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估值基礎入門 (三):本益成長比

 tangyuann 2017-08-26

PEG,即本益成長比。企業每年發布業績,大家看的其中一個重要數字,就是利潤成長率。PEG 計算方法很簡單,只要將本益比除以過去一年或預期未來一年的利潤成長率即可。由於投資是為了分享企業未來的收益,所以很多人計數時會用預期成長率而非過往成長率。

背景

這個比率源自 Jam Slater,投資名著《祖魯法則 (The Zulu Principle) 》的作者。但 PEG 的發揚光大者,是我最喜歡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區 (Peter Lynch)。很有趣地,由於一般人認為彼得⋅林區的投資的風格是專找成長股,所以 PEG 也變了成長股投資的必用指標。

適用範圍

一般人都會在估值高成長企業時引入 PEG 比率。假設一企業來年利潤增加 50%,而現在的本益比是 25,PEG 就是0.5。當然 PEG 越低越好,我是沒有什麼範圍或標準的,網上很多資料都說 PEG < 1 就比較便宜,這個說法大家自行分析一下。

估值基礎入門(三)本益成長比-04

盲點

在 2015 年我做過一個試算表,假設股價不變:

估值基礎入門(三)本益成長比-05

這個表雖然簡單,但我想到了兩個問題:

一、利潤成長只有長期和穩定才有計算價值,即使分析師同利潤成長比較分為三段,也要有足夠原因解釋為什麼可以持續。畢竟,這一切都只是預期。投資有一點必然失敗,就是付出過多價錢,買到太高的預期。

二、到底買一家現在本益比和成長率都低的企業,還是高本益比和成長率高的企業,會比較容易得到以倍數計的回報。

以上兩個問題是投資成長股經常擁有的盲點,如果看看我上年的文章《高成長,高估值,高風險》,就會明白高成長企業的投資策略有其根本性的問題,就是安全邊際太少。任何一個期望落差都會導致本益比和股價的大幅下挫,這種投資法尤如戰場上的衝鋒兵,在戰勝時被歌頌,在戰敗時必死無疑,因為沒有給自己留後路。

估值基礎入門(三)本益成長比-06

在價值投資的用途

然而我認為 PEG 仍然有其用處,前題是一定要對企業的利潤成長來源有深入了解,以及企業要有足夠高的 ROE。提出 ROE 的原因很多,有興趣的可以私下交流,不在這裡詳述。

PEG 什麼時候用最好呢?

一、當投資低 PE 企業時,用來安撫一下自己。

二、當沽空高 PE 企業時,給自己壯一壯膽。等候。

范騅的投資研究筆記》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492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