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带给人们的思考

 小雨123 2022-04-11

记得央视8套曾播出了电视剧《名校》,这部片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名校》敢于直面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积弊,剧中有人敢于站出来,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去试图医治教育方面的沉疴,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该剧暴露出了独生子女在教育上的严重问题。现在的学生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独立意识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自私、冷漠充斥着学生的心灵;功利主义心态使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单方面替学生规划人生方向,剥夺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权和生活自由;从家长到学校、社会,纷纷围绕考试分数转,成了“分奴”;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使学生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说明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上述问题正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教授生前对教育的拷问,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痛下决心,加以教育改革。

无论家庭和学校都要重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早独立,养成各种生活习惯。如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溺爱,缺乏独立生存能力,不会做饭,不懂得合作,不知道保护环境,甚至认为做饭等事都是父母的事;一遇到困难,就想给家长打电话求助。现在有的大学生竟然雇用钟点工为他们洗衣做饭,真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用剧中张一白的话讲,就是“已经是初中生了,但还在使用小时候哭喊着要奶水的做法”。难怪作为投资方的沃伦无奈地摇了摇头,对这些孩子失去了信心。

用爱心呼唤爱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想到剧中张一白的女儿张目残忍地将小狗从窗户扔出去,活活摔死,就让人心有余悸,由此显现出这一代儿童的冷漠,对生命的亵渎。现实中这样的现实例子很多。从弑母的徐力、锺杀同学的大学生马家爵、用车用刀杀死路人的药家鑫、向老师举起屠刀的学生、到将硫酸泼向黑熊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他们或被称为“天之骄子”、或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虎毒不食子”,“虎毒能杀母”?他们心中根本没有一点责任意识,甚至丧失了起码的人性。如今他们的名字都成了让人心痛的名字,成为中国的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没有对生命意识的传递,将会成为教育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广州佛山发生的“小月月事件”,更让人重新拷问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否存在对生命的尊重。传递生命意识应该成为教育的首要责任

记得台湾著名校长高震东说过的一句话:“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在他眼里,无论什么事都应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但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问地上的纸是谁扔的,甲说是乙,乙说是甲,互相推诿,没有一个人敢于承认,并承担责任。如果都能象高震东那样,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那么许多事情就能很好解决,许多矛盾就不会发展成严重后果。而现实是,从几岁孩子到某些政府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别说去主动承担责任,连自己分内的事都想法逃避,甚至自己犯下的罪责更是挖空心思地遮盖,最终使问题难以解决。造成这种现象,难道与我们教育一点关系也没有吗?

可以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剧中张一白老师对理科班的学生进行封闭式强化训练,让学生学到了生活的基本技能,尤其是让学生胸前挂沙袋体验生命的诞生过程,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的做法让人感动,让人佩服。经过师生同吃同住,共同学习训练,最终使原本紧张、敌对的师生关系,变得那样和谐融洽。就连左昊那种傲慢无礼的学生也有所转变。相信当张一白离开学校时,师生恋恋不舍的场景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张一白送给马玉华的一句话是“在老师眼里,没有差学生,只有犯了错误的学生。”最后校长杨乃农退休前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在一个教师的眼里,只有有缺点的学生,犯过错误的学生,而永远不会有教育不好的,教育不了学生。”这些话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我们教师首先应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给学生爱,要关心学生。尤其是有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宽容理解和体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教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责任,真正使他们认识到,遵守纪律,维护班级荣誉,是每个人的责任;关心他人,帮助弱小,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甚至爱社会上值得爱的人也是他们的责任。教师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在家里也要受到爱心教育,使他们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他们是无私的,是深深爱着他们的。对父母、长辈和其他人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使他们拒绝冷漠,不再自私;教师和家长有责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爱心融化坚冰,用爱心唤醒人类本有的善良、宽容和仁爱。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以及近年南方部分省份发生了多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玉树遭遇强烈地震。人无分男女老幼、地无分东北西南,华夏儿女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场史无前例的爱心大接力。绝大多数学校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心教育,广大师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最好实践。

倡导人性化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权。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因此,他们在家庭中是“小皇帝”,被父母宠为“宝贝”“掌上明珠”,父母关爱有加,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从吃、穿、洗衣到学习,甚至人生方向都给子女想好、做好。结果换来了子女的不理解,冷漠、无情,嘲讽、辱骂,甚至出手相向,从而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产生的悲剧,全国也不少见。不可否认,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关键是怎么爱。《名校》中张目的妈妈,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逼迫他们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结果是什么?造成张目的反感、叛逆心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此溺爱孩子,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他们怎么能成“龙”成“凤”?象左昊的母亲那种爱,不是爱孩子,而实属害孩子。现在,倡导人性化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使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成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手脚,给他们以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较大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自由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等。这才是以人为本。这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摒弃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为了光宗耀祖”的思想在某些家长思想中仍然存在,这是不可取的。只有让子女放开眼界,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