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少时聪明绝顶,个性也比较张狂,流传在民间传说众多。据说周延儒4岁的时候,由他祖父驮着他到街上去玩,见到长桥南堍有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石柱牌坊,就问:“徐阁老做了宰相把牌坊竖在这里,我今后做宰相,牌坊竖到哪里?”他祖父听了,忙说:“你年幼无知,不要瞎说八道的!”便匆匆地离开了牌坊。据传从此周延儒真有点志气,再也不从徐阁老的牌坊下通过,宁愿绕道远行。 小时很有才气周延儒小时候就很有文名,对对子曾难到过许多名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年),乡试中举。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时年21岁。连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周延儒中状元人翰林院为修撰。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司经局是个管理经籍的机构。不久,周延儒又升为掌理太子东宫事务的詹事府的副长官——少詹事。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设有与北京相同的衙门,也有翰林院。周延儒升为少詹事后,便以少詹事的官衔出掌南京翰林院。 被破格重用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驾崩,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立,年号“崇祯”。崇祯帝接过的大明王朝是一个已极度腐朽、百孔千疮的烂摊子。面对吏治腐败,经济萧条,国库空虚,国内狼烟四起,边境警鸣不断的局面,年方17岁的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格外受崇祯帝的瞩目。于是,崇祯帝即位不久,便召周延儒回北京,授以礼部右侍郎的官位。此年,周延儒还只有35岁,却已有了14年官宦生涯。 人物传奇经历周延儒机智敏慧,分析问题透彻。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冬,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国库。周延儒猜测皇帝的心思,独自进言道:“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皇帝问道:“你说怎么办?”延儒说,“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皇帝听了认为周延儒说得有道理。过了几天,皇帝又问延儒,延儒说:“粮饷以粟为最好,山海关不缺粟,唯缺银子罢了。士兵为什么闹事,其中必有内情,这无非是骄横的武官煽动闹事来威胁袁崇焕罢了。”皇帝听了周延儒的一番话,认为十分中肯。因为他原以为士兵哗变是边将对皇上进行要挟而感到不安,听了延儒的话则放宽了心。从此,崇祯帝对周延儒更为器重。 温体仁入阁为相后大学士刘鸿训罢官,皇帝命廷臣推荐接替的人,大臣们认为延儒声望不够而未列入名单。当时被推荐的有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等11人。皇帝在名单上没有看到周延儒的名字,心中非常怀疑。后来温体仁揭发了钱谦益的隐私,周延儒亦在暗中协助。崇祯帝看了奏章大怒,立即罢了钱谦益的官,连同名单上推荐的人一个也不用。崇祯二年三月,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周延儒,谈了很长时间,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概不得知。这年十二月,金兵入侵,京都有警,特拜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宰相)。这年,周延儒才36岁。次年九月,拜周延儒为首辅。同年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为相。 温体仁为人,朝野腐败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讨好皇帝。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高中状元,亦被劾为与周延儒有私。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慰藉,但心里不免多了许多疑问。崇祯六年,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六月,托病还乡,帝赐金银彩缎,派人护送回乡。温体仁当上了首辅。 温体仁办事专横,朝臣极为不满,在职五年罢相。接着张至发、薛国观等相继执政,朝政在他们的操纵下,更加腐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军不但不能剿灭,相反呈日渐壮大之势;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败。崇祯九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定国号为“大清”,虎视关内。此时原周延儒主会试所取之士、东林党人张溥、马世奇等忧国甚切,对周延儒说,“恩公若再度为相,改弦易辙,可重得贤声。”那时,崇祯帝也很思念延儒。认为周延儒任首辅时,国内的情形要好些。东林党人乘机对崇祯帝施加影响,于是崇祯十四年二月,降诏起用周延儒,九月到京,复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再次为相周延儒再次为相,任用东林党人,首请皇上同意,革除温体仁的弊政,免除战乱地区百姓所欠粮税,允许受灾地区百姓以夏麦代漕粮,赦免戌罪以下犯人,召回因进谏而被降职的朝官,起用有名望的朝臣,追赠已故大臣,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得以安宁,政绩卓著,朝野称贤。崇祯帝也更加器重他。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一,帝受群臣朝贺,叫周延儒面向西站好,他本人东向揖拜周延儒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缺乏雄才大略,又不善指挥军事。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打河南,张献忠攻打湖北、四川,天下大乱,延儒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他重用的文选郎吴昌时等把持朝政,大臣非常不满,纷纷上奏,揭发吴昌时仗势弄权,延儒很感不安。 用计督战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清兵从墙子岭、青山口人关,京师戒严。清兵如人无人之境,明军一触即溃,清兵长驱直人,越京畿,人山东,进江苏,一直打到沭阳,沿途抢掠。直到第二年三月,才满载而归。清军北上,举朝震惊,京师再度戒严。崇祯帝恐慌万分,大学士吴姓方奉命办流寇,延儒不得已,自请视师。帝大喜,下诏褒奖,降手敕,把他比作召虎、裴度,赐章服、白金、文绮和上等好马4匹,拿出大批金帛让周延儒赏赐军人。延儒驻通州便不敢前往,他侦知清兵急于回归,意不再战,便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天天奏捷。崇祯帝见捷报频传,大喜,屡赐玺书褒扬。至四月清兵自退,周延儒凯旋而归。论功行赏,加周延儒太师、荫子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延儒辞太师,帝许之。数日后,真相被揭,帝乃大怒,谕府部诸臣责延儒蒙蔽推诿,事多不忍言,令从公察议。周延儒视帝大怒,席蒿待罪,自请流放戌边。帝犹降温旨言,“卿报国尽忱,终始勿替,许驰驿归,赐路费百金,以彰保全优礼之意。”崇祯帝听了众臣意见又复谕,“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延儒遂归。 遇害事后,给事中郝纲疏请除奸,以指周延儒,帝不听。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赃私巨万,大抵牵连延儒。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延儒十大罪。帝怒甚。对吴昌时严刑审讯,折其胫,无所承,怒不解。蒋拱宸面讦其通内(指延儒)。前首辅薛国观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免职、赐死,其门人、新人阁为相受宠的魏藻德、阁臣陈演等憎恨吴昌时,欲为恩师报仇,共排周延儒。狡狠的掌锦衣者骆养性复腾蜚语。帝动了心,对周延儒的问题觉察有迹,遂尽削其职,捕入京师,关押在正阳门外一座破庙里。周延儒知帝怒甚,欲托前辅臣王应熊为他求情。帝获悉,王应熊刚入京,未待说一句话,便喝令回去。周延儒上疏乞求,不许。执法部门判处周延儒流放戌边,同官申救,皆不许。崇祯十六年冬十二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崇祯帝命人传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终年51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