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昌县志:曹氏古代先贤进士举人贡士等名录

 曹氏文昭堂书馆 2017-08-26

瑞昌县志:曹氏古代先贤进士举人贡士等名录

 

湖北阳新  曹裕义 辑录

 

一、进士:

曹景参:(明崇祯)辛未(1631年)陈子泰榜(进士),官庐州知府,兵科给事中[1],兴国州籍[2]。(《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进士)(明崇祯)乡举,科分失考,见进士。(《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举)

 

二、乡举[3]

曹颖:洪一人,明洪武(1368-1398年间)乡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举)

 

曹魁:明永乐戊戌(1418年)科府庠[4],乡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举)

 

曹加鍠:国朝乾隆庚子(1780年)科候选教谕[5],县市人,传列儒林。(《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举)

 

三、武举:

曹秉心:清同治年(1862年)武举。府学壬戌(1862年),恩科并补戊午(1858年)科。拣选。号次泉,洪一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武举)

 

四、拔贡[6]

*曹士瑚:明崇祯己卯(1639年)科拔贡,秦城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副贡)

 

曹春:清嘉庆戊辰(1808年)科拔贡,附生[7],洪一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副贡)

 

五、恩贡[8]

曹象山:清乾隆年(1736-1759年间)恩贡,(瑞昌)北乡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恩贡)

 

六、岁贡[9]

曹一和:明嘉靖(1522-1566年间)岁贡,任定海县训导[10]。(《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一中:明嘉靖(1522-1566年间)岁贡,任潜山主薄[11]。(《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应奎:明隆庆(1567-1572年间)年岁贡,任州同[12]。(《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学博:明隆庆(1567-1572年间)年岁贡。(《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应梦:明万历(1573-1619年间)岁贡。任河南汝州同知[13]。(《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可任:明万历(1573-1619年间)岁贡。任宜春县训导。(《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士瓒:明万历(1573-1619年间)岁贡。洪一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惟贤:明天启(1621-1627年间)年岁贡。任崇仁县训导。(《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继书:明崇祯(1628-1644年间)岁贡。考授内阁中书[14]。旧志作继善。(《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壂:明崇祯(1628-1644年间)岁贡。任崇仁县训导。(《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文彬:清康熙(1662-1722年间)年岁贡,县市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特纵:府庠,字天成,清康熙(1662-1722年间)岁贡。(《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特进:清康熙(1662-1722年间)岁贡。(《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曹锡澄:清道光(1821-1850年间)岁贡。县市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岁贡)

 

七、例贡[15]

曹鹏:明例贡,传列儒林。(《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例贡)

 

曹灿东:清例贡。(《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例贡)

 

八、附贡[16]

曹焕:清附贡。(《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副贡)

 

曹贯之:清附贡,簿列善士。(《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副贡)

 

曹砺成:清附贡。(《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副贡)

 

九、监贡[17]

曹应清:清监贡。清附贡,簿列善士。(《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副贡)

 

十、监生[18]

曹士国:清监生。清附贡,簿列善士。(《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景珩: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炯: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德徽: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锡魁: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能灼: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加桂: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楷: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锡: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荣: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特琰: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琪: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景彬: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士磊: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加曙: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景桂: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曹特珑:清监生。(《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监生)

 

 

十一、职官[19]

    曹广:明,训导。安徽人,有传。(《瑞昌县志》卷之四·职官文职)直隶巢县人,成化间(1465-1487年间)任瑞昌训导,师范克端,训迪严明,一时人才多所成就。(《瑞昌县志》卷之四·职官名宦)

 

十二、荐辟[20]

曹福九:南宋,洪一博士弟子员,任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令。(《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

 

曹宗文:(明)洪一人,以人才选任衡州府衡山县尉,七十致仕。(《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

 

曹士璐:(明)万历(1573-1619年间)洪一人,由生员任长沙府同知。(《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

 

曹光寓:(明)崇祯(1628-1644年间)县市廪生,从戎,征为参谋,寻任游击,传列忠义。(《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

 

曹立惠:(清)国朝康熙(1662-1722年间),洪一人,郡增生以孝友,公平授文林郎。(《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

 

十三、乡饮宾[21]

曹勖:府志作朂,(明)乡饮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曹国相:(明)乡饮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曹冤:(明)乡饮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曹焜:(明)乡饮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曹仑:(明)乡饮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曹一德:(明)乡饮宾。(《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曹之炯:(明)乡饮宾。传列孝友。(《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乡饮宾)

 

十四、仕籍(例贡):

曹一贯:明崇祯(1628-1644年间)掾吏。(《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仕籍)

 

曹善榜:清同治(1862-1874年间)监生,双月候选州同,字振鸿,县市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仕籍)

 

十五、武职[22]

曹光荣:明朝,官山海关守备,县市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武职)

