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五首谱传歌诀阐幽录(一)

 水木年华138 2017-08-27

 第一首 形意太极歌诀(三体式桩)

  诀曰:无极乃生阴阳母,动分静合两仪辅;

   三才四象皆无遗,五行六合七曜主。

  【领会】

  此首太极歌诀,其实就是总结形意拳的入门桩法三才式的具体要领和要求。三才式又名三体式,它包括了两仪、四象、三才、六合、五行、八卦,是形意拳各套拳法的开门式初步的姿势,学习形意的各套拳法必须先由此三才式再行变化其法。

  三体式站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它以形意拳理为纲领,把人体躯干、上肢、下节,身成三曲,使各部规范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定型姿势,通过练习三体式桩功,能充分发挥人体各部机能的作用,并能调动人体的潜能,使气血贯通经络,劲力互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增长功力。形意拳中所有的动作要领,都离不开三体式的基本法则。所以说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入道之门和总机关。形意拳中的姿势和练法千变万化,但其原理与要领都跟三体式相合一致的。故而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三体式是万法之源”的说法。三体式是静则为桩,动则为拳;“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三体式既讲体用之效,又究动静之理,是发挥动静和体用的作用,故而形意拳用它来筑其基,悟其道。也正是为追求“静中有动”作为对“内意”的基础训练。

  由于各地区支派的不同,各师承传授的差异,三体式于出势与形式上略有区别,虽然形式各异,架势不一,但内理相同,要求一致,均强调三体式的重要性。李能然宗师说:“欲尽形意拳之妙用,必先致力于三体式”。

  至于三体式的练法,宋世荣大师是这样论述的,“形意拳术有道艺、武艺之分,有三体势单重、双重之别。练武艺者是双重姿势,重心在于两腿之间,全力清浊不分,先后天不辨,用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积蓄于丹田之内,其坚如铁石,周身沉重,站立如泰山一般。若与他人相较,不怕足踢手击……练道艺者是三体势单重姿势,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亦可虚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意思与丹田相合”。

  这里就用姜容樵先生所传的刘派(刘奇兰所传系)之三体式练法为说明。

  身体直立,两足跟靠拢并齐,两足尖向外撇劲成九十度之形式;两腿宜直,膝盖后挺,丹田向后吸劲,胸往迎,两肩水平,两臂从容下垂,两手掌侧向前,两手微曲,五指并拢,后手小指贴于腿部中间。头要顶劲,项要竖劲,下颏微向后收,宛如立于空虚之地,凝神敛气,动静无知,混沌为主,虚无为辅,双目平视前方。随后两手变为阳掌,五指松开微曲,两手虎口要圆,手心朝上,自身体两旁往上托起,托至与两肩成水平线,两手再往下颏曲回十指相对,两手心均朝下,再由下颏往下按劲,按至脐部下方,两手握拳,拳心朝上,提至脐部上端,同时两腿弯曲,身体极力下蹲,两膝盖紧靠,左足提踵,跳尖触地,左足掌贴于右足里胫骨,两肩极力下垂,两肘往前扣劲,丹田往后吸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双目平视前方。承上式,似停未停时,两拳贴腹部,同时向上托起,两手如托物然;左手托至左乳下为止,拳心仍朝上;右手经过右乳至下颏,再向面前钻出,冲出时,不可过拳,拳心亦朝上,手背向下,偏左,极力朝里裹劲,裹至小指冲上,拳与右肩成水平线,肘下垂,肱微曲,所谓沉肩坠肘是也。两肩扣劲,又要下垂,左肘紧贴左肋,两腿两足均不动,头要顶劲,项要竖劲,双目平视前方。随后左足向前方开一步,两足距离约二尺五寸,亦要随乎人之高矮。左足微横,足尖斜向右前方,左足要顺直,两足跟在一直线上,两腿似直非直,似曲非屈,身体看正是斜,看斜是正;同时左拳由右臂脉窝向前方劈出,至两手相遇时变掌,如斧之劈物然。右手变掌朝外拧劲向后撕拽止于脐部后方,手背朝上,五指分开如抓圆球式,手虎口要圆,两手之劲左推右拽,如同抽丝;左手掌与左足上下相照,手背朝上,五指分开,虎口要圆与右手同。左手与左肩成水平线,肱微曲,肘下垂,头要顶劲项要竖劲,舌尖抵上腭,动如鹰,不动如熊,两肩要扣,双目平视左拳前方。

