚蠢,燕王也还是不能直捣龙庭的。燕王最后能赢,也是朱允文失了民心。为什么朱允文失了民心,我来看事实。历朝历代削番都有过。但是哪怕是汉武帝削番也讲究方式方法。比如你确实有罪了,比如你死了推恩。但是朱允文就不。刚一登基,就大规模削番。第一个就是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贬为庶民发配云南。然后是代王,贬为庶民发配蜀地。三是岷王,贬为庶民。第四个是湘王朱柏,这个最震撼人心全家在王宫自焚而死,第五是齐王,贬为庶民。不是说不该削番只是朱允文做的太过。汉景帝时,虽也削番但那些藩王和景帝只是远亲了。对他的亲弟弟梁王不仅不削还在加强。也正是梁王抵挡藩王的长期进攻,才给周亚夫时间去解决周边,迎接最后的决战。后来梁王更是派刺客,杀了一大批大臣。朝堂沸腾,后来梁王还是自己病死的。景帝始终没动梁王一根手指头。朱允文尼,他抓的杀的,虽不是兄弟但都是亲叔叔。而且是在短期内,搞掉了那么多。平民面对威胁,也会有拼死之心,何况是身经百战的藩王手中并不是没有资本。大清的孝庄太后曾说过,削什么藩。我就给他耗着,耗到他死。只要他没造反,我就不逼他。他一死,藩王就解决了一半了。所以说于情于理朱允文做的都不合适。太过激动,激则生变。于人情上说,亲叔叔并没有太大错就连续干掉五个。让人心里难以接受。这五个只是建文帝的开始,当然他没有机会去干掉第六个。因为第六个是目标是燕王。燕王与前五个王爷不同,他是边疆镇守的王爷他有比前五个人多得多的军队,而且还是身经百战的。建文帝不是没防燕王,甚至派兵围了燕王府,眼看燕王就要结束。也怪派去的将领和建文帝等一样蠢到家了,被人骗进府中杀了。燕王也发表了自己的造反的怒气,对被派去包围燕王府的张昺,谢贵说;连平常老百姓也讲究兄弟宗族的情谊,我身为天子的叔叔,却还有担心自己的性命,朝廷这样对我,天下的事就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了。

后来建文帝增兵给李景隆让他进攻北平。燕王兵少不得以想去拉宁王。最重要的是拉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结果是燕王已去,宁王就接待了。这说明各藩王一定是不和建文帝一心的,如果一心看到燕王就应该立即抓起来送给建文帝才是。这是建文帝失了人心。后来燕王收买朵颜三卫,胁迫宁王一起靖难。一举打败李景隆对北平的进攻,并接连打败李景隆开始南下。在野战上,建文帝的人没一个是燕王的对手。但是燕王真要打到南京就遇到了问题了。每个城池都很难打,特别是在济南被打的大败了一次。照这样打城池,只怕燕王到死也近不了南京。后来听说南京空虚,燕王亲带骑兵,放弃沿途城池不管,直奔南京。历经险阻终于到达南京城下。燕王到达南京,曾和庆成郡主说,我这次起兵,只是为父皇报仇,诛灭奸臣,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攻破城池之日。希望诸位兄弟姐妹马上搬家,去父亲的陵墓暂住,我怕惊吓到各位。燕王最后到达南京金川门,守门的是谷王朱橞。他见燕王大兵一到,当即开门迎接。而朱允文至此退出历史舞台。燕王造反成功。

很多人同情朱允文,同情方孝孺等人。说燕王不正义,方孝孺正义等。其实战争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对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都要交税。朱允文和方孝孺采取极端方式削藩,激起兵变,又没能力控制全局。才是最大的罪过,一场兵祸不知道又枉死了多少人。这都是朱允文等人的私心造成的。他们败的一点都不冤枉。最可恶,本来是削藩的。偏偏关键时刻你又用了同是藩王的谷王守城,不败何待。对谷王来说,谁当皇帝人都是王爷。建文帝当,还可能被干掉。迎接燕王,还有大功一件。在感情上肯定是兄弟之间更能沟通。所以说,中国总是书生误国。要学汉景帝汉武帝,也要有人家的本事才行。夸夸其谈,实际没有能力。害天下苍生遭受兵祸。方孝孺更是过分了。

自己是败军之人,没什么能耐。唯一的能耐就是拉着自己的十族亲友一起死。后来的书生为了虚名,还不停夸赞其志。真是中国做学问的人的悲哀。做学问就好好做学问,但求务实不要求虚才是国家之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