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知情意行&尊重多元智能|《野兽爱智慧》...

 老狗的图书馆 2017-08-27

撰文:陈寿文

这是心灵自由和好报12月写作群的第二十六篇作业。



这两天在写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考量如何让生命教育对接中小学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人为基础,致力于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知情意行与尊重多元智能的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的目标应该包含启发生命智慧,深化价值反省及整合知情意行等方面。换个方式来说,生命教育应帮助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

其实,整个社会都需要生命教育,只是最直接的切入点是教育体系,也就是由小学至大学十六年的学校教育。因此,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人为基础,致力于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知情意行与尊重多元智能的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落实

生命教育内涵是知行兼具的。其中,人生、宗教与道德哲学的课题有许多丰富而重要的知性内涵,等着人去加以探索与反省。当然,这些议题的意义也不只是知性的,它们还有很深的实践意涵,与一个人将成为怎样的人、作怎样的抉择,密切相关。至于人格统整与情绪教育则更具实践意义,但细观其内容其实也包含许多知性课题,需要人去釐清,以启发统整的自觉与努力。

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大概应包含「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知情意行」三方面。此外可以再加上「尊重多元智能」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每一个人独特的所是(to be),远比外在财富地位的所有(to have),要来的重要,以下简单表列生命教育的四个向度:

(一)深化人生观,属于人生哲学与宗教教育的领域

1.生命意义、目标与理想的探问。这部分的课题可以称之为终极关怀的课题(ultimate concern)。学校教育不但该真正落实「智德体群美」,而且这里的「智」也不该只是知识技能的「知」,更该是深刻的生命智慧。教育整体的目标不该只是帮助孩子将来找到一份工作或职业,更该教导他们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并勾勒自己的生命愿景。

2.生死教育、死亡教育、安宁照顾与临终关怀。生死是一体的两面,生死意义是互相发明的。人如果不能生而无悔,就不可能死而无憾;同样的,人若不能安顿与超越死亡的阴霾,也很难确立生命的意义。

(二)内化价值观,属于伦理学与伦理思想教育的范畴

1.培养成熟的道德思维与判断。

2.以道德哲学为基础的伦理思想教育,才能真正说理而不说教,并培养孩子慎思明辨的「择善」能力。

3.多元价值观的培养: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道德课题的能力。

4.熟悉「基本伦理学」的思考方法以及「应用伦理学」的不同课题,例如生命伦理、两性伦理、职场伦理、家庭与校园伦理,以及社会与政治伦理等。

(三)知情意行整合,属于伦理(生活)教育、品德教育、情绪教育与人格统整等领域

1.帮助学生将在知性上内在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之中(诚于中),并在实践抉择上生活出来(形于外)。

2.提升学生的情绪智商、交谈倾听能力以及同理心。

3.培养学生面对愤怒,贪婪,情欲时的处理能力。

(四)尊重多元智慧与潜能

1.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智慧:多元智慧的理论再次为「适性教育」赋予深切的意义,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既然每个人的心智都是由各种强度不同的智慧组成,所以每个人都有其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学校应帮助孩子了解并发展自己的独特智慧。

2.学校应开展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机会,使各种智慧活跃起来。

3.每种智慧都有多元的方式表现,因此学校也应发展多元化的教、学、评量管道,让孩子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下,快乐且有效的学习。



三、生命教育的全方位实施方式

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生命智慧的启发,价值思考的深化,以及知情意行的统整等。由于每一代孩子的生命成长与智慧启发都应该是教育最高的理想,因此,生命教育应以某种方式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而不应是一时兴起的专案或热闹一时的活动,否则就有可能沦为校园中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

生命教育应以永续经营的方式来进行。然而,要怎样将生命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中呢?既然生命智慧的启发包含各种人生宗教、伦理价值的知性思考面,也包含「整合知情意行」的体验成长面,因此,最好的实施方式应包含体验活动、正规理论课程以及融入式教学等,此外,从家庭、社区到校园也应提供一种尊重生命的环境。