 

曹汉臣:明朝,廪生,官饶州守备。(《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武职)

 

曹敦朴:明朝,山海关清河口江淮营守备。(《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武职)

 

十六、授职:

曹之植:清康熙(1662-1722年间)附贡,考授州同。(《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之枢:清康熙(1662-1722年间)附贡,考授州同。(《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贯之:清咸丰(1851-1861年间)附贡,按经历衔,洪一人,列传善士。(《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际泰:清同治(1862-1874年间)监生,州同衔,县市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上林:清同治(1862-1874年间)监生,州同衔,宾丫陇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朗庭:清同治(1862-1874年间)监生,同知衔,洪一大块地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玉堂:清同治(1862-1874年间)监生,州同衔,北关外宾丫陇人。(《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文蔚:清同治(1862-1874年间)都司衔。(《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曹应元:清同治(1862-1874年间)武生,卫千总。(《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授职)

 

十七、封典:

曹渭载:清同治(1862-1874年间)间以孙贯之按经历衔,请貤封文林郎。(《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封典)

 

曹善启:清同治(1862-1874年间)间以子贯之按经历衔,请封文林郎。(《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封典)

 

曹善黻:清同治(1862-1874年间)间以子上林州同衔加二级,请封奉直大夫。(《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封典)

 

十八、儒林:

曹加鍠:举人,号仪亭,品行端方,淹贯经史,游其门者踵,相接掇巍科者十余人,邑令赵赠聘请主讲东皋书屋。郡守田延为濂溪书院山长,继任方茶山,尤钦仰之著作,至今犹存。(《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儒林)

 

 

十九、忠义:

曹茂三:元朝,号朝用,双溪人,英勇善战,元至正乙未(1355年)红巾贼乱,茂三统帅族里立寨石田,筹策捍御,屡立战功,一方得免,於难后肯险驱贼竟遇害。(《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忠义)

 

曹鹏:太学生,性沈毅,好施予,初宸濠兵陷九江,鹏与陈策、吴柏破家集,死士数千,给铠甲粮饷固守县城,克,复府城濠就擒,当事欲上其功,鹏曰昔朱家脱人於难,不伐其能,况事关军国者乎。督学邵宝闻之曰奇男子也。(《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忠义)

 

曹光寓:字洞山,生有异相,聪颖多艺,博经史,精象纬舆地等书,善诗古文词,工书法。天启(1621-1627年为天启年)初,弃贡举从戎,勉子弟曰:丈夫不能发愤取金印,如斗大屈首嗶咕等蠹鱼老书帙中,何为乎。时流寇猖獗,大中丞解某征为参谋,每召见呼先生而不名,且云上马横槊,下马赋诗。曹氏流风於今未坠,光寓瞠目不答,意在薄瞒非偶而才,实似之,寻大司马闫某,任以游击,曰岩关飞将也。其兄重当时如此弟光荣随之为山海关守备以战死,光寓自塞归江州,城陷以殁。其著述甚富,有洞山瑶草刻行之者,门人陈木叔函辉也。

 

曹宝珩:洪一人,咸丰乙卯(1855年)逆党数百窜扰地方,珩集勇奋剿,杀毙贼五名,擒贼目三名,贼溃。旋督千余逆党复仇,众寡不敌,亡于阵。(《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忠义)(陈方策:咸丰乙卯(1855年)贼淫恣掳掠,策会同堂弟例贡辅乡武生曹世英、曹巨魁率众迎战麻山,贼尽毙,壮丁袁大勝奋勇阵亡,陈魁榜洪锺光辉魁士等冲突负伤下元,夜贼众二万余,踞兴国之刘公桥,策复纠众迎击失利,寻怏怏成疾,年四十五卒麻山一仗。)

 

曹善楚:洪一人,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上曹御贼阵亡。(《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忠义)

 

曹之炯:字大章,邑文学贡生,文彬少子也。自幼丧母,后母邓氏性严,之炯奉事唯谨,足之焯痛母早逝,庐墓二载,为霜露所侵,成痰疾。之炯一切家务独立支撑,不欲之焯劳瘁,曹氏族蕃,远祖邱墓数十年祭扫多有不至,精魂何依,仁人孝子忍如是乎,因输囊倡置祭田,俾供祭扫,复集族众重修家谱,炯为之考,核世系分列昭穆,瞭如指掌。生平闭户读书,足不涉公庭,邑令李洊德高其行,举充乡饮介宾。(《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孝友)

 

曹善仁:号兼万,邑东乡汝雄嗣子,雄早卒聘妻高氏闻讣奔丧,矢志守节,善仁承嗣,自为抚养,仁稍长,家贫以担负懋迁供母,每朝出必夕归,风雨无阻,凡烹饪浣濯皆躬亲,高氏例得请旌建坊,费巨不少,惜高患病濒危时,奉痘母在堂,仁求寿以代,次日於米瓮中得药二包,问诸医惊为神赐,服之即愈。后起家丰裕,堂构焕然,子成立,能继志,人谓皆孝行所致云。(《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孝友)

