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刀立马 惟大将军 —— 将军印欣赏(之一)

 御云斋艺术馆 2017-08-26


当我们细细品味每一方不同面貌的将军印,便会发现每一方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表现方式,千印千面,便是“变则通”的无上妙用。



将军印,也称急就章,主要来源于军中用印,是军中遇急事而封拜任命官职的产物。除此紧急而任命的原因之外,另有对某人军功褒奖而封的将军印,还有某人降服事君后所赏赐的将军印,亦有位卑者死后,后人刻其生前官职下付姓名的随葬品。





从目前大量将军印章的实物来看,主要为两汉魏晋南北朝遗存。而从将军印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来看,也大致可以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早、中、晚三个时期。





今日所见将军印大多是凿印,而在汉初,将军印的制作延续了秦代印章的铸造方法,与汉代的其它官印制法保持一致。这一时期的将军印可见汉印中严谨平实,端庄雅正的气象。





新莽时期,逐渐有直接刊凿的印章出现,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凿刻法作为一种稳定的技法风格而逐渐成熟,并蔚为大观。在凿刻法中根据对线条处理的不同要求,又有后世所谓“单刀”、“双刀”的区分。





魏晋时期官印与汉代官印印风相比已显颓势,但在将军印一道,则显现出远比汉印更为鲜活蓬勃的生命力量。将军印印章以它独特的美感气质登上中国印章历史的舞台。徐庆华先生在《论将军印》一文中评价魏晋时期的将军印曰:“这时期的将军印,风格多样,可谓龙腾虎跃,气象万千。它们或苍老古拙,或粗犷豪放,或雄壮威武,或激昂遒劲,或磅礴刚毅,或繁茂泼辣,或酣畅淋漓,或挺拔坚定……,但都表现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趣和通盘的神完气足。它们锋颖逼人,精神抖擞,气魄之雄伟大有压倒敌人之势;在章法上它们恣肆欹侧,疏密一任自然,鬼斧神工,大有妙趣天成的韵味。”




从上面的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词汇我们完全可以感知到魏晋时期的将军印风貌有着怎样一种自在与混茫的气象。艺术作品的天机流露与创作者的自然心态密不可分,而人的自由挥洒则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魏晋时代,正是这样一个崇尚自然,自由任诞的时代。




南北朝时期的将军印无论从刻制还是审美都远远逊色于前代。其中原因或许与同时代汉字演变发展的变化有关。楷书的深入人心与篆隶书风形成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时代发展使然。由于汉字的发展,原本入印字体由篆书而逐渐出现掺杂隶意楷则的变化。制作方面也开始出现粗率、慌漫,随意减损笔画以致字法不通,随意处理布白以致章法漫漶的趋势。更有刻工出于布白的考虑,将文字笔画作盘曲折叠的处理以充实印面,这也成为后世“九迭文”官印的滥觞。自此,曾经辉煌的将军印在印史中逐渐黯淡了它原有的光彩,再无嗣响。




将军印的发展虽约略分为三个时期,但从它整体呈现出的艺术特色来看,将军印的美感绝对可称得上是印章史上的一朵奇葩。简而言之,将军印之美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以直胜(刚健之美)。将军印的制作由于受到金属材质的限制,不可能像后世以刀刻石那般随意屈曲婉转,而只能以直线组合来表现字形。众所周知,缪篆在汉印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它的成熟为将军印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字法基础。将已经相当方直化的缪篆字体变化为单纯的直线,这对当时刻制将军印的印工来讲是一件相当顺手自然的事情。于是,汉印中还时有表现的曲直之美,在将军印中则变成一种单纯直接、劲健阳刚的直线之美,而体会这种直线凿刻在将军印中的丰富表现,便是我们进入将军印审美的起点。




二、变通而胜(夸张、变形、连并、疏密、揖让、错落之美)。《周易·系辞》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训,这为后人理解艺术发展的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通道。上文所说将军印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直线的变化组合,这仿佛是单件乐器的独奏表演,虽可成曲,但却缺少了复调配合的交响之美。为解决这一问题,智慧的印工们便开始在单纯直接中寻找可供变化的空间。于是,璀璨繁盛、天机流荡的将军印之美便如同百花般绽放在篆刻艺术的大花园中。字法上的夸张、变形、连并,章法上的疏密、揖让、错落等等表现技法有取其一,有取其多地出现在将军印之中,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态势尽情地展现着将军印可能体现的美感。当我们细细品味每一方不同面貌的将军印,便会发现每一方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表现方式,千印千面,便是“变则通”的无上妙用。




三、气质之胜(整饬统一之美)。千印千面为变化之美,而万变不离其宗则是古人更为高超的智慧。无论是巧拙,还是疾涩、枯润、朱白、轻重,到最后都被印工们统一在一方小小的印面之中。他们在尽情展现自己的魅力之外,都不忘自己作为将军印的独特身份所在。威风凛凛,仪表堂堂,昂扬豪迈,英姿飒爽,这便是将军印所体现出的正大、明朗的整体气象。




将军印有独特的魅力,这魅力区别于先秦古玺、两汉官私印及后世的文人流派印,它为当代的篆刻创作提供着丰富全面的营养。笔者相信,将军印的魅力会在当代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马龙:河南洛阳人。曾任《宝藏》、《炎黄艺术》、《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编辑、炎黄艺术馆宣传部主任、展览部主管、二月书坊《藏画导刊》主编、《画风》杂志执行主编。现任《非常艺术》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杂志及公众平台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书画与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有近20万字美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散见于各专业类刊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