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湖淤泥处置技术及应用”论坛

 郭东俊 2017-08-27

2009“东莞创新论坛”第10期活动——“河湖淤泥处置技术及应用”论坛于

2009731
上午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四楼东莞科学家俱乐部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水利局主办,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市科协学会部、东莞市水利学会部、东莞科学家俱乐承办。市水利学会,市水利局直属单位、各镇(街)水利所的技术人员,以及市环境科学学会、市水利学会的会员共130多人参加论坛,并积极参与讨论。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运河综合整治和市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联网水库清淤工作正计划组织清淤及淤泥处置项目。根据初步设计,东引运河干流需疏浚清淤量676m3,石马河干流及四条支流疏浚清淤量216m3,九座联网水库清淤量437m3。如此大量的淤泥需要综合考虑有效的处置方式。

淤泥固化技术是国家高新技术“火炬计划”项目之一,涉及到生态修复、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是一项环保型新技术。它按照“以废治废”的创新思路,通过向淤泥中加入固化材料来固结疏浚淤泥,并将固化处理后的淤泥作为市政工程、堤坊加固工程、道路工程、填方工程的良好原料,使其变废为宝。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大量的土石资源,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传统的淤泥处理方式占用了大量土地,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只有尽快推广淤泥固化技术,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才有望彻底解决淤泥的处理问题,也可为今后长期进行河道清淤创造有利条件。

本次论坛邀请了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朱伟
教授,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韩博平
教授,浙江疏浚工程有限公司沈少鸿总经理,江苏省聚慧科技有限公司包小为总经理和东莞市水利局水资源规划科兰建锋副科长等五位嘉宾,以访谈讨论形式就淤泥的清挖——处置——利用等系列新技术及应用问题进行研讨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我市水库清淤和内河涌整治疏浚的淤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技术路线和淤泥处置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

论坛上,河海大学

朱伟
教授首先向大家讲述了淤泥的基本定义: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空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空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接着介绍当前国内外通行的淤泥处置方式方法,并分析阐述河湖淤泥与污泥的构成区别与各自特点相应处置方式。

市水利局兰建锋高级工程师向大家介绍运河综合整治工作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运河综合整治和市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两项工作,东引运河、石马河河道疏浚清淤和联网水库清淤工作,将会有1000多万方的淤泥被清挖出来,这些淤泥的处置正式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东引运河淤泥和联网水库淤泥成分特点,以及目前碰到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工作开展实施计划。

暨南大学

韩博平
教授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清淤工程的生态影响,提出清淤与保护生态贮存系统相矛盾,建议合理确定清淤疏浚的边界范围。

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少鸿和江苏省聚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小为从实践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清淤疏浚工程和淤泥处置方式,具体说明成功案例,并提出各自行业的技术发展研究方向。淤泥环保清挖——固化资源化利用,是一个连贯的系统过程,从淤泥清挖——输送——脱水固化——利用或填埋。在无锡的长广溪,清淤与固化相配合,投入淤泥固化设备10台,每天处理淤泥能力可以达到1万立方米。

本次论坛的顺利举行,不但提高了水利系统科技人员对河湖淤泥处置技术的认识,增强水利与环保、生态结合的意识,而且对运河整治、联网水库清淤疏浚工作开拓了工作方法和思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更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理念的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