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的意义

 369蓝田书院 2017-08-26


-When breath becomes air读后感

最近医生猝死的事件频发,这是所有中国医生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但是不得不面对。以前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献就说:中国医护人员的预期寿命比社会平均寿命低5岁。我想这个是非常客观的。因为在当代中国,医生的意义也远远不是治病救人这么简单了,背后是社会、医院、科室、自身、家庭、病人等等各方面的压力,当然还有很多疾病的传染。医生身上压力大山也不仅仅是三座,而且医生面对死亡同样恐惧、无奈、无助。


前一段时间读了《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读后也陷入深思,中国医生与他们又有什么差别,中国的病人又有什么特殊性,医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一、医生以减轻患者病痛为要

保罗是一名极为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他在人生的巅峰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坎,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肺癌。他接受了疾病,然而他选择重返工作岗位,这是他作为医生要去继续帮那些病人修补他们断裂的生命之路;作为病人,他又对人生、人命、科学、感情、道德有新的感悟,而科学和医学难以解释这些问题;他作为一名作家,将自己对生命过程的体悟、医生的诠释、对患者的体会深刻动人地描述出来。……

“我选择医疗事业,部分原因是想追寻死神:抓住他,掀开他神秘的斗篷,与他坚定的四目相对。”“如果我不当医生,改善不了病人躯体的痛苦,我会去选择牧师,净化人类的心灵。”非常感人!

医生从灵魂深处是想让病人康复,这是职业道德底线和职业成就感来源。但是疾病复杂且很多并不能解决。对于病人来说,有尊严的死亡是必要的,因为灵魂是存在的,现代科学可能还解释不了这些。

当然面对死亡与病痛,如何让病人消除恐惧非常重用。然而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度的畸形,比如说有钱就能治好病,比如说社会科技这么发达了这个病还会导致死亡。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患者会处于极度恐惧的状态,主要是对死亡没有认识。这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相关。我们国家是提倡无神论、信仰共产主义的,这个太空洞和虚无缥缈了,人们也常常没有信仰。每个都会死亡,但是死亡并不那么可怕,需要的就是要有一种寄托,而且一定要有信仰。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医生的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到现在这仍然没有改变。但是当代科技如此发达,科学如此先进,这些真的能够很好解决病人的痛苦了吗?不能,人类对很多疾病还是非常肤浅的。医生的作用可能仅仅是安慰、帮助,也正如保罗所说:“人人终有一死,作为一名住院医生,我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者疾病。”但是每当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病痛得以缓解,医生是最最有成就感、最最为患者高兴的。

二、医生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保罗非常杰出,他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大多数中国医生的缩影,“高强度的工作安排当然有负面影响。虽然官方规定的最长工作时间不超过每周88小时,但我们每周基本上要工作100小时。事情总是做不完的。我累得眼眶泛泪,脑袋生疼,凌晨两点还在牛饮能量饮料。工作的时候我倒是精神百倍,但一走出医院,筋疲力尽的感觉立刻就会冲击我。我踉踉跄跄的穿过停车场,总要先在车里打一会盹,然后再开十五分钟的车回家,瘫倒在床。”保罗是一个工作狂,但是也没有办法,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要求,背后可能还有医院和科室的规定;相信保罗这么优秀,还有很多除临床之外的工作要去完成。每周140小时,工作了100小时,还有40小时还能够做些什么呢?

相信保罗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去世之前也表达了自己对事业和家庭的不舍,但是没有任何办法。他说:“我生命的一个章节似乎已经结束,也许整本生命之书都已临近尾声。我不再是牧师或牧人,可以协助生死的过渡;我发现自己就是那茫然困惑、不知所措、需要度化的绵羊。重大疾病不是要改变人生,而是要将你的人生打得粉碎。感觉仿佛神迹降临,强烈的光突然刺进眼睛,照射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更像有谁刚刚用燃烧弹炸毁了你一心一意前进的道路。”

在中国,医生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可怕,病人医疗费用怎么样、药占比如何、住院天数到了没,今年申请了课题没有?发表论文了没有?虽然他们可能知道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没啥用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让自己这个月奖金倒扣,并且影响到科室所有人的收入。这些已经原因超出了医生本身的工作范畴了。当然我觉得如果在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等额外的任务是自己兴趣,并且自己也想通过这些提升自己,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另外,在中国“医生”还有一个称呼就是“天使”,天使是没有瑕疵的,天使是上帝派下来应该无欲无求的,他们是超人类的。所以,在生活中、社会上,医生常常被道德绑架。“我如此渴望成功,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些无法避免的失败让我感到几乎无法承受的负疚感。正是这些包袱,让行医变得神圣而完全无法想象:背负别人的十字架,你总有时候会被重负压垮。”

