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周易系传解读》——广阔天地来之不易,人类且行且珍惜

 伟天英 2017-08-27

作者:杨本枢

13.《周易系传解读》——广阔天地来之不易,人类且行且珍惜

原文: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解读: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这是对《易经》的高度赞扬,《易经》又广又大。达到什么程度呢?《系传》用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加以详述,说它远吧,可谓是无边无际;说它近吧,可谓是地上掉根针都能够听得见,蚂蚁产的卵都能够看得见;说它无所不包吧,天地之间万象百态都囊括其中。“以言乎”翻译成现代文是“说”的意思。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系辞》挑选出乾坤两卦进行表述,目的是为了说明“易”的特性。乾卦代表着天,坤卦代表着地,天地之静是本体,天地之动是运用。

天之静的“静也专”是极致的静,没有丝毫的声音,可谓是地上掉根针都能够听得见。地之静的“静也翕”是需要借助于外力的作用才能够达到的静,表达的是大地收拢的状态。天之静是一种张扬式的静态,因为天的阳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扩散、扩散、再扩散,表达了阳刚之美。地之静是一种收敛式的静态,因为地的阴气在下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收敛、收敛、再收敛,表达了阴柔之美。

天地之静在老子的文章中都有表达,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这种虚与静的状态指的是天空。老子还说,“将欲翕之,必固张之。”这里的“翕”虽说是指人的行为,其原理却是来源于地。

天之动的“动也直”是想表达高远的意境,我们用肉眼仰观天文,您会对天空有什么样的感觉?庄子说“大鹏鸟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认为庄子喜欢夸张表述,实质则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天空高远、不可测的特性的肯定。经常坐飞机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当飞机进入几千米高空时候,耳朵突然间就什么都听不见了,这种暂时性失聪是高空压力的作用下造成的,古人看到的是飞禽飞入高远的天空,至于天空到底有多远是个未知数。

地之动的“动也辟”是想表达大地的宽广。“辟”原义是开的意思,大地的本性是谦卑、收敛,但是,大地体现在用上却是广大无边,只有这样,天地配合起来才能够衣养万物。所以,我们经常把大地比喻成母亲,有句歌词“您用博大的胸怀哺育我们成长。”这就是大地的物理特性,古人已经看到了地球的宽广。《系辞》把大地的本性归纳为收敛,把大地的用途归纳为宽广。

乾坤合起来是天地,天地配合则是潜力无限,无穷无尽。用一个词语形容则是“广大”。

13.《周易系传解读》——广阔天地来之不易,人类且行且珍惜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这句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生活在地球上的万物是多么的幸运啊!天地赋予您广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万物;天地之间充盈的气体千变万化,形成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四时交替,为人类提供了循环往复,用之不竭的时间。除此之外,天地还馈赠给万物最宝贵的礼物——日月,使昼夜得以更替,使万物得以劳作与休息,这种“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自然法则保存了人类及其他万物的生命的延续。

所以,人类应该感谢天地的慷慨,将天地所具备的“元亨利贞”的四种美德发扬光大,这也是简易的本质所在。

13.《周易系传解读》——广阔天地来之不易,人类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