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CCRC)的设计探讨(二)——建筑设计篇

 jzswq1979 2017-08-25




一、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的建筑设计原则

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CCRC)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养老设施,随着设施内老人年龄的增长以及入住者的变化,设施内的不同服务组团的规模也会随之调整已满足市场的需求,必然要求CCRC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具有弹性化的特点。另外,建筑设计还应能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这就是适老化设计。


1.1 弹性化设计原则

弹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居住户型弹性化和服务组团弹性化。


居住户型常见的双卧室单元、单卧室单元以及紧凑的Studio单元,三者相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一个双卧室单元应能很方便地调整为一个单卧室单元加一Studio;同样,两个Studio单元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单卧室的单元。


图1- 1双卧室、单卧室与Studio之间的弹性化设计关系


图1- 2单卧室单元与Studio之间的转化


在服务组团的弹性化设计方面,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第一,指介助设施内部不同性质组团的弹性化。由于介助设施中的被服务人群会被分为普通体弱人群以及早中期痴呆人群,这两个人群尽管都属于介助人群,但是接受的服务却不太相同,因为后者往往需要一些记忆与智力方面的恢复,因而一般情况下会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一旦这个组团需要扩充时,就可以通过机动单元实现这一目标。第二,指不同的设施也可以进行弹性设计,即介助设施可以方便地改造成介护设施,反之亦然。


图1- 3服务组团的弹性化设计


1.2 适老化设计原则

适老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根据老人的行动特点做出设计回应。适老化设计考虑到老人的平均年龄段、身体状况和对空间的平均使用情况等问题。


图1- 4介助工具(拐杖、轮椅)的通行尺寸


图1- 5轮椅的尺寸与触及范围


对于室内家居布置、卫生间、厨房等的设计,更要充分考虑老人的具体生活习惯。


图1- 6厨卫适老化细节设计




二、独立式居住设施的建筑设计


2.1 基本类型

独立式居住设施可以按照居住空间的独立性强度划分为独立住宅与集中公寓。独立住宅具有完整的功能空间,集中公寓则是功能一体化设计或功能合用设计,独立性弱。


图2- 1独立式居住设施的基本类型与关系


关于独立老年住宅的适老化设计,相关著作甚多,比如周燕珉《老年住宅》等阐述的已经十分全面,因此,笔者在此不赘述。仅简要阐述集中公寓的单元组合关系。


2.2 集中公寓的单元组合

传统的老年公寓往往全部南向布置,但这种尽头式的流线会让老人折返,不利于身心需求。


图2- 2传统的集中公寓布置方式


但在国外实际项目中,公寓的组合却适当引入东西向和北向的居室以改善动线组织状况,尽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居室主要作为老人休息和就寝的空间,使用时间更多地集中在上午与傍晚,受朝向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2- 3改良后的集中公寓布置方式


图2- 4日本塚口CCRC公寓布置平面




三、介助式居住设施的建筑设计


3.1 居住单元的类型

介助式居住机构处于照料服务的需要,一般采用集合公寓,即老年公寓的形式。它与独立式居住单元最大区别在于其单元面积较小,由于供应三餐,厨房功能也较有限,并提供无障碍设计的浴室。主要分为半私密性的居住单元、小户型居住单元、独立单卧室单元、双卧室单元、旅馆式套房单元与合住套房单元。


图3- 1典型介助房间布局


图3- 2介助式居住空间的基本类型


3.2 服务空间的布置原则

介助设置的服务空间是为需要介助服务的老人所服务,这种多种类的功能空间往往集中布置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居住单元内也应布置小型生活与介助服务区,这样可以让生活起居问题直接在居住单元内解决。因此,服务空间的布置基本采用整体集中、局部融入的原则。


图3- 3介助服务空间的布置示意


3.3 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组合

3.3.1 竖向垂直布置

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垂直布置,是指将服务空间集中布置在首层,上层布置居住单元,这样便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上静下动”的自然分区;而且,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居住者更倾向于到底层聚集进行活动以及对相关服务的需求,而非到楼层顶部或中间进行这类活动。


图3- 4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垂直布置


3.3.2 水平相邻布置

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水平紧邻布置可以让介助居住者能在同层享受日常生活与照料服务,而服务空间对采光要求又很不敏感,自然形成了此种布置方式。


