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得不知的那些汽车数字

 昵称36905110 2017-08-25

无论是否汽车爱好者,或者天天开着车在路上跑的普通汽车用户,相信都会对汽车上的各种数字非常敏感。就好像几个车友聚集在一块的时候,经常会谈论到谁谁的车又多了多少马力,谁谁的车轮圈又外抛了多少毫米。没错这都是玩家们常常提到的,关于车辆的一些数字,但其实关于一台车还有很多数字是需要特别了解,同时又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的。本文,笔者将要简单说说这些似乎都被忽略,或者乱用的数字。

咱先从一台车的外观数字入手,其实在车身外观方面,基本没有什么与数字相关的,唯一与之有关的便是轮圈,而轮圈的改装也是很多改装入门玩家首先动手的地方。看似简单的一个金属疙瘩,其实里面也有不少学问。除了轮圈的中心圈大小、H/PCD值和ET值等,还要考虑到轮圈的X-Factor值,一旦X-Factor太小了,你后续改装的卡钳可能就要更换了。

一、轮圈、车轮的直径和J值到底是多少毫米

1、轮圈、车轮的直径

我们都知道轮圈大小是用英寸来表示的,但现实中,真的还很少人知道17英寸轮圈究竟有多大。而换装轮圈是必须保证轮圈与轮胎加起来的直径不变,那究竟轮圈的直径是怎么算的呢?其实很简单:1英寸=25.4毫米,就说一只17英寸的轮圈其直径就是17×25.4=431.8毫米;

14英寸的轮圈就是14×25.4=355.6毫米;

15英寸就是381毫米;

16英寸就是406.4毫米;

18英寸为457.2毫米;

19英寸为482.6毫米;

20英寸就是508毫米。

再加上轮胎胎壁的宽度,由轮胎规格的胎面宽度乘以偏平比得出。举个例子:本田GK5的车轮规格是185/60 R15,那么它整个轮子的直径就是15×25.4=381毫米,而胎壁的宽度就是185×60%×2=222毫米,相加后得出603毫米的直径,在你改装轮圈的时候,需要保证这个603毫米的直径不变。

图:一般人改轮圈都会选择15-19英寸之间,这也是一般车辆原厂的设定,但如果换装的轮圈与原厂轮圈尺寸不同时,你必须得保证加上轮胎后整个车轮的直径与原厂车轮的直径相同。而由于轮圈直径一般都采用英寸做单位,而轮胎壁的宽度却用毫米,因此需要将轮圈直径也换算成毫米。

图:图中“L”是轮轮圈的直径,而“l”则是胎壁的宽度,通过胎面宽度乘以扁平比得出。再将两个“l”与一个“L”相加得出整个车轮的直径,需保证不变。

2、J值

所谓的J值,其中的J其实并非代表数字,而是代表轮圈边缘的形状而已。不过后来改装玩家们为了方便表述,因此才将轮圈装胎面的宽度用“J值”来表示。

图:现在人们所说的“J值”通常都是指轮圈与轮胎接触面的宽度,但其实J只是轮圈边缘形状的称呼而已,不过现在也不需要再较真了。

图:每一种不同“J值”从最小适配到最大适配分别有三种选择。如果太小了,就会出现“胖胖胎”的既视感,如果太大了,又会出现“拉胎”的现象,因此这些数据最好拿捏清楚一点。

二、关于速度单位的那些数字

市面上其实最有趣的、最装逼、最错误的速度表示方式就是:迈、码。中国的计量单位是公制,不是美国的英制。

很多车友会经常听到,或者甚至是自己也会经常说到的,对于车辆速度的形容?例如从朋友间聊天或者在电视上、甚至汽车媒体小编的口中听到过,“你猜测事故车辆当时的速度是多少?”很多人会回答“大概100码”…所以有了杭州“70码事件”,也正是这个事件,让华东的改装行业断崖式崩溃!

而每次听到这样回答或者说辞后,笔者真的想一巴掌扇过去,兄弟,你知道码是什么吗?

