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熟读唐诗宋词三百首,语文作文拿满分,写错字这种失误也难免会犯,小时候一不留神写错字,被老师打手什么的简直家常便饭好吗?
可你不会想到,历史上很多错别字不仅无人质疑流传至今,竟然还被人顶礼膜拜!这些著名别字写错理由花样繁多简直没猫饼,不服来看!
被称为天下第一错字出自康熙之笔,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的匾额就有一个醒目的错别字,“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皇帝亲笔御书,即使群臣当场看出来了也不敢戳破啊!避暑山庄作为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政治场所,这些人估计也是心里边鄙视了360°但依然不敢放嘴炮吧。
与避暑山庄类似的牌匾错别字还有西安的碑林,“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
这个错别字出自林则徐之手,话说他因禁烟惹祸被革职发配伊犁,途经西安时来到碑林题下了这两个字。坊间传闻碑字少一撇,是林则徐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实在是高啊。
牌匾似乎是错别字的重灾区,这不,秦皇岛市山海关的牌匾也有一个错别字,天下第一关的“第”字被改写成草字头的“苐”。
这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并不是人家想艹,而是因为因势而改处于视觉上的考虑,修改后“第”字笔画减少,笔力遒劲,让整体的牌匾气魄逼人。没猫饼,古人很有平面设计思维呢。
4. 风流不在嘲笑脸的错别字错别字也是个心机boy,除了明志竟然还能嘲讽别人。扬州大明寺有一块“风流宛在”的牌匾,“流”少写了一点,“在”字却多写了一点。
是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这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有关。
清光绪初年的两江总督刘坤为了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平山堂,但“风流太守”有不少韵事,你懂得,这样写错字意思不言而喻,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是不是扎心了?
5. 任性错别字理由满分实力写错字还强词夺理的要数咸丰了,他驾临天津蓟县独乐寺后寺院方求题字,咸丰题了“报恩院”后“院”字少写了一横。
大臣不敢说,咸丰解释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这恩终身是报不完的,故“完”字的笔划不能都写全。科科,这道理严丝合缝,给跪了。
康熙写过的错别字不是一个两个了,不过要数这个错别字最皇恩浩荡了,杭州西湖的石碑花港观鱼石碑,“鱼”字少了一点。
原来康熙认为鱼下四点不就是“火”么,鱼在火上那不就成烤鱼了?还是写三点好,三点成“水”鱼才能畅游嘛,可以可以,替鱼说一声,谢主隆恩!
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也有一个有内涵的错别字,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面的“趵突泉”三字中“突”字少了一点。
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寓意泉水强劲把“盖子”顶掉了,嗯,那泉字的点为嘛不冲掉呢(划掉)。
8. 最内涵的错别字孔子无人不知,而山东孔府门边的对联也是闻名天下被津津乐道,因为上联中的“富”字少下面一点,而下联中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纵则贯到下面。
是不是不明觉厉?这两个错别字寄意为:“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暗示“文章通天”!不愧是孔府的对联,文化涵养杠杠的。
看完后眉头一皱,写错字还有理,原来皇帝开了个好头,古人将之发扬光大!不过我们自己就别写错别字了,别问为什么,因为你不是皇帝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