  以上动作是三体式桩的练法,在具体实作之中,对桩法中的身体各部要求历来就有“八字”“九法”为标准。

  八字即顶、扣、圆、敏、抱、垂、曲、挺。

  顶者有三:头宜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三关通,引肾气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向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宜上顶,有吼狮舌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固命。

  扣者有三: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浑身力凑。

  圆者有三:脊背要圆,其力摧手,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身力到手。

  敏者有三:心要敏,如怒猫扑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鹰之捉兔,则能预察机宜。手要敏,如饿虎扑羊,则能先发制人。

  抱者有三: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危不惧。两肋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

  垂者有三:气要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摧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

  曲者有三:两肱要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要曲,弯如半月则力厚。两腕要曲,曲如半月则力凑。曲者取其伸缩自如,劲力不断之意。

  挺者有三:颈项要挺,则头部正直神气贯项。脊柱腰部要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膝盖要挺,则气恬神怡,如树生根。

  九法则是指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九个部位的要领要求,这不但是三体式桩的要求,而且在形意拳的各个姿势中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要求。所以,练三体式桩时要刻意把握这九法,以便在练拳中随时体会和检查练习时拳势是否正确。

  身部之法者,“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倚皆身之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此即是要求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侧向前方,与目视方向成斜45度。头向上顶,颈要竖直;面部要自然,牙齿轻扣,下颏略内收,要着重体会整体力,正而似斜斜而似正不偏不倚的含义。

  肩部之法者,“头宜上顶肩宜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即前肩要伸,后肩要撑,两肩有外撑且肩窝吐气而内合之意,同时肩部整体要松要沉。如此松沉撑扣使肩部形成一个外撑内合的肩架,使腰背及全身之力传导至手臂。

  臂部之法者,“左臂前伸右臂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过曲不远过直少力”。即左臂(前手)肘部下垂,不可伸直,左手食指要向上挑劲,拇指尽力向外撑开,虎口成半圆形,掌心内含;右前臂靠在腹部右侧,右手五指也要撑开,腕部要塌住,两臂肘关节要形成一个钝角,大体展开在135度左右,前臂伸出时后臂一定要在肋部,使之养成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的习惯动作。要体会曲中求直,直中带曲的劲力和上肢筋腱抻拨酸胀的感觉。

  手部之法者,“右手在肋左手齐胸,后者微塌前者力伸,两手背覆用力宜均”。此即两手动作的同时,注意两小臂内旋,这样能使尺骨与桡骨交叉相合以增加腕部的力量,两手腕部要向下微塌,腕部屈角以45度为宜,两手要相呼应,不可偏执,前后相照。对于右手(后手)的放置位,有梢、中、根之分,置于前手肘下脐正前方称梢节练法,此势过于束窄,易手含肩、缩背、压迫脏腑而生流弊。中节练法后手置于腹前,掌根偏于脐后,手指与前手腕相照应;此势刚劲而中和且不易生流弊,练形意者多用此姿势。根节两掌向下,两臂之间有一股圆活之力,后手置于腰侧。此式舒畅如意,开胸顺气,调整气力,对于脏腑也有补益,是练习身法和劲力由明劲转入暗劲及化劲之境,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初学者应先从中节姿势练起,待知劲懂劲后再练根节之劲力。