同样医生也应该存在信仰,这个信仰不应该是共产主义那样虚无缥缈,也不像资本主义那样重视物质财富的发展。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其实还有很多宗教值得去信仰,这个信仰可能更为人道、更有人性、更让人从善,可能更让人面对生死的坦然。“我最终回归了基督教的核心价值:牺牲、救赎、宽恕。新约中说:从善没有尽头,善良是人生的目标,你永远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把科学作为形而上的最终裁决标准,不仅仅否定了上帝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还同时否定了爱与恨的意义;这种思想中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天壤之别。准确的说,如果你认为上帝在科学中无立足之地,那么你就几乎一定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科学中无法容身。因此生命本身也毫无意义。”


三、医生不应该是一位程序员

我觉得保罗一定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他时刻提醒自己,“我怕自己即将成为托尔斯泰笔下那种很典型的医生,沉浸于空洞的形式主义,诊断时只会生搬硬套,完全忽略更大程度上那人性的意义。”

然而,再看看现实中的医生们,他们每天在病房忙碌着诊疗疾病,而这诊疗疾病的背后就是ZF或者医院要让你成为一个程序员,就是要看看你是否按照临床路径来执行诊疗,是否按照所谓的医疗规范来实施。试想,现代医学发展多快啊,每5年要更新30%,而且临床诊疗还有很多争议性的内容,疾病认识尚不完美,这些医院制定的医疗规范在医学快速发展面前显得多么无知和落后。

再有就是医疗的对象是每一位病人,这些病人是一个活体,劈开了人去谈疾病诊疗存在这极大的危险性。我记得樊代明院士讲过自己的一个病例,因为胸痛、咯血,查CT提示肺部小结节,请全国最大牌的呼吸病专家会诊,考虑cancer可能性80%以上,建议早点切掉,但是他结合自身的特点,认为胸痛、咯血与肺小结节没有关系,并没有遵从医嘱,经抗感染治疗,三个月后复查CT结节消失。

保罗也提到:“大多数科学家都争先恐后地在最负盛名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以求扬名科学界。而V医学教授则坚持说,我唯一的职责,就是要坚定地维护科学的真实性,决不妥协。我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成功却又这么坚持善良美好人性的人。”我想说,面对规定的程序,我们应该参考,但是要遵循医学不断发展的客观性,力争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而不是仅仅为了一点名声、符合小范围内所谓的规范或者路径。我想保罗的这句话也对我们不断追求医疗质量提供了参考。“我选择医疗事业,部分原因是想追寻死神:抓住他,掀开他神秘的斗篷,与他坚定的四目相对。”


四、医生患者之间本没有矛盾

在中国还有一种极为奇葩而且高度流行的矛盾,就是医患矛盾。这种矛盾让人无法想象,医生与患者共同的敌人都是病痛,也正如保罗所言:“医生的意义,在于把病人原先断裂的生命之路修补接续上。生命的意义包罗万象,但是每个单一得生命点,最终都是为了桥接过去和未来而存在着”,医生就是帮助患者修理生命之路的人。

然而他们之间又怎么会存在矛盾呢?这个深层次的原因非常复杂的。作为医生,我觉得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患者不能够理解医学、不懂得医生的治疗、不接受生命的有限等等,在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而特殊的原因,中国人认为在任何时候提死亡都是不吉利的,不想去接受生命还有尽头这样的事实。“也许病人鲜活的生命就握在我们手中,但死神总是最后的胜者。就算你是完美的,这个世界却不是。秘诀在于,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秘诀就是,从发牌的那刻起,你已必输无疑,你会手滑,你会判断失误。但即使如此也要拼尽全力为病人奋战到底。你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奋斗和追求,你能见到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这是我们医患的共同追求。

面对语言沟通,医生同样有很多注意。“对于病人预后的沟通,话要说得准确,这非常重要,但还是必须留下希望的空间,我不会说存活期是一个月。或者说你有95%的机会再两年内死亡,而是说大多数病人都活了好几个月到好几年,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最诚实的说法。问题在于,你不能跟任何一个病人准确的说他到底位于曲线的什么位置,是六个月以后死亡呢,还是六十个月以后?我觉得当不能准确判断的时候,说出具体时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那些把具体时间说出来的庸医(医生说我还能活六个月),我一直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啊?统计学是谁教的?

