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泉读史16】应感通宝所折射的史实

 钱币之家 2017-08-25

【研泉读史16】应感通宝所折射的史实


历史的碎片折射出的奥秘,一定远比我们现在知道的更多。

所见应感通宝漆金小平钱,也有两个版别。如图:

【研泉读史56】应感通宝所折射的史实【研泉读史56】应感通宝所折射的史实

1,应感通宝缺一版:22.1,1.5,5.53.07克。

  【研泉读史56】应感通宝所折射的史实【研泉读史56】应感通宝所折射的史实


2,应感通宝咸心版:22,2.0,5.53.22克。

两枚“应感”同“应运”一样,形制相同,钱体依然精好,但加厚、加重、漆金,且字口凸起感更强。失却王小波,故名于钱文。先铸感字缺一横,厂下一口戈,一口缺一,失去当家人。或为暗记。寓意王小波牺牲的义军更要坚持斗争到底。但文字笔法稍感笨拙。

北宋初期,天府之国的四川,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发展迅猛,摧枯拉朽,所向披靡。起义第二年就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

王小波,川西永康军青城县(今都江堰市)人,因官僚、地主、豪绅盘剥过甚,贩茶失业,聚集农民起义。王小波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附近农民闻风而动,群起响应,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一举攻占青城县,又转战邛、蜀各州县,攻克眉山县,活捉县令齐振元,义军声威大振。(99312月,义军进攻江原县,王小波中箭阵亡,众推举其妻弟李顺为领袖。李顺号召乡里富户大姓,征调粮食赈济贫乏,故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许多州县被义军攻占。9941月,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大蜀王,改元“应运”,设官置署。宋王廷震恐,派大军前往镇压,义军奋战不敌,殉难者3万余人。王小波阵亡后,义军万分悲愤,企盼感动上天,士气大增。李顺整军再战,乃铸应感。应感通宝漆金平钱似应为李顺起义军哀兵的请愿,也是绝境奋起的誓言。应感通宝铸期,似应为9942-4月,李顺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并铸应运元宝之后的三个月中间。不到两个月之后,(994)年5月,成都破,李顺阵亡,义军余部又在张余领导下继续战斗,直到995年才最后失败。

淳化五年(994)二月,正当农民起义掀起惊涛骇浪之时,朝廷把分封在四川的益王(太宗之子赵元杰,任成都府尹、西川节度使诸职)迁徙到东南改封吴王,原因显然是为了平息以益王为首的四川官府激起的民众怨愤,缓解官民矛盾而不得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平定起义后,太宗下的罪己诏中也如此阐述:“朕委任不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唯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

古钱币就是历史遗留的一小块碎片。我们纵观古钱,解析它们隐藏的历史奥秘就会发现:如果某个朝代,某个钱炉或钱局开铸某种、某类钱币,只要不是一个批次,那么就一定会有不同的版别出现。所以改版,修版,错版是注定要经常发生的历史存在。据此,我们今天来检视古钱,如果拘泥于手头仅有的钱币资料,刻意地、精心地对照历史的个别影子,那岂不是盲人摸象,庸人自扰?再规制的古钱币的标准化程度也不可能与近现代机制币同日而语。同时,同名而又不同版别的钱币背后,必有蛛丝马迹可寻。正是:研赏古钱重研判,版别多端起波澜。唯物唯实察神韵,唯书个案理不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