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年,我去过的欧洲(二)

 JeremyJee 2017-08-27
2017-08-27 晓南


这些年,我去过的欧洲

男男女女那些事

 

 1. 寂寞的联合国,热闹的同性恋

  在我实地造访日内瓦之前,如果问我对日内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的话,那肯定就是她的国际化了。多年来总是在媒体上看到在日内瓦举行各种国际会议和颁布国际声明的新闻。所以,我和Y弟到达日内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见识一下日内瓦联合国总部(UN)的真容。

        虽然宾馆的马桶如此小气,然而宾馆的服务还是相当大气的。在狭窄而优雅的前台,那位微笑可人的女服务员热心地向我们介绍说,从宾馆走几百米,就是有轨电车站,从那里就能够搭乘电车直达联合国。而且还给我们签了两张宾馆的证明,让我们带在身上,凭这两张纸,我们俩就可以在日内瓦免费乘公交车了。我们的心啊,顿时火热火热的。

        那是一个是周末的傍晚,整辆电车里也没几个乘客。我们乘坐了一路,也没遇到检票的。慢慢悠悠,晃晃荡荡,当电车到达终点站的时候,我就知道,联合国到了。我内心一阵激动,一种神圣的情感油然而生!我赶紧正襟危坐,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襟和头发。在下车之前,我先是隔着明亮的车窗,满怀期待地,向外望去。

 
       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联合国?只见湛蓝的天空下,生长着几棵碧绿的小树,下面是一片荒草地,草地那边是一栋古旧的民房,金色的阳光照射在绿草地和民房的白墙上,给我的感觉那就两个词,四个字----荒凉,寂寞!
    如果在草地里再种上几棵西瓜的话,我看就可以喊闰土来这里刺猹了。

 
        我怀着无比惊讶的心情走出电车,看到的则是一个空无一人的车站。不要说游人,就连警察都没看到一个。

 
       跟想象中的联合国完全不一样啊。我们继续往前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广场,空旷的大广场。

 
        广场的尽头,就是联合国大楼。联合国门前最瞩目的东西,是一把巨大的椅子,其中一条椅子腿是残缺的,所以这是一把巨大的三腿椅。说实话当时我并不十分清楚这条残缺了一条腿的椅子是什么含义,直到最近我向度娘请教了一下才知道,这把椅子叫做跛脚椅,意在禁止使用集束炸弹。

  只有在这里,跛脚椅的旁边,我们才算看到了一群人,就是画面左侧圆圈里的那群人。这群人一共二三十人左右,聚在一起,嘴里不断吆喝着什么。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不认识他们的国旗,再说了,我们只是来打酱油的,对这些也确实并不关心,所以我们不知道这群人在干嘛,只能猜测他们也许是在向联合国表达某种观点或者情绪吧。但是在这周末的联合国门前,他们大约只有包括我和Y弟在内的不超过5个观众,而联合国大门紧闭,一个人影都没有,连保安都没看到。联合国能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吗?他们的诉求能够得到回应吗?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他们好运了。

 
        继续走近,联合国的铁格栅大门紧闭,隔着大门,能够看到万国旗帜比肩而立,只有这时候我才算是感受到一点联合国的气氛了。也就仅此而已。正如前面讲的,大门边连个保安我都没看到,不知道是真没有保安,还是保安在跟我躲猫猫。

 
       联合国大门边的这幅壁画,倒是引起了我的一点兴趣,因为我总觉得这幅壁画与我大天朝的敦煌壁画有些神似之处。至于这幅画的含义,我没有研究过,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去问一下度娘吧。

 
       敦煌壁画,大家感受下。

 
       敦煌壁画,大家感受下。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夏日黄昏,我是怀着颇有些落寞的心情离开联合国的。一切竟然与事先的想象如此的不同,日内瓦联合国总部竟然是如此的寂寞和荒凉。

  寂寞的联合国颠覆了我的想象,第二天我决定带Y弟去领略一下名闻遐迩的日内瓦湖风光。

    作为阿尔卑斯山区最大的湖泊,日内瓦湖可谓久负盛名。大文豪亨利·詹姆斯称它是出奇的蓝色的湖,拜伦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巴尔扎克则说它是“爱情的同义词”。关于巴尔扎克这句话,下一分钟就会让我以极为戏剧性的方式领略它的含义。在此之前还是先上几幅我自己拍摄的日内瓦湖照片给你们看看。

 
       日内瓦湖,美得像一首诗。

 
       日内瓦湖,蓝得像一个梦。

 
       日内瓦湖,绿得象一块玉。

    就在我们惊叹于日内瓦湖的美的时候,忽然从湖的对面那一侧,隐隐约约传过来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声,隔着湖还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些打扮得花花绿绿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队伍,正从湖的对岸向这边走过来。随着队伍的临近,敲敲打打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好玩。这次我们就是来看热闹的,昨天经历了联合国的寂寞,今天就有大白天的热闹来给我们补上,日内瓦----侬挺厚道啊!

