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错”,竟是璀璨夺目的鬼斧神工

 INIGLOO 2017-08-26



青铜器作为代表使用者身份等级和权利的象征,长期以来都被作为立国传家的礼仪用具,其上经常会用到一种非同凡响的装饰工艺——金银错












金银错工艺,缘起商周青铜器皿、车马及仕女造像等物,纹饰精美,工艺精细。但无论古代说的“金银错”,还是今天说的“错金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而“错”字该怎么理解呢?














汉代是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那个时期有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学问家许慎,他编了一部叫《说文解字》的大字典,该书对“错”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说明那时所说的金银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清代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广义的来说,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



明 铜错金银英雄杯



清 铜错金银出戟方尊







西汉 海昏侯墓金银错铜当卢



西汉 金银错博山炉







西汉 金银错云纹铜犀牛尊



西汉 铜错金银承弓器



清 卷草纹错金铁带钩



西汉 错金银鸠杖



金银错工艺主要有二种,一是镶嵌法:已发现的我国古代金银错青铜器,有的是采用镶嵌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一九七三年,我国著名学者史树青,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篇《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主要就是谈这种方法;二是涂画法:这是汉代金银错的主要装饰手法,更接近金银错的本意,这从汉人对“错”字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







金银错的装饰题材,常有铭文、几何纹图案、动物纹这三种。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在商代出现的,从春秋时期错金银工艺兴起后,人们在铜器上用黄金错成铭文,青铜器经过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变成深颜色的“绿漆古”或“黑漆古”,而金错铭文,则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金银错本身是一种装饰工艺,为了追求装饰美,铭文从此发生了变化,铭文的位置,从器内移于器表,并刻意进行经营。









春秋时期,金银错工艺常用于兵器、车马器,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许多贵族用的高级日用青铜器,都披上了金银错的美丽外衣,考古发现的有:鼎、尊、壶、杯、豆、舟、盆、盘、盂、耳杯、匕、罍、勺、灯、熏炉、镜、带钩、骰子、案、符、节、纽钟、虎子、镇、尺、杖首、器座、屏风插座,以及各种陈设艺术品等。可见,秦汉时期的金银错青铜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春秋·错金银铜翼虎 



金银错鸟形香薰



清 铜错金银狮形花插



唐 金错花鸟纹六花镜



但或许是出现的太晚,金银错对于青铜时代来说,只不过是一抹绚丽的晚霞,东汉之后随着青铜器的衰落它也逐渐没落,但这一古老的技艺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