图3- 5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水平紧邻布置




四、介护中心的建筑设计


4.1 建筑平面形态

大多数介护中心的首层平面都是以建筑分区为基础的,平面形状类似于字母表中的字母,这些建筑分区往往通过位于中央位置的主要公共空间而连接在一起。


图4- 1介护中心的平面形态


图4- 2东京的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 “一”字型介护层平面图


对于护理单元,其基本形式是出于护理的需要而形成“护理组团”。总的来说,根据护理区与公共区的集中布置与否可以将介护中心的平面分为两种类型: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


图4- 3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示意


所谓集中布置是指将护理区与公共区集中设置,这样会使服务更为集中,对于规模较小的介护中心来讲,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节省护理成本。


图4- 4门诺居家专业护理机构的集中布置平面


所谓分散布置是指将护理区与公共区进行拆解,分散地布置在各个护理组团之中。这种布置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后期弹性化调整护理组团的大小,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标准护理组团的概念。


4.2 单元体的布局

对于介护中心的居住单元,目前常见的做法是设置单人间与双人间。单人间私密性较强,是老人的理想之选。但出于节约用地的考虑,双人间也较为为常见,一般会采用隔墙将两间分开而非帷幕。


图4- 5 Lanier Village介护中心的平面局部分析


图4- 6图5- 1典型介护单元体单人间布局


对于介护中心的双人间的布局,一般采用“脚对脚”(toe-to-toe)的平面布局形式,床与床之间用壁橱隔开,形成了两个半私密空间。


图4- 7“脚对脚”布局


4.3 机动式护理组团

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方式仍然采取传统的白班、晚班、夜班的护理轮班模式。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上一般上是每10个居住者安排一个护理助(CAN),每40-60个居住者安排一个注册护士(RN),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居住者虚弱的身体状况,这种配置比例在白班与夜班中完全不同。


表4- 1不同情况下护理人员的配置


由此可见,对于护理机构的护理服务,应该打破传统的标准护理单元(固定护理床位)的束缚,采取机动式的护理组团方式。因为在护理单元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工作人员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图4- 8固定护理床位与机动式护理组团


服务组团概念体现了一种高效的职工配置模式,有利于满足白天与夜晚的不同配置要求。下图为蒙特罗斯的纽约州老兵疗养院机动式服务组团概念在早班、晚班和夜班的配置运用。


图4- 9根据不同的值班需求调整护理组团示意图




五、社区中心的建筑设计


5.1 社区中心的空间功能

社区中心理论上并不属于老年居住设施,只是老年居住设施的配套。无论是自理老人还是介助老人都需要健身休闲活动,而这都将在社区中心完成。可以说,社区中心是CCRC项目的灵魂。


图5- 1 Lanier Village社区中心的阅览室、手工室与礼堂


社区中心的形成是在独立式居住设施与介助式居住设施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中心的功能空间集合了为自理式老人服务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为介助式老人服务的包含餐饮、休闲在内的公共空间,如下图所示:


图5- 2社区中心构成图


社区中心包含养身生活设施、健身房、泳池、活动区、图书馆、餐厅等公共空间。尤其是对于餐厅,要至少提供两个以上餐厅让不同类型的老人进行就餐。


图5- 3New bridge社区中心半地下层平面


5.2 社区中心的布局形态

5.2.1 社区中心水平靠近独立式与介护式居住设施

这种布局形态将社区中心居于中央,紧靠着布置独立式与介护式居住设施,形成了两种设施对社区中心的共享。这种布局形态往往出现在规模中等的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组合方式。


图5- 4靠近独立式与介护式居住设施的布局


图5- 5New bridge社区总图


5.2.2 社区中心垂直靠近独立式与介助式居住设施

社区中垂直靠近独立式与介助式居住设施,居于首层。这种布局形态将社区中心居于完全平铺在首层,上层布置独立式与介护式居住设施。这种布局形态常常因为社区规模较小所致,这种布局形态是现代都市中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CCRC)的最佳选择。上层的老人通过垂直交通到首层的社区中心活动,形成了上静下动的功能布局,比较符合老人的基本生活规律。


图5- 6靠近独立式与介助式居住设施的布局


图5- 7Lenbrook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形态分析




结语


本篇简要地探讨了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CCRC)的建筑设计。在实际项目中,有些介助式设施往往与独立式居住设施合并,认为二者在设计中差别不大。但笔者认为,如果对介助型老人进行集中设置,并针对地设置小型生活照料空间而且配以照料人员,对于整个社区的是有益的,这也是适老化原则的体现。




——————  远洋设计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