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PP宣布对NB-IoT的核心标准冻结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的进行相关的布局,希望能够尽快的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布网。进而,低功耗广域网络在资产定位追踪领域中将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定位追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在在老人、小孩的人员安全方面、还是贵重资产的追踪管理等领域,都是移动定位追踪的广大潜在市场。要实现移动定位追踪需要有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等多个层次共同推进。在终端设备方面,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产品产品目前能实现的功能有限,简单同质化的应用功能极大的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移动定位功能的实现以丰富产品的应用;在移动通讯网络方面,传统3G、4G网络功耗大,价格偏高令很多用户望而却步,随着Miwind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移动定位的大规模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虽然说,整个资产定位追踪产业所涵盖的内容是需要不同层次的通信网络,但其中低功耗广域网络将会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因为低功耗广域网络可以很好的满足资产定位追踪产业对通信技术最主要的几点需求:
物联网时代下所催生的庞大连接市场对于资产定位追踪产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说老人与小孩的看管照顾,宠物的追踪,汽车、自行车的位置监测等等。这些应用场景在之前并不是不能联网,而是因为联网的成本太大,但是Miwind提供一种创新的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具有单蜂窝容量大(10万用户)、使用费用低(单个物联网终端每年的费用10元)、终端通信模块价格低、使用功耗低(单个点此可以达到8-10年)。这一点对于新兴产业的兴起至关重要。
安全是所有联网的产品一个基本需求,但是越来越多的黑客入侵事件让人们对此充满了担忧,惠普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目前70%的物联网设备没有安全措施,平均每个设备的漏洞高达25个,设备产生隐私隐患的设备量达到了80%。由此可见物联网安全现状并不乐观。在Miwind的网络内有多个元素或实体是网络运行的关键这些可能会在一些合适的位置或在云内的计算机上运行。其中身份验证就是实体之一,它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此MiWIND的网络实体持有的终端和基站授权数据。身份验证实体可能还包括一些加密活动,以确保发送的任何数据仍然是安全。
精准定位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我们知道,传统的二维码或者RFID等手段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对物品进行监测,无法满足资产的实时位置监测功能,而MiWind物联网定位技术体系采用窄带物联网通信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的可能需要而开发出不同的定位技术,能够满足大部分行业的定位需求。
Miwind-TDOA:通过测试无线电信号到达不同监测点的天线单元时间差,来对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源进行定位。
Miwind-BD:将北斗卫星定位与通信相结合,Miwind物联网通信体系可以作为其通信系统,将物体位置发送给需要的用户。
Miwind-RTK:根据北斗的相对定位概念,将一台基准站安置于已知点,另一台或几台基准站放置在用户移动台,同步采集相同卫星的信号,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实时将其载波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Miwind物联网基站,利用相对定位原理,将这些观测值进行差分,削弱和消除轨道误差、钟差、大气误差等的影响,使实时定位精度大大提高。
资产的定位追踪终端大部分是使用在无源的环境中,而且每天去给这些设备充电则过于麻烦,这就对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便是这类应用场景的最佳选择、Miwind能够做到一节电池使用数年的水平。
虽然低功耗广域网络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布网,但是已经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场景在试水,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更为庞大的应用市场正在对低功耗广域网络进行强力的呼唤。

2016年以来,以摩拜、ofo为首的共享单车火遍了全国,因为共享单车不能像私有车一样用安全锁管理,对于自行车的管理便成了这些公司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如果有很多人利用规则与技术的漏洞将共享车变成了私有车,便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将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应用在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中之后,车主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轨迹、设备电量、各线路状态等信息实时的监控,使丢车率由10%降低为5.2%,并且丢车找回率有原来的6%上升为43.2%。

工业资产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资产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存量市场,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只需要对于资产管理的效率提升1%便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在石油资产领域的管理必要性,尤其是在井口资产、油气管材、危险品、动力装置等资产管理对于节省成本、提升效益的意义重大。

可穿戴产品目前好多需求都是能够通过低功耗广域网络进行优化,比如说低功耗、低成本以及增加定位与语音等功能,相信,随着LPWAN网络的搭建,可穿戴产品会进入下一波的爆发。

物联网所提到的“万物互联”的愿景肯定不是一两种通信技术就能解决,现有的运营商蜂窝网络,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GPS等众多的通信技术都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从某种角度来说,通信技术多花样才能决定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多样化。
而低功耗广域网络也将会是多层次技术的并存局面,低功耗广域网分为由3GPP制定的标准化技术与非标准的技术,在标准化技术层面,Miwind有着鲜明的特征,Miwind是基于广电碎片频谱(470-790MHz),利用频谱数据库进行跳频通信的物联网系统,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少、定位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各个领域。
相对于其他通信技术,Miwind所涵盖的市场需求同样不容忽视,Miwind广电频谱通信技术由MiWind-N,MiWind-P和MiWind-W三项技术组成,都是基于广电频谱,适用不同场景的通信技术。
MiWind-P也称为MiWind窄带物联网,采用12.5kHz的信道带宽,工作在广电频谱内,具有低数据速率、低功耗,广覆盖等特点。
MiWind-N被称为MiWind超窄带物联网,采用100Hz的信道带宽,也工作在广电频谱内,与窄带物联网相比,其数据速率更小,但抗干扰能力增强,覆盖范围和终端连接的数量也大幅提高并且降低了运行功耗。
MiWind-W也称为广电频谱认知WiFi,结合了WiFi的优点,选择了广电频谱(470-790MHz)构建成无线宽带网络,采用TDD/TDMA、MU-MIMO技术等,与普通WiFi相比优势明显,其无线接入网络可以显著提高宽带用户的带宽和数据吞量,降低传输时延,大幅提高用户的宽带接入体验并且覆盖范围可达十公里左右。
就资产追踪领域而言,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资产属性对通信技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静态资产的管理采用RFID更为合算,而动态资产管理则需要采用GPS与蜂窝网络等安全性更高的移动通信技术,总之,IoT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对于各种技术而言都是如此。
资产定位追踪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连接数量足够大,应用场景足够多,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在这领域布局,而低功耗广域网络也是一把打开物联网世界的钥匙,能够更为方便的实现海量数据连接,当二者相遇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