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绍君——齐白石“六出六归”去过哪里?

 gudian386 2017-08-26


——家庭画师、代笔者、萍翁历程

从1902到1909年,前后8年间,齐白石足迹几乎踏遍全国,浏览了名山大川,体味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结交了许多朋友,临摹了不少名人字画,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远游间所得较为丰厚的收入,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家庭的贫困生活,但远游和远游中获得的进身机会却没使齐白石动心。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眷恋着家乡、父母和妻子儿女,近十年“门前鞍马即天涯”的漂泊生活,已经使他感到身心俱倦。

一出一归

齐白石的第一次出游,就是在郭人漳(郭葆生)得督促和安排之下成行

1902年,刚有了第三个儿子(齐子如)的齐白石,在朋友夏午诒、郭葆生的督促和安排下,第一次走出湖南,远游西安。那年,夏午诒在陕西,邀请白石去教他的如夫人姚无双学画,先给他寄来了束修和旅费。同在西安的郭葆生特意写了一封长信,劝齐白石改变“株守家园,固步自封”的生活方式,以远游开阔眼界与心胸,促进画境。他动了心,便于10月初北上,12月中到西安。

齐白石一路上虽辛苦,却画了不少写生。快到西安时作了一幅《灞桥风雪图》,并题:

“蹇驴背上长安道,雪冷风寒过灞桥。”

“曾经灞桥风雪”印,或许便是出自这首次出湘之行

1903年3月,他随夏午诒一家赴京,从西安到北京的路上,齐白石画了《华山图》和《嵩山图》。进京后,除了教画、刻印之外,他常去逛琉璃厂,看古玩字画,或到大栅栏一带听戏。在夏午诒等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湖南同乡曾熙(1861-1930,号农髯,清末民初书法家)、江西书家李瑞筌(号筠庵,著名书法家李瑞清之弟),会见了同门杨度(1874-1931,字晰子,民初政治活动家,湖南湘潭人)等。5月,绕道天津、上海、汉口返湘。这是白石远游的一出一归。

1905年,经夏午诒等介绍,齐白石在京结识同乡曾熙

杨度,民初政治活动家,齐白石早年社交中不乏政治人物

二出二归1904年春,白石随王湘绮游南昌——二初二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八大山人的画鸭真迹,他如获至宝,立刻临下来作为稿本。同在一起的还有王门弟子张仲扬、曾招吉。张是铁匠出身,曾一度做过铜匠,加上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号称“王门三匠”。王湘绮名声大,慕名拜访的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很多,张、曾喜与周璇,白石则避在一边。对此,王湘绮颇能理解,他这年写的《白石草衣金石刻画序》就描述道:“白石草衣,起于造士,画品名德,俱入名域、尤精刀笔,非知交不妄应。朋座密谈时,生客至,辄逡巡避去,有高世之志,而恂恂如不能言。”齐白石认为老师这句话这段话写的很真实,他后来题画常写的“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两句诗,则是对这种性格的自我解释。

八大山人《凫鸭图》 立轴 纸本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八大山人的画鸭真迹,

他如获至宝,立刻临下来作为稿本

三出三归1905年7月,广州提学使汪颂年(名诒书,长沙人,翰林出身)邀白石游桂林,白石早就向往桂林的山水,欣然前往。“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啦!”几十年后,他回忆这段游历时,还这样感慨说。《忆桂林往事》诗写道:

广西时候不相侔,自打衣包备小游。

一日扁舟过阳朔,南风轻葛北方裘。

广州提学使,翰林汪颂年(诒书)邀齐白石游桂林,

令齐晚年仍然念念不完

在游历过程中,他作了许多写生画稿,特别画了一幅《独秀山图》,刻画峰独如碑,山顶灯树晰然可见,正所谓“一竿灯火乱星辰”。桂林景色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孤峰独立成为白石画上的基本模式。20年代,当有人说他的山水画没有师承,是“孤野禅”时,他写诗回答道: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去汗颜。

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

在桂林,齐白石挂出樊樊山为他订的润单,刻印收入居然很好。那年,恰好蔡锷(1882-1916,湖南邵阳人,字松坡,著名将领)从日本回来不久,在广西训练新军。从事反清革命、一度化装成和尚的黄兴(1864-1916,湖南长沙,原名珍,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在桂林。因同乡之谊,均与白石相交往,蔡锷曾想高薪聘他教部下学画,白石怕招惹是非,婉言拒绝了。自桂林分手后,彼此再无联系。

