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些野生动物园的“野性”是该管管了

 nizijun 2017-08-25

某些野生动物园的“野性”是该管管了

作者:南山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安全生产等级相关规范已开始征集意见。意见表明,游客自驾观览的场所,应设置专用通道,采取隔离网、架空、强化玻璃幕墙等方式确保车辆不应与猛兽有任何接触可能。应规定观览车辆的行车路线、行车时间、发车间隔以及各观览区的最大承载车流量。各观赏区内应配备巡逻车24小时巡查。

关于野生动物园内动物伤人的新闻一年来屡见报端,从表面看,基本上都是游客不守规矩、惹祸上身。但实际上,野生动物之所以能直接接触到人,这本身就已经暴露出游览安排上的隐患了。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动物园应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人和动物之间都是无法接触的,一旦这个原则稍有犹豫,就会后患无穷。

此前有野生动物园要求游客在进入园区前需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协议书》,游览猛兽区时严禁开窗,严禁逗留,这被网友戏称为“生死契”。这样一种协议存在着将责任单方归于游客的嫌疑。因为无论游客还是动物,其行为有时都是不可控的。通过纸面协议来控制游客,然后任由动物环绕车辆,隐藏巨大风险。商业化的动物园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刺激,发明出自驾游和动物近距离接触。其目的是要让冒险心理得到最大满足,因此会倾向于对乘客用协议来管、对动物放开不管。相比于静态观赏笼子里的动物,更高额利润就是通过把“高端旅客”推向安全底线实现的。

如今北京出台规定,就是要把靠冒险而来的利润进一步压缩。真正的控制,必须是对双方的同时控制:旅客无法离车,动物无法出圈。有了隔离网、强化玻璃幕墙等装置后,猛兽绕车甚至袭击人的可能性就没有了。如果只剩下一些羚羊、骆驼之类的食草动物可以靠近,旅客冒险的兴致可能真会打折扣。然而,即使不说安全问题,单纯从环保来看,任由日均千辆私家车把尾气噪音带进野生动物区,就是在纵容人类的放肆。

野生动物被引进动物园后,其实再无野生的真实含义。为了利润需要,动物园又发明出包括自驾游、合照、骑行、表演等项目。这些企业行为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毫无关系,还进一步异化了野生动物,将其变成了人人眼中的玩物,还谈何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呢?管理规定或许能将人和动物的距离重新拉开,但也只是一种安全生产的需要罢了。某些动物园会在安全无害和冒险刺激悦目之间不断调整,一旦突破安全平衡点,就需要监管方和舆论及时敲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