事实上,出现这种错误形容的一般会有三种情况:

1、受到当年欧美汽车文化的影响,因为美规仪表的速度表是用英里(Mile)为单位,说着说着就说成“码”了;

2、相当部分的人是出于装逼,在某些不太懂车的人面前,用“码”这个单位来形容某台车的速度,给人一种自己很懂车的假象;

3、人云亦云者不在少数,挺多的傻媒都经常这样说,就跟着说呗。

然而,在国内用“码”后者“迈”来形容汽车速度的,都是非常傻逼的行为。如果你们不懂,那笔者就告诉你什么才是正确的速度单位。

首先来说说长度单位:1公里(千米)等于1,000米,时速一公里(1KM/H)就是每小时走1,000米,这个大家都懂。其次,在欧美国家用的英制仪表中,1英里(Mile)约等于1,609.344米,现实中很多人会将之读作“迈”,时速1英里每小时(1MPH,Mile Per Hour)约等于1.6公里小时(1.6KM/H)。高速公路上每小时120公里不算超速,但如果你跟人家吹牛逼说自己开每小时120“迈”的话,那就是192公里/每小时,估计到收费站你就会被扣下来!这个无知的玩笑可是要赔上12分为代价的哦。

图:有时候真不能怪别人较真,“迈”与公里每小时真的差太远了,要是说“码”的,那真是翻车了还自以为是老司机。

再给大家科普一下,除了1英里=1迈=1.6公里之外,1海里=1节=1.8公里1马赫=1倍音速=340米每秒=1,224公里每小时

再来就是笔者非常不屑及讨厌的“码”,这是很多自以为很帅很酷以及压根儿没文化的人常用的速度单位,“那车开到120码”等等。事实上,确实有“码”这个单位,1码(Yard)约等于0.9米,当你跟人家说开车速度拉到190码,然而你的真实速度是——190米/每小时,还给多了呢。码是长度单位而不是速度单位,记清楚了!

三、与自身安全有关的气囊爆炸时间

笔者提到的气囊爆炸是由于汽车发生碰撞而导致气囊爆炸保护乘客,而不是气囊质量不及格而发生的爆炸。一般当汽车发生碰撞的瞬间,也就是传感器侦测到碰撞信息到开始引爆气囊的时间为10-20毫秒(MS),而开始充气到充到最大的时间为30毫秒。也就是说从开始碰撞到气囊膨胀到最大的时间约为45毫秒(平均值)左右。而人从碰撞瞬间到接触气囊的反应时间约为70毫秒,也就是当气囊内的空气从最大值开始慢慢放气的时候,这样是最安全的。

图:很多人以为安全气囊是在靠爆炸出来的作用力“顶住”撞向前的人体,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个人早就死了。正确的理解是:气囊爆炸充气最大然后开始放气时,才是给人撞上去的,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差,从气囊引爆到放气平均为45毫秒,而人体受撞击后反应时间为70毫秒,这就刚好处于气囊放气的时候了。

四、马力、扭力与离地间隙

说完了最重要的几项数字之后,再来说说一些不伤大雅,但有比较有趣的数字。例如一般轿车的离地空间约为110毫米至150毫米之间,超跑另算。当你刚买到一台车时,最好也了解一下该车的最小离地间距,要不然在过一些离谱的减速带时,蹭前唇、托底盘那就得不偿失了。

图:有没有发现,哪怕是国内最大型的汽车网站,其车型数据中绝大部分都没有标明该车的最小离地空间。一般情况下,普通轿车的离地空间为110至150毫米之间。

图:虽然所谓的离地空间对日常行车没有多大影响,但笔者了解过,在一些凸起的加速带等地方能够更容易判断能否通过。

图:如果你的车是这样的话,国内绝大部分马力不适合你!