(一)生命教育的潜在课程

1.校园文化与制度设计应以生命智慧的培养及生命自觉的启发为目标

2.教学环境与班级经营应尊重与启发多元智慧

3.教师的身教

(二)生命教育的有形课程

1.分享理念而非灌输知识的生命教育理论课程

2.动之以情的体验活动

3.在行动中学习的实践教学



回头再次阅读《胡因梦:主流教育与身心灵教育|苏州读者见面会实录》,因梦老师非常好地梳理了主流教育与身心灵教育之间的关联。昨天推送这篇文章时,不少书友反应这篇文章信息量实在太大,故而我决定来梳理一下胡老师的这篇演讲实录。

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先生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巨大回响。台湾在过往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推动生命教育算是相当成功的,包括人本教育基金会的成立,森林小学、华德福教育等等,都从另类转向了主流。

大陆也是在四十年前开始有生命教育概念的,起因是中国过往有非常多的青少年自杀案例,因为教育的不当而频频出现孩子们自杀的事件,导致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关注是不是教育方式错了,是不是需要一些深刻的反思和调整了。

而大陆的身心灵教育的兴起就更晚一点,2006年胡因梦开始来到内陆推广她的自传, 把翻译的30本书逐渐分享给读者,同時开始举办工作坊。在这十年的过程里,她深深体认到身为父母的人根本没有做爸妈的训练,也没有作为夫妻的训练,或婚姻方面的沟通交流训练。



惯性模式的禁锢

我们怎样可以突破恐惧,把内心里面真实的需求与感受,还有我们对爱对连结的需要,以及畅然无阻地彼此理解、突破最深层的自卑、恐惧、防卫机制等等的渴求,透过相亲相爱的关系得到真切的满足?这显然是每个人内心底端最深的向往。但是我们发现能达成这件事情的人寥寥无几,许多人都几乎卡在了想要爱反而变成了恨,想要和谐相处却演变成了冲突、对立、冷战、淡漠和失望的局限中。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卡在了这样的痛苦里。由于人类不懂得把真正的重点放在生命这件事上面,而导致了我们的父母、社会包括主流的教育机构,都将主要的重点放在了生存自保本能的强化上。这些教育方向和措施其实是在增强我们的攻击性,要我们能够胜出赢过别人,然后在这场生存竞争的战事里头获胜,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让自己的内心不再有恐惧。

当我们从学校回到家庭里时,我们会发现父母关注的仅仅是你考试的成绩,你的表现,你在学校里面的竞争力高不高。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回想要下厨房去清理锅碗瓢盆,当时妈妈立刻把我赶出了厨房,说別弄了,你会把东西打破的。所以她的重点是放在可能被打破的东西上面,而不在于怎么教导孩子料理饮食起居,学会如何照料自己。

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把花瓶打破了,父母的反应竟然激烈到好像这个花瓶的价值远远胜过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都在点点滴滴地暗示孩子,他的价值绝对比不上物质的价值。



于是乎,有非常多的人在成长的过程里,逐渐将这些标准和苛责、这些纪律式的教条内化到心里,导致内心深处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我怀疑和低价值感。如果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长大成人,没有真正的认识便投入到竞争激烈的战场里,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因果业力布设的陷阱下,和一个有宿缘的人凑在一起结成了伴侣,然后又生了下一代,这个下一代又在父母和所有祖先们的老旧模式里不断地重复这些模式,而没有办法带着清明的觉知从这些模式中超脱出来,看清楚中间的陷阱是什么、挑战是什么、困境是什么、应该突破的障碍是什么,那么灾难就会发生。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当生命痛苦至极的时候,才开始去寻求解脱,寻求疗愈和身心灵的整合方法。这就是大家走进工作坊、阅读心理学和身心灵书籍的主要动机。

但很不幸的是,许多人已经奠定了惯性模式,牢不可破的习性,似乎非得等到内心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创伤之后,才开始被痛苦逼的不得不醒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如果这个地球上的父母都能及早觉醒,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所有受教育的过程中,把外在和内在教育整合得完善一些。如果能达到这样一种觉醒的话,我相信将会是地球未来人类最大的福祉。

2016年12月26日,周一,十一月二十八,09:17完毕于北京时光漫步怀旧酒店雍和宫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