指部之法者,“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满似刚似柔,力项到指不可强求”。五指要自然分开,虎口撑圆,使掌背与指背形成外撑内扣之力,但不可僵直,要做到刚中寓柔,以意贯力,不可强努。其法为,大拇指与食指分开,使虎口撑圆,食指在外撑的同时向前斜上方指,小指与拇指相照有内扣之意,其余三指在分开的同时向内合扣,力达指尖,手心回缩使掌外缘、掌根、手指形成一个整劲。为了让学习此法能正确掌握,人们多采用抓碗站桩作辅助法,就是用碗口大于手掌张开时直径的两个碗,双手各抓一碗,碗口向下,碗底向上,手指抓住碗背弧部,手心回缩进行三体式练习。注意手指既不能用死劲,也不能不用力,完全是一种“含劲”。股部之法者,“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曲直每见鸡形”。此为要求大腿股部与膝部力量的配合,两腿要有一个前后的撑劲。两胯略向后收缩(缩胯),两膝微向里扣,前膝屈弓不要超过踝关节;使下肢之力上达于腰身。注意两膝内扣时不要形成夹裆,要记住圆裆,圆裆能固胯。

  足部之法者,“左足直前斜侧皆病,左足势斜前踵对胫,随人距离足指扣定”。足部的要求无论是站桩或行拳,两足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一定要明确。定式为步型,运动为步法。步型与步法是保持身体重心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站桩时脚的十趾与前脚掌着力,脚底涌泉穴着意,有如身力入地如木生根之感。后脚与前脚之直线以斜45度为宜;两脚脚趾扣地,重心偏重右腿,前腿既虚且实,承担少部体重。为了增强下肢力量,使桩步更加稳固,形意拳界多利用站砖头练习三体式。初以砖平置地面,砖的距离以桩步脚位相同。随后将砖侧立,继之将砖竖立,以循序渐进之法进行三体式桩的训练。

  舌部之法者,“舌为肉梢卷则气降,目张发耸丹田愈沉,肌容似铁内坚脏腑”。此为要求于练功中需舌顶上腭,功界称为“搭鹊桥”(下鹊桥为谷道内提),使之接通督脉上升之气,经任脉下达归于丹田,使气之运行周天而达于四肢。此论的详细之法,敝人将在《内功周天法真诀》和《内功引气法诀》二首歌解释中作详解,于此则不赘述。

  臀部之法者,“提起臀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内交,低则势散故宜稍高”。此部之要求即为功界所谓之“搭下鹊桥”,轻提谷道能使丹田之气经督脉上达百会充实四肢。但不是收胯缩肛努目瞪眼而使精神恍惚;总要以不偏不倚不激不躁,循序渐进为要。臀部有意识地向里收敛,不可外突翻臀,有的称为“提肛裹胯”或“谷道内提”(肛门为谷道)。收敛的方法是肛门的括约肌稍加收缩上提,好象忍住大便的样子,但是不可紧张前挺。这样就约束了臀部外突,保证了腰脊和尾骨的中正,也促进了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除此之外,还要求胸部略向内含,不要紧张用力;两肋肌肉舒展(束肋);心胸平静空虚,腹部自然充实(沉气),但不要故意鼓腹;背部肌肉尽力向两侧伸展(拔背);腰要塌住。这样,呼吸方能自然,随着动作的伸缩起落,协调而和顺,流畅而不滞塞。大致以开为吸,合为呼;蓄为吸,发为呼;收为吸,放为呼;起为吸,落为呼。这样能使气力相合,劲力充实,动作整齐,不易产生流弊,可避免出偏。

  形意拳的三体式究竟练的是些什么呢?其实质就是让学习者掌握“静中之动谓之真功,动中之静谓之真静”,通过三体桩锻炼使之加深对技法的理解,促进姿势、动作正确,达到外合内顺,调整五内,增进健康,有助于技术向炉火纯青接近,从中也会体验到抻筋拔骨之功效,惊起四梢之威风;领会神、意之灵通,以至“静寓于动”之妙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