 

曹震光:字圣怀双溪职员,严气正性,识大体,举大纲,创富公堂於里居,建曹子祠,於省会首竭心力集众志以有成其他,成梁除道,修寺施茶,一切利物济人为所得,为不惜材力凿凿在人耳目,此可见其为人。(《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善士)

 

曹贯之:号以齐,洪一附贡,为人识大体,家素封毫无骄态,所贻谋者尝曰孝友。家至宝经史,家良田,故建家塾,延师课子,若孙以读书,敦伦为要,由家而族,则捐基以创宗祠,置产以供祀典,大小祭会,经纪有方,由族而乡而邑,一切振兴文教之事,如创宝兴新馆立联奎文会,欣欣然乐领袖之。若建文风塔、文昌阁及青云寺,增建书院号舍筹资修金膏火,重修文庙,经营惨淡,力多赞成,道光乙巳岁,郡守刘赠乐成善举题,旋邀议叙九品衔,奖其实也,夫岂直举贤能,报义勇,阐扬节烈,见好善之公心哉。(《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善士)

 

二十、隐逸:

:(明)邑文学,年八十余好学弗倦,适志林泉,不慕进取,有隐君子之风焉。(《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隐逸)

 

二十一、方技[23]

曹立喜:字欣然,洪一双溪人,癖山水,幼攻举业一试不遇,遂专青囊玉尺诸书,乡里问决阴阳之吉凶无不中者,游吉郡扦地孔多,年八十二卒,刑部主事庐陵刘蕴山,翰林院编修任广,西学使泰和周梦严其先墓皆喜所扦吉,闻喜葬期亲吊临执紼,亲制挽诗以誌,感若创石亭,造石桥,捐资瘁力又大有济於生人。(《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方技)

二十二、 学校先儒及历代崇祀

先儒曹端:明洪武九年生,宣德九年卒,年五十九。国朝咸丰十年从祀原东庑,同治二年改为西庑。(《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历代崇祀·节孝祠:

道光二十五年改修忠义祠左祀

曹汝雄聘妻高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文学曹之权妻周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衍裕妻欧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善登妻费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加相继妻费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汝振妻雷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汝功妻闵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汝华妻李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衍榜妻陈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曹特璘妻周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孙家珍妻曹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柯道珍妻曹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朱锦明妻曹氏(《瑞昌县志》卷之四·学校学制)

 



[1] 兵科给事中:明清两代参与军事监察的职官名称,为皇帝的近侍职官名称之一。秩正五品。

[2] 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为古兴国州,古时领通山、大冶两县。曹景参为今湖北大冶人。

[3] 乡举:由乡里选拔人才。乡贡、乡试中式。

[4] 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5] 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6] 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7] 附生:明清时附学生的简称。古代科举名词,始于明代。明代在廪膳、增广生定额之外所取的府州县学生员,因附于廪膳、增广生之后,故称为附学生员,简称附生。清代相沿。

[8] 恩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清定制,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作为恩贡。清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

[9] 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10] 训导: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11] 主薄: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12] 州同:官名。清代知州的佐官。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属于散州的,则与州判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诸事,均从六品官。

[13] 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

[14] 内阁中书:清代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15] 例贡: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

[16] 附贡:副贡是由乡试卷中,选取文极佳却因额满见遗,或极好卷中稍有瑕疵的落第者,称为副贡。

[17] 监贡:明、清时代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称贡监。明、清时,生员入国子监读书者叫贡生,又称“贡监”。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18]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

[19]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

[20] 荐辟:推荐和征召。

[21] 乡饮宾:乡饮宾,即乡饮酒礼之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清代乡饮酒礼于每年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由各府、州、县正印官主持,在儒学明伦堂举行。参加乡饮酒礼的嘉宾统称乡饮宾,乡饮宾分为乡饮大宾、乡饮僎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诸宾皆本籍致仕官员或年高德劭、望重乡里者充之,乡饮宾之人选由当地学官考察,并出具“宾约”,报知县(或知州、知府)复核。复核通过后还要逐级上报,由藩台转呈巡抚,由抚院咨送吏部,由吏部呈皇帝批准。被皇帝批准为“乡饮宾”的人,朝廷都要赏给顶戴品级,地方政府还要赠送匾额以示祝贺。若好有一比,当年之乡饮宾犹今天之县政协委员,行乡饮酒礼犹今日之召开县政协大会也。

[22] 武职:指武官。

[23] 方技:方术是研究 "天道"的学问,为道的形而下具体操作。指古指关于治道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