  人类的形成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偶然,医生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仅仅是国家建设、医院发展、保障人们健康的一粒沙土,微不足道。但是他们大多数的确在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还在背负着无比沉重的压力,希望得到更多一些的理解,更多一些的支持。

保罗语录:

1.人人终有一死,作为一名住院医生,我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者疾病。

2. 要是手术刀没有用武之地,外科医生唯一的工具就是言语。

3. 面对那些难以挽救的病人,家人的痛苦往往要胜于病患,看不到完整意义的生命,不仅仅是医生而已。在那时,我抛弃了平时最常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死神的敌人,而是使者。我必须帮助这些家人明白,他们所熟知的那个人,那个充满活力的完整的人,现在只存在于过去时,我需要他们的帮助,决定轻松地一死百了,还是一袋袋的液体这边进,那边出,尽管无力挣扎,也要坚持活下去。

4. 要是年少时接触宗教更多一些,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牧师,因为我所追求的,其实就是一个牧师的角色。

5. 听到消息(生存期)后,大多数病人都是一言不发(毕竟,英文中病人patient最初的含义之一,就是毫无怨言地承受苦难的人)。不管是出于自尊还是震惊,一般都是一片沉默,所以,交流的方式就变成握住病人的手。少数一些马上就坚强起来(一般是病人的伴侣,不适本人):“我们会抗争,打败这鬼东西的,大夫”在我看来,这种坚强往往不堪一击,不切实际的乐观往往下一秒就是排山倒海的绝望。

6. 开诚布公的与别人联结,并不意味着要一下子打开天窗把亮话全说了,而是要注意病人的接受程度,站在他们的立场,尽量引导他们走得远一些。然而,开诚布公的联结也是有代价的。

7. 手术室里的时间很有趣,不管你是发疯般向前冲,还是稳扎稳打不紧不慢,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无聊,就是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那么手术的感觉是完全相反的:全神贯注的工作让时钟的指征失去了意义,随便怎么走都行。两个小时也可能就像短短的一分钟。等最后一针缝完,给伤口上了药,正常的时间突然又开始了。你耳边几乎会听到飞快的嗖嗖声,然后你就开始想,病人什么时候醒过来,下个病人什么时候推进了?我今晚什么时候能回家?

8. 死神不会放过我们任何人,我们和病人,活着,呼吸着,作为正在新陈代谢的生命体,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这是你和你身边的人需要接受的现实。我们通过多年勤学苦练,积极地与死神纠缠扭打,像雅各布和天使搏斗;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直面和拷问生命的意义。我们背负着无形的枷锁,肩负着生死攸关的责任。

9. 教会别人死亡的人,同时也能教会人生活。《探究哲理即是学习死亡》

10. 面对死亡,很多决定都显得迫在眉睫,没有退路,容不得一点优柔寡断。

11.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12. 人一旦遭遇顽疾,最需要小心的是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你努力思考自己到底看重些什么,答案也会接踵而至。感觉就像信用卡被人拿走了,我不得不学会讨价还价。

13. 科学有能力去建立并阐释各种关于物质和能量的主张,但也让科学知识无法解释人类生命中存在主义的本能特性。人类生命本身就是独特的,主观的,无法预测的。科学无法解释人类生命中最为核心的方面,希望、恐惧、爱、恨、美、妒忌、荣誉、软弱、奋斗、痛苦和美德。

14. 古老的圣言已经灰飞烟灭,人类终于知道,自己是这冷酷无情的广阔宇宙中孤独的存在,而自己在这宇宙的诞生,也是偶然的。【雅克莫诺,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5. 我最终回归了基督教的核心价值:牺牲、救赎、宽恕。新约中说:从善没有尽头,善良是人生的目标,你永远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16. 如果一个人高速行动时,时间会膨胀,那要是几乎一动不动,时间会收缩吗?一定会的吧:现在,每一天似乎都缩短了很多。(后期,卧床)

17. 一天天过得千篇一律,时间似乎也静止了。Time这个词语意思有多种,现在的时间是两点四十五,我这段时间过得不太好。对于现在的我,与其说时间是时钟的滴答作响,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状态。

18. 面对生命的界限,人人都会屈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