另外,引擎功率上,很多人不知道1匹是个什么概念。1匹马力(HP,Horse Power),理论上就是735.5瓦特(W),如果形象点的说就是将一个75公斤的物体在1秒内提升1米。

图:将一个75公斤的物体在一秒内举升1米,就是一马力的形象表述。

除了马力,咱们还会经常听到扭力,而扭力相对马力更加羞涩难懂,简单来说就是引擎曲轴转动的力量,从曲轴延伸一米长的力臂,在另一头接上一公斤物体匀速旋转,这就是一公斤米扭力。而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惯用的单位,分别有磅/尺、牛/米以及公制单位:公斤.米。其实,汽车的动力单位有多种表示方式,国内的很多汽车参数表,马力数字用公制单位千瓦;到了扭力数字就用物理单位牛米等等。其实,用什么表示方式没所谓的,你喜欢就好,但我们无敌汽车网则更尊重汽车发展历史和文字合理性,例如无敌网上的马力都用PS或者HP表示,扭力我们只用最容易理解的公斤.米为单位,变速箱有多少个级别的更换方式,我们用的是“档”而不是“挡”,估计全世界中文媒体里,就中国的汽车媒体会写出“自动挡”那么没文化的中文字了,变速箱里有个人,帮你挡住吗?

图:简单点理解,“牛/米”与“公斤/米”的换算只需将“牛”除以10便可以,因为1公斤=9.8牛。而磅每尺则比较麻烦,一公斤约为2.2磅,而一米约为3.2英尺,当遇到磅/米的扭力单位时,则需要各自换算成公斤和米了。

五、阻力与压力的数字

除了马力与扭力等常用的与“力”有关的数字之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缥缈,但却又与汽车、驾驶息息相关的力,那就是空气阻力与压力。

首先来简单了解空气阻力,咱们经常说的汽车风阻系数,可以简单将它理解为汽车迎风时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其公式为:风阻系数=正面风阻力x2÷(空气密度x车头正面投影面面积x车速²),单位为Cd,数值介乎于0-1之间。科学上定义风阻系数最小的是雨滴,为0.05Cd,飞机的风阻系数为0.08-0.1Cd,而现代汽车的风阻系数则是0.2-0.5Cd之间,风阻系数越小,对汽车的噪音、油耗等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很多车厂都将风阻系数纳入汽车设计时的重要一环。

其次来看看压力相关的数字,对于压力,面对的最多了除了Turbo输出的压力之外,就是轮胎的压力。而在轮胎压力当中,其实也有着不同的单位了,例如目前常用的Psi和Bar(巴)等。在读书时候物理上所了解的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帕),1帕有多大,理论上是1牛顿/平方米(N/m²),抽象理解就是一粒芝麻将它碾碎平均铺在一平方米的地方上所产生的压力,这实在是太小了,因此后来衍生出KPa(千帕)和MPa(兆帕),以及后来轮胎压力单位中常见的Psi和Bar。

在自然界中,一个标准大气压(ATM)=0.1MPa=100KPa=1公斤/平方厘米(Kg/cm²)(注意单位已经与帕不同了),同时也能理解为“1公斤的力”。国内常用的表述轮胎压力的单位常用Bar,而在欧洲等采用英制单位的国家则常用Psi,那究竟1Bar和1Psi是究竟有多呢?1Bar的单位同样是公斤/平方厘米(Kg/cm²),且1Bar=1公斤/平方厘米=一个标准大气压。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由于是英制单位,因此单位为磅/平方英寸(lb/in²),且1Psi=1磅/平方英寸≈1/14个标准大气压。因此1Bar≈14Psi,当你为轮胎充气的时候就需要了解一下轮胎和充气机用的是什么单位了。

图:图上为09款丰田锐志的轮胎充气压力标识,括号中就是2.3Bar,也就是2.3个标准大气压。

虽然这些数字咱日常不会轻易用到,但作为一名改装车主、爱车之人甚至只是一名普通车主,在汽车上所用到的数字、单位等都需要准确、用对。在完全不懂的人面前乱用,可能会被认为懂很多、很酷。但如果在懂行的人面前,速度用“码”、用“迈”,不但闹笑话,而且还丢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