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六大精髓|正略名家

 网摘文苑 2017-08-25

赵民按:

一百多年来,儒学在经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经受了现代化过程的考验后,又开始焕发生机。整个社会从下往上、从下往上,对传统文化和儒学展现了高度的热情,儒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有一个新的眼光,来看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且回顾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在正略读书会上与大家关于“孔子和儒学对当今社会管理的意义”的分享,重温先贤智慧。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六大精髓

一、以人文本

在古代来讲,以人为本是儒家2000多年以前就提出的观点。但是以人为本,在古代的儒家思想里面,它有自己的一些提法,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 Ÿ 解决人和神的关系

儒家讲以人为本,它是针对以神为本的思想,所以它代表一种人文思想的进步。其实从西周已经开始了,在2800年以前就开始有人文思潮的跃动,在这个跃动中,把人和神的关系做了颠倒,不是“神是人的”,而是“人是神的”。

  • Ÿ 解决人和法的问题

荀子讲,“有治人,无治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法律,你拿过来就很好的去治理国家,只有你找到对的人,就是儒家所讲的君,然后因为你找到对的人,有君子,才能够把这套法律,当时他讲的这个法,更多讲的是这个法代表的制度,所以人和法是人和制度的关系。最关键在这里面,人和法之间是要以人为本,人和制度之间要以人为本,这是古代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的思想,善的力量不能代替行政的力量,可是制度自己并没有实践能力,所以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结合的模式是以人为本。

  • Ÿ 人和物的关系,要以人为本

人的生存是依赖于物品,对于物品的欲望是人的第一个欲望。但是坚持人本,反对物本,就是人不能唯物品所左右,要坚持人对于物的这种主导性关系。

除此以外,再提到一点,以人为本,如果和整个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相对比的话,中国有什么特点呢?西方的人文思潮,这个“人”更多的是个人,强调个人的权利。与此相比,古代中国的“人”,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以个人为本,它不是仅仅强调自我发展、重视个人权益,更多的是这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所存在的人,在人文关系中所存在的人。

二、以民为本

刚才我们讲以人为本,这个“人”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再进一步看儒家的治国理念,它有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是以民为本,不是以君子为本。有一句话是讲人民跟上天的关系,“民之所欲,天地从之”。在孟子的时代,2300年以前,儒家的思想大师提出民贵君轻,就是人民的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要超过君主,在一个君主制的时代,这是很难得的。这样一个思想支配了中国几千年,以民为本,这个民字里包含什么样的内容,近代以来,比如孙中山先生,就有民族、民主、民生,有不同的层次。应该说在古代儒家思想里,这个以民为本,这个民字,应该侧重特别强调的是民生方面。

三、以德为本

在第三点和第二点之间有一个过渡,就是孟子的一个思想,他说“善政不如善教”。善政就是善于政治管理,善教就是善于教化人民。“善政使民畏之,善教使民爱之。”所以儒家的思想,从孟子来讲,他是把行政力、执行力看得很重要,但是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他在聚敛财富、得民财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从大局来看,从治理国家的大局来看,得民心更重要。

以德为本就是要得民心。怎么样为政,孔子最典型的一个回答,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仅仅靠法律和政令、刑法去领导一个国家,这样的社会,他的人民是没有羞耻心。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再井井有条,但是人们没有羞耻心,他认为这个治理不能算是成功。什么是成功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更可取,“有耻且格”,人民有羞耻心,这样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国方式。

四、修身为本

修身又叫做正身,就是修正。修身不是修理你的身体,身就是代表你的行为,你要修正你的行为,正也是要端正你的行为。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你自己率先修身、正身,谁还能不正。他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所以对孔子来讲,政治的本质不是去纠正人民,民为贵,人民是最重要的,正是要正领导者自己。他对于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有特别大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他相信以身作则,表率作用,这是他始终强调的。

五、亲情为本

古代是用“家”这个字来代表亲情。家的重要性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政治学,一方面是伦理学。政治学来讲,认为家是一个国家最基层的单位,他认为家道跟治国之道是有内在的一致性。比如《大学》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连续体,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断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样强调家道、齐家的重要性。

第二个理由,是伦理学。认为整个国家治国之道,它是来源于齐家之道,而齐家之道,根本上是亲情的伦理,就是父子、夫妇、兄弟、夫妻,中国人讲五伦,五伦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五义就是最基本的伦理准则。治家之道同时是治国之道,家庭伦理可以作为国家政治伦理的基础。在中国文化里面对亲情的重视,具有社会意义。所以今天儒家看这个问题,儒家讲礼必基于人情。我们任何一个政策、一个制度,不能脱离人情,我们要看到人情,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

六、王道为本

这个问题比较大,这不仅仅是我们内部的关系,还涉及到外部的关系。在这里面有一个王道的问题,就是崇尚王道,王道就是以礼做人,以德服人,霸道就是以力服人。孟子讲得很清楚,“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以德行仁者王”,以德服人者就能够王天下,能够统一天下。今天我们主要把王道多理解为对外关系的一种战略,但是古代来讲,因为这个王道是有内有外,它始终涉及到怎么样得民心的问题。

正略书院

正略书院致力于成为全新的文化交流平台,服务各方精英,促进交流合作。书院下辖正略读书会、京城夜话等线下活动品牌,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解读历史、解析社会、认识世界、分享人生。关注正略读书院,关注公益讲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