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终南山祖庭:三阶教祖庭百塔寺

 吉祥依 2017-08-25


  百塔寺位于终南山北麓长安区王庄乡天子峪口,地势高敞,视野辽阔。东眺五台翠华,群峰耸立;西览草堂烟雾,沣水碧涛;南依巍巍秦岭,林木葱郁;北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正所谓龙脉龟背,风景绝佳,隋唐时期即为佛教僧侣修行之道场。

  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原名淳化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

  “骑马关山门”之美誉。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兴教院,后又复名为百塔寺。


  正在加载百塔寺千年银杏

  同时的金石学家张礼在《游城南记》中说:“百塔寺在梓谷(即天子峪)口,唐信行禅师塔院,今谓之兴教院,小塔累累相比,因谓之百塔。”可见宋时百塔寺之规模犹存。此后寺院不断衰败。明代金石学家赵在长安附近游览时,著有《访古游记?游城南》一书,其中记载有:“(胡村寺)又东南五里为百塔寺,本信行禅师塔院。山畔,唐裴行俭妻库狄氏葬塔尚存。余小塔,《记》(指张礼《游城南记》)所谓累累相比,‘谓之百塔’者。今止存三五而已。殿前石幢经,无可书,殊绝。寺亦入秦邸,故庄严稍胜。殿壁金元旧画,雄伟可观。寺僧又出一像,纱帽金龙红袍,云得之承尘,意是金元达官修寺者像也,余为一诗而下。”诗即《游城南百塔寺》一诗:“遥望百塔寺,寺边塔累累。下有敷荣草,上有纷披枝……”根据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明代百塔寺的规模还相当巨大,颇为可观。

  清同治元年(1862)南山一带诸多寺院均毁于战火,百塔寺亦未能幸免。时人王弘度《游百塔寺》诗云:“谷口逶迤百塔深,望中烟雾费招寻。荒芜蒙蔽千年迹,新碣又留一代新。僧老那知思往事,客来犹自续高吟。凭栏舒啸情何极,涧水苍茫隔暮阴。”由此可见当日百塔寺荒凉破败的景象。

  民国初年,该寺残墟犹存,规模已大不如前,只留下北门城楼(即山门)垣墙、古槐、照壁依然可观。残垣内存殿堂三座,皆五开间,名禅兴堂、德道堂、十方道场。寺院后有藏经楼,另有僧舍六十余间,当时寺院住持为心开和尚。院内外有唐槐四株,重达两千余斤的铁铸古洪钟一口,直径四尺的黑铁锅两口,枝繁叶茂的参天银杏树一株,寺西有方形五级砖塔一座,直插碧空,独立终南。在寺之东南山下有塔院四十余亩,俗称“尚人坟”,存大小石塔数十座。

  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七分校驻扎在王曲曹村一带。


  正在加载百塔寺藏唐代塔铭

  为了修建军队营房,将百塔寺大殿庙宇大多拆毁,法器什物抢劫一空,伐树毁像,寺内之古钟、大锅、名人壁画、经幢毁之净尽,荡然无存。至1949年,百塔寺仅存大殿三间,僧房六间,留寺二僧圆寂后,寺彻底毁弃。当地民间流传有顺口溜曰:“第七分校,不干正道;白天睡觉,黑夜拆庙;不要砖瓦,单要木料。”反映出老百姓对毁庙之深恶痛绝。

  历史上与百塔寺渊源最为深远的僧人要数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信行(540~594),隋僧人,本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市)人。少年出家,博通经论,17岁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法藏寺出家,后舍具足戒,行头陀苦行,重视行持,认为佛教应趋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一切众生皆为真佛,发愿为众生施舍生命财物。主张亲执劳役,日止一餐,路见男女,皆行礼拜。著有《对根起行杂录集》、《三阶位别录集》、《三阶佛法》等35部著作,共44卷。开皇七年(587),受隋文帝之召入京,于真寂寺建立别院,颇受众多僧俗的皈敬。曾先后在真寂、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寺院建立三阶道场,全盛时,在长安55寺内相继建立了别院。至此,三阶教正式创立,盛极一时,相继传入朝鲜和日本。隋开皇十四年,信行圆寂于真寂寺,弟子净名、慧了等300余人,依嘱林葬信行法师,收其尸骨,建塔于梓谷鸱鸣阜(今终南山天子峪)。后来其弟子数百人,效仿林葬法,“以身布施”,圆寂后皆葬于信行墓塔后或两侧。天长日久自然形成了以信行墓塔为中心的数百塔院。因石塔累累,唐大历六年(772)改名为百塔寺,成为三阶教的祖庭。


  正在加载山门

  百塔寺自晋代开始即成为游览胜地,历代名人多有访游。东晋王羲之在此写过《心经》石碑,碑现存西安碑林内。北宋苏轼游览南五台诸寺及草堂寺、太平峪时,曾止宿于此寺。明赵、清王弘度都作过《百塔寺》诗抒情咏怀。寺内现存有刻于唐贞观五年(631)的《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总章三年(670)的《道安禅师塔铭》及立于开元四年(716)的《太常协律裴公妻墓志》等碑铭。大殿后的银杏树,相传为隋、唐时栽植,被称为“中国第二银杏树”、“千年活化石”,高约30余米,树冠达百余米,树围18余米,浓荫覆盖半个寺院。银杏树历尽千年风霜,依然枝叶茂盛,长势见旺,1998年西安市公布为重点保护文物。1999年日本三阶教研究专家西本照真大师莅临百塔寺,称赞说“此树是三阶教兴衰的活见证”。

  最近一次修复百塔寺是在1986年,隆和老和尚带领僧众弟子,于银杏树旁新建大雄宝殿一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流光溢彩,栩栩如生,东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西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两边墙壁上有十八罗汉拓版画像,姿态各异,肃穆庄严。宝殿前广植松柏棕榈,竹木花卉,郁郁葱葱,曲径通幽,殿后千年古树生机盎然,浓荫覆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晨钟暮鼓,淳朴典雅,再一次成为佛家弟子参禅礼佛的理想场所。现任住持隆和法师,长安人,童贞入道,今年愈八旬,为西安市佛教协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