我们一边循着音乐声向队伍那边走过去,一边猜测着他们是在搞什么活动。  

“我估计他们是在搞某种节日庆祝活动。我先猜到。

  “我觉得好像是他们在搞某种游行。”Y弟持不同见解。

  走进一看,我立即佩服起Y弟来了。虽然看不懂他们的语言(不是英文),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秒懂,他们确实是在游行,而且这是一场同性恋大游行!

 
       浩浩荡荡的,队伍看不到尽头,男男女女打扮得花枝招展,成双成对,间或有一辆汽车夹杂其间。跟我们一样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站在路旁饶有兴致地看着。

 
  
       这位老爸带着儿子走在队伍中是怎么回事捏?有点令人费解哦。

 
       游行的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一辆汽车也打扮得花花绿绿。

 
       另一辆汽车,上面载着音响设备,全程伴奏。

 
       这一对老兄(情侣)举着一面白棋,我确实不明白是什么用意。

    那天是2011年的7月初,我当时马上联想到,就在不到10天以前,即2011年的624日,美国的纽约州同性婚姻法案,刚刚在纽约州立法机构中获得通过,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这么一场同性恋游行,我猜想也许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吧。

 
       在这一辆汽车上,站着近20人载歌载舞。车的顶端有一幅标语,本人并不明白是什么语言,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分别用百度和谷歌做了一下自动检测翻译,结果如下:

   
     百度翻译

   
   谷歌翻译

 


    亮点一:是不是证实了我们关于同性恋游行的猜测?

    亮点二:百度和谷歌的翻译,二者功力孰高孰低,自己体会。

       此次游行的一个特点是,全程游行的人们都是喜笑颜开的,载歌载舞,绝没有苦大仇深的表情,也没有愤怒的呐喊,当然也没有看到几个维护秩序的警察,只看到跟我们一样的一些游客跟在队伍后面拍照看热闹。

    但是,对于我那双异性恋的好色的眼睛来说,这次游行最大的亮点,最令我难忘的,却是队伍里的一位长腿大美女!请看图:

 
    腿够长吧?身材够好吧?皮肤够白吧?
 
        那位带着小孩的女子,你好令人妒忌哦!
 
    从侧面看,魔鬼身材和天使面孔一览无余。

 
       哦,长腿美女也弯下腰来为婴儿车里的孩子整理着什么。

    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时不时地翻看当年我在日内瓦拍摄的这次同性恋大游行的照片,尤其是照片里这位长腿大美女,总是那么令人难忘。

       后记:荒凉寂寞的联合国,轻松欢快的同性恋游行,美丽安详的日内瓦湖,无人检票的有轨电车,精简节约的宾馆,让我对日内瓦这座城市的品格,的确有了相当深刻的体会。


    2.红灯区趣事

    我数次造访过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因为它实在太有名了,以至于凡是去过阿姆斯特丹的人,如果不去那座城市的红灯区看看的话,感觉几乎就是白去了。

    当然如此,在一个国家的首都,政府明确允许建立这样一个闻名世界的红灯区,这是如此不同的一个世界,如此不同的一种文化,如果来一次阿姆斯特丹的话,怎么能错过了解它的机会呢?

  不过在这一部分我不会贴上照片,因为我压根就没拍过照片。虽然去过数次红灯区,我确实一张照片都没有拍过。因为我始终认为,拍摄红灯区的照片,对于那些站在橱窗里的性工作者们来说,是一种不尊重的心态和行为。我相信,选择站在橱窗里的那些人,必然有她们自己的故事和原因,而且这种选择,在荷兰这片土地上是合法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她们就跟坐在办公室里上班的那些人一样,有她们的尊严,有她们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她们别无二致值得人们的尊重。如果有人是带着道德优越感来荷兰红灯区看热闹的话,我觉得那是大可不必的。

  事实上,那些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橱窗,以及站在橱窗里的那些姑娘,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为荷兰吸引了这么多游客,给荷兰经济带来了这么多收获,难道荷兰政府和荷兰人民不应该感谢站在橱窗里的这些人吗?更遑论政府还能从她们身上获得丰厚的税收了。

  同样的,不管是那些钻到橱窗里消费过,还是来这里只做免费观光客的游人们,不也应该感谢她们吗?每到华灯绽放的夜晚,诺大的红灯区里游人如织,摩肩擦踵,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洋溢着新奇的笑容,兴致勃勃地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所以,我始终认为,在首都建立红灯区,从经济上来讲,是荷兰政府一个相当聪明的决策。红灯区究竟为荷兰吸引了多少游客,带来了多少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益,实在不可限量。

  从文化上来说呢?一个红灯区的存在,让阿姆斯特丹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也向全世界成功输出了荷兰文化的开放特色。

  我曾经观察和调研过一些荷兰人,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他们对于红灯区的兴趣,与外来的游客相比,实在低得可怜,甚至很多荷兰人都从来没有去过红灯区。总体上来说,荷兰人对待他们首都的红灯区的感觉,就是没有太多感觉。

