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而现代人为何摒弃这一传统?

 昵称413468 2017-08-25

中国古代写字的载体,是竹简。用绳线将一片片竹简连起来,在上面写上字,然后卷吧卷吧,就成为了“一卷书”。你可以想象一下,竹简的的书写是不是“从右到左”最舒服?如果从左到右,未卷开的部分总是搁在手臂下,写字将变得十分的不便(左撇子除外)。

这也是中国古代写字从上到下竖着写,而不是横着写的原因。

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而现代人为何摒弃这一传统?

中国竹简使用的年代,主要是从春秋战国至魏晋这个时期。隋唐是竹简和纸张、绢帛的过渡期,宋以后,用纸张就成为了主流。竹简使用的这个年代,大概经历了一千多年,时间已经长到足够融入一个民族的基因了(春秋以前的甲骨文、金文有左行也有右行)。

于是,即便是宋以后纸张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人们还是习惯性的按以前的方式书写: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是因为即没有外界的刺激去改变,也可以和古籍保持一致,更加符合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而现代人为何摒弃这一传统?

直到1840年广州一声炮响,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外界的刺激以一种更文明、更强大的形态出现,于是近代中国开启了百余年的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技“的层面,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术”的层面,最后到全面学习西方。

具体到语言文字,经历过白话文运动、简化字运动,古代文言文的书写习惯也慢慢转变成了现在这样从左到右的书写方式。

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而现代人为何摒弃这一传统?

那为什么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完全变成了从左到右的形式呢?

50年代初,由郭沫若、陈嘉庚等人提议,将汉语从竖写左行改为横写右行。1955年10月,教育部和文改会又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建议全国印刷品采用横写印刷。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各大地方党报开始正式改为横排右行,报面上仅有少部分标题和文章采用竖排。至此,传统的书写方式才彻底被扭转,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

备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