蔡锷在桂林期间,曾想高薪聘他教部下学画,白石怕招惹是非,婉言拒绝了

一度化装成和尚的黄兴,在桂林也与齐白石相识

1906年初春,他的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偷偷从军到了广东钦州。家中来信要他速去追赶。他便从桂林取道梧州、广州到钦州,原来他的朋友郭葆生去做了钦廉兵备道,把纯培他们叫了来。郭葆生素喜书画,也能画几笔花鸟,索画的人很多,他就以丰厚的润资,请白石代为捉刀,间教其如夫人学画。郭葆生所收藏八大山人、徐文长、金冬心等人的作品,尽让白石临摹了一遍,到秋天才返回湖南——这是白石的三出三归。

郭葆生素喜书画,索画的人很多,他就以丰厚的润资,请白石代为捉刀,间教其如夫人学画。

徐渭(徐文长)《墨葡萄图》

立轴 水墨纸本 96×29.2cm

郭葆生所收藏八大山人、徐文长、金冬心等人的作品,尽让白石临摹了一遍

齐白石回乡将房子翻盖一新,取名“寄萍堂”。

书房命名“八砚楼”,这些堂斋号一直伴随老人一生

回家后因梅公祠典期届满,他就在风景秀丽的余霞峰山脚下买了一所旧式三开间两头出横屋的有楼瓦房,20亩水田。他将房子翻盖一新,取名“寄萍堂”。书房命名“八砚楼”,除大堂屋、卧室、厨房外,还辟了画室、有隔扇的过道和可以养花种草的天井,亲自做了图案和家居,门前屋后栽了梅树、芙蓉和各种果木。年底,长孙秉灵出生,因移居新宅不久,取名“移孙”。邻居们见他修宅添孙,都祝贺说“人兴财旺”,他也感到十分知足。

四出四归1907年,他又按约赴钦州,继续在葆生处代笔、教画。这次,他随葆生游了肇庆、鼎湖、端溪、东兴,并过北仑河,游览越南山水。回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有人拿着荔枝换他的画,还有一位歌女亲自剥皮给他吃。自此以后,白石就开始画荔枝了。这一年至冬天回家,是为四出四归。

齐白石《荔枝绶带》 立轴 设色纸本

102.2×34cm

有人拿着荔枝换他的画,还有一位歌女亲自剥皮给他吃。自此以后,白石就开始画荔枝了

五出五归1908年,在广东同盟会做秘密工作的罗醒吾约白石到广州去玩。春往秋反,在广州住了约半年。他照例挂了润单刻印卖画。其间,醒吾托他为同盟会传递文件,他以卖画名义行事,倒也从没出过差错。是为五出五归。

齐白石以卖画名义,为曾经的罗山诗社社员,同盟会罗醒吾传递文件,

倒也未出差错,图为广东同盟会番花分会旧址

六出六归1909年2月,再应郭葆生招请赴钦州,乘江轮经长沙、汉口、上海转道海上赴香港,再经海口至北海、钦州、东兴。仅半年时间,就刊印280余石,作画250余纸。7月底,经梧州、广州再绕海路到上海,下榻上海新洋务总办汪颉荀公馆经月,游园观剧,寻书访画,至9月底方归湘。是六出六归。

齐白石六出途径上海,结识上海新洋务总办汪瑞闿(汪颉荀)

从1902到1909,前后8年间,齐白石游历了西安、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桂林、汉口、广州、香港、钦州、北海、东兴,经过湖南、湖北、河南、陕西、河北、江苏、安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浏览了名山大川,体味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结交了许多朋友,临摹了不少名人字画,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远游间所得较为丰厚的收入,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家庭的贫困生活,但远游和远游中获得的进身机会却没使齐白石动心。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眷恋着家乡、父母和妻子儿女,近十年“门前鞍马即天涯”的漂泊生活,已经使他感到身心俱倦。

1909年最后一次远游临行时,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七律:嫁人针线误平生,又赋闲游万里行。庾岭荔枝怀母别,潇湘春雨忆儿耕。非关为国轮蹄愧,无望于家诗画名。到老难胜漂泊感,人生最好不聪明。(《应郭观察人彰相招东粤游口占》,见《寄园日记》)

人生总是悲喜相生,在两难境中前行的。对白石来说,远游也是如此。他为自己取号“萍翁”,是喜是悲,还是兼而有之呢?

郎绍君先生

本文节选摘自郎绍君著——《齐白石的世界》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出版

出版时间:2016年6.1

《盛气青年 · 2016》正在编辑制作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