  但是最令我惊讶的是,就在红灯区的中心位置,赫然矗立着一座教堂,而且还是一座老教堂。教堂的静谧与红灯区的喧嚣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我不禁对荷兰此地的这种包容文化肃然起敬,再不敢对橱窗里的女郎有任何道德上的优越感!真的。

  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固然治安良好,管理规范,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最典型的灯红酒绿的场所,一个最典型的花花世界,必然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发泄欲望、排遣情绪、体验新奇的地方。夜色下的红灯区,多的是喝得醉醺醺的男人,他们边走边唱,声音高亢,有时还会遇到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的酒鬼。

  有时也可能会遇到醉醺醺的壮汉与你搭讪,他们男女通吃。对待他们只有一个字:躲。

  然而更多的还是跑过来看风景的酱油客,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很多年轻的女士,包括亚洲人,也穿梭于红灯区人如潮涌的红色小巷中,看得也是乐此不疲。

  当然也会看到很多男人,有亚洲人,也有非亚洲人,他们推开橱窗的门,把头伸进去片刻,然后就把身子探了进去,接着门一关。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运河之城,所以红灯区也不例外,运河交错于其间。有一次是在秋天,已经接近午夜了,我走在红灯区的运河边上,感觉到深深的寒意。这时看到几只野鸭在运河的水面上追逐嬉戏,再看看河岸上辉煌的灯火和如织的游人,忽然间我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可是又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这时候我又想起小时候的一个电影《阿姆斯特丹的水鬼》,回想着电影里水鬼把妓女拖入运河水下的恐怖镜头,我又不禁哑然失笑。仿佛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说到这里,我觉得应该给大家讲一件我在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遇到的趣事了。

    那一年夏天,也是接近午夜了,我和鲁大哥一起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观光。可能是之前喝过啤酒的原因,逛到中途鲁哥要去厕所,找了一圈也没看到公厕。眼看鲁哥憋得不行,我一抬头看见运河对岸靠近桥头那里有一家酒吧,我稍微迟疑了一下,走了进去。酒吧里一片嘈杂,我借着摇曳的灯光跟酒吧老板说:Can my friend use you toilet?(我朋友可以用一下你的厕所吗?)

    老板向我伸出一个手指:“One Euro.1欧元)

“OK, OK.”我毫不迟疑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欧元硬币交给他。

    我告诉鲁哥我会在运河对岸靠近桥头的地方等他。

就在我站在运河边上等鲁哥的时候,一位亚洲的中年男忽然向我走过来,冷不丁问我:あの、あなたわにほんじんでが?

  喔,他这是在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哎,我这长相,这么对年来,在外面被人误以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都已经习惯了。

  我有一点点日语基础,所以我能听懂刚才那句话,也能用日语回答他这个问题。

  “いえ、わたしわちゅごくじんです。”(不是,我是中国人)。

  “あ、すみません。”(哦,不好意思。)这位长相憨厚的日本大哥有一点尴尬,打算离开。

  飙了两句蹩脚的日语,异国他乡的,我突然有点小兴奋,就继续用半生不熟的日语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

  也许是我的真诚的笑容给了他信心,他问我知不知道红灯区的价格。我一听感觉有些好笑,就告诉他我不太清楚,但是如果他对哪个橱窗里的女郎感兴趣的话,打开门问一下就行了,因为我看见过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

  支支吾吾半天,我终于听明白了,这位老兄不会讲英文,所以希望找一位懂英文的朋友帮他问一下价格。好谨慎的人哦。

  帮助荷兰人振兴经济的事,我觉得应该去做。我于是告诉他,我会英文,你看好哪位女郎了,我帮你问。他很大方地指了指斜刺里那个橱窗。

  懂了。我走过去打开那个橱窗的门,那位女郎立刻笑成一朵桃花欢迎我进来,我对她说,我是替我朋友问一下价格,她立马很痛快地把价格和服务时间都告诉我了。我道了一声谢,就回到了那位日本老兄身边,原封不动把答案转告给了他。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向我道了一声谢,这位老兄健步走向正向他招手的橱窗里的女郎。

留下我一个人站在那里,一遍遍地问着自己:TMD的真是无奇不有,异国他乡、深更半夜的,我这是唱的哪一出戏啊?

喂,你愣在那里干什么呢?鲁哥回来了。

  我就笑嘻嘻地、又有点尴尬地把刚才那件事跟他讲了一遍。

  “你个傻瓜,刚才应该在女郎报价的基础上加价100欧,赚一票佣金,咱哥俩今晚的夜宵钱就出来了!”

  鲁哥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在喝水,结果听到这里我一口水还没咽下去,哗的一声喷了出来,大哥你什么意思啊?你这是要让小弟改行吗?

       “哈哈哈,我们俩笑得前仰后合,以至于周围的人好奇地向我们俩看过来。红灯区毕竟不是平凡之地,我们俩赶紧一溜烟地消失在阿姆斯特丹的夜色之中了。


作者邮箱:jeremycuriousman@icloud.com

 

微信公众号IDthink-room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作者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