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泉读史40】契丹-大辽-契丹-大辽

 钱币之家 2017-08-25

【研泉读史40】契丹-大辽-契丹-大辽

——否定再否定节点中的大丹国宝赏析


    如图, 大丹国宝[转载]【研泉读史40】契丹-大辽-契丹-大辽[转载]【研泉读史40】契丹-大辽-契丹-大辽

    规格:24,1·7,6;4·39克。

 

    此钱形制敦厚。文字朴拙而坚挺,尤其丹字两点上启,一如契丹立国之初,神册万年背丹大钱书体,契丹文与汉文混列杂陈。似有回归祖制之意。据析,开铸此钱,一为宣示承继丹初太祖一统中原之志,二为激励辅弼大臣忠心辅国,顺从孤儿寡母承继大统。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祥地,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了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朝廷之上。事简职专,此辽所以兴也。”(《辽史卷四十五 百官志一》)。几乎达到年年有余的程度。据【辽史】食货志下(编)载:“开泰中,诏诸道,贫乏百姓,有典赁男女,计佣价日以十文;折尽,还父母。每岁春秋,以官钱宴饷将士,钱不胜多,故东京所铸至清宁中始用。是时,诏禁诸路不得货铜铁,以防私铸,又禁铜铁卖入回鹘,法益严矣。”可见,到了辽中期的开泰年间,铸钱已经岁岁有余。但,研读辽史,辽国的国号曲折反复,否定再否定:916年太祖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太宗947年改国号大辽;圣宗983年又改回大契丹;道宗1066年,又改回大辽。

    公元982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公元983年,改元为统和。六月,国号从大辽改回大契丹。为庆贺新皇登基,太后萧绰获尊号。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传说肖思温曾将肖燕燕许配给韩德让。韩德让是阿保机时代著名汉臣韩知古的孙子,文化修养深厚,文韬武略,名冠一时。据说,萧太后私语韩德让:“我曾许嫁与你,现在皇上归天,愿与你相谐旧好。如今我子年幼当国,愿你把它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谋定后动,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传闻曾改嫁给韩德让。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

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继业。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嗣后,到了1066年,辽道宗又将国号大契丹改回大辽,并且补铸大辽国宝,并在背面阴刻寿昌万年。实现了辽国历史大轮回,直至1125年大辽末帝耶律延禧在山西应州被金兵俘获,辽灭。

    简要回顾和研读契丹-大辽的历史,感到辽圣宗时期恰处中间节点,契丹兴盛,之后,逐渐式微而转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