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金樽清影 2017-08-25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北京的一句民间谚语。还有一句“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说法,这句话曾经在北京城里流传甚广,说起来也非常神奇。

北京故宫

据说,早年间北京、天津一带都是海,海里有一条恶龙。这条恶龙可是了不得,它一摆尾巴永定河就会发大水,它一吐火这一带就要大旱三年。

为啥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北京故宫

大家都拿这条恶龙没办法,后来被明朝的刘伯温捉住了,将它锁在了一座大桥下。刘伯温还在西山修了潭柘寺,用一支箭做大梁,并用箭头指着恶龙的喉咙,镇着它。

恶龙见状问刘伯温:什么时候能放了我?

刘伯温答:等此桥旧了。说完就顺手在桥上写下“北新桥”三个字。

为啥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恶龙一看,顿觉翻身无望,便扬言:你是个人,能活多久?待你死后,我一定要“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

刘伯温一听马上命人在潭柘寺里建了个大烟囱,并亲手在上面刻下“潭柘寺”三个字。又在“北新桥”下面刻了“北京城”三个字。

多年以后,刘伯温死了,这恶龙果然“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但机智的刘伯温早有防备,恶龙“火烧潭柘寺”烧在了潭柘寺的烟囱里,“水淹北京城”只淹到北新桥下刻着的“北京城”这个三个字下。

为啥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

恶龙无法兴风作浪,海水也慢慢地退了。从此,人们在这里幸福的生活着,还建了城市,最早叫幽州,后来叫北平、北京。据说后来修皇宫时都必须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这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传说。

听说前些年北京搞城市建设,要拆了北新桥,有些老北京人坐不住了,联名给北京市委书记写信问:“拆了北新桥,洪水要淹了北京怎么办?”

这不过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罢了,虽然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是真是伪也无从考证。

为啥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

不过,有关“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还有一种更为接近史实的说法。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年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是佛教进入北京地区后所修建最早的一座寺院。

而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改建的。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听从了大将巴图鲁和汉族学者、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以“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为由,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这已经晚于晋代900余年了。在此之前,辽国曾在公元916年以幽州为南京,晚于晋代600余年,就是唐武则天时代也比晋代晚了将近400多年。

为啥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北京故宫

此外,据说当年修建紫禁城的时候,设计师是明朝的姚广孝,他在多次考察潭柘寺后,根据其布局结构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故宫。

故宫的一宫一殿的布局都和潭柘寺一样,都是运用易经卦理和一条坐北朝南的中轴线来分布。

不仅如此,潭柘寺的庙宇共999间,与故宫的建筑间数相同。故宫的太和殿也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

由此看来,民间所说的“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是真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