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C 2017】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十大要点解析

 我爱杂货铺子 2017-08-27

2017年8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2017)年会上,ESC联合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发布了《2017年ESC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本文摘取了新指南最核心的推荐意见并进行了整理,要点如下。

一、外周动脉疾病(PADs)

1.PADs患者管理的一般推荐


(1)建立多学科血管疾病管理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治疗决策(I类推荐)。


(2)加强医生和公众对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和下肢动脉疾病的认识(I类推荐)。

 

2.PADs患者的综合管理


(1)所有PADs患者均应戒烟,注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I类推荐)。


(2)所有PADs患者均应服用他汀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LDL)目标值<1.8 mmol/L(70 mg/dl)。若患者的初始血脂水平为1.8~3.5 mmol/L(70~135 mg/dl),目标值应在此基础上降低50%(I类推荐)。


(3)PADs患者合并糖尿病时,需严格控制血糖(I类推荐)。


(4)PADs患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I类推荐)。


(5)有症状的PADs患者,推荐启动抗血小板治疗(I类推荐)。


3.PADs患者的抗栓治疗


(1)推荐有症状的、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应长期单一抗血小板(SAPT)治疗(I类推荐)。


(2)推荐腹股沟旁路术后的患者接受SAPT治疗(I类推荐)。


(3)CAS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至少1个月(I类推荐)。


(4)孤立性无症状性下肢动脉疾病(LEAD)患者不推荐常规抗血小板治疗(III类推荐)。


(5)PADs患者合并房颤时,若CHA2DS2-VASc积分≥2分,推荐OAC治疗(I类推荐)。

二、颈动脉疾病

1.颅外颈动脉成像


(1)评估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范围和程度时,推荐多普勒超声(DUS)(一线)、CTA和(或)MRA检查(I类推荐)。


(2)拟置入颈动脉支架(CAS)时,DUS检查后需进一步完善CTA或MRA检查,评估主动脉弓、颅外和颅内循环情况(I类推荐)。


(3)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时,DUS检查需与CTA或MRA联用以评估狭窄程度,或由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再次确认(I类推荐)。

 

2.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患者


(1)颈动脉狭窄70%~99%且有症状的患者推荐行CEA,围术期死亡/卒中发生率<6%(I类推荐)。


(2)狭窄程度达50%~99%且有症状的患者,一旦决定后应立即行血运重建,最好在症状发生后14天以内(I类推荐)。


(3)狭窄程度<50%的患者不推荐行血运重建(III类推荐)。

三、椎动脉狭窄管理推荐

对于无症状椎动脉狭窄,无论狭窄的严重程度如何,不建议血运重建(III类推荐)。

四、肠系膜动脉疾病

1.急性肠系膜缺血管理推荐


怀疑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建议紧急行CTA检查(I类推荐)。


2.慢性肠系膜缺血(CMI)管理推荐


(1)怀疑CMI时,首选DUS检查(I类推荐)。


(2)症状性多支血管病变的CMI患者,推荐血运重建(I类推荐)。


(3)症状性多支血管病变的CMI患者,不推荐延迟血运重建,以改善营养状况(III类推荐)。

五、肾动脉疾病(RAD)

1.RAD诊断策略推荐


(1)推荐DUS(首选)、CTA及MRA诊断RAD(I类推荐) 。


(2)不推荐肾显像、ACEI激发试验前后血清肾素水平及静脉肾素水平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RAD的筛查(III类推荐)。

 

2.RAD治疗推荐


(1)单侧肾动脉狭窄相关的高血压推荐应用ACEIs/ARBs(I类推荐)。


(2)高血压相关的RAD,推荐应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I类推荐)。


(3)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肾动脉狭窄时不推荐血管重建(III类推荐)。

六、下肢动脉疾病(LEAD)

1.踝肱指数(ABI)测量推荐


(1)ABI是筛查和诊断LEAD首选的无创检查(I类推荐)。


(2)在踝动脉不能受压或ABI>1.4的情况下,趾臂指数、DUS分析及脉搏强度记录可作为替代检查(I类推荐)。


2.LEAD的影像学推荐


(1)DUS是确诊LEAD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I类推荐)。


(2)DUS和(或)CTA和(或)MRA可用于分析LEAD病变解剖学特征及指导血运重建(I类推荐)。


(3)应在联合解剖影像学检查、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上做出治疗决策(I类推荐)。


3.间歇性跛行患者管理推荐


(1)他汀类药物可以提高步行距离(I类推荐)。


(2)推荐间歇性跛行患者进行监督运动训练,当监督训练不可行时,推荐其进行非监督训练(I类推荐)。


4.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推荐


闭塞病变较短时(<>


5.股腘动脉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推荐


(1)闭塞病变较短时(<>


(2)闭塞病变较长时(>25 cm),手术风险不高,有可利用的静脉且预计生存寿命>2年时推荐搭桥手术(I类推荐)。


(3)可用自体隐静脉进行股腘动脉搭桥术(I类推荐)。


6.膝下动脉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推荐


(1)存在慢性严重肢体缺血(CLTI)时,膝下动脉的血运重建有助于抢救患肢(I类推荐)。


(2)行膝下动脉血运重建时,可选用大隐静脉旁路(I类推荐)。


7.CLTI的管理


(1)早期识别组织坏死和(或)感染,及早告知血管疾病诊疗团队有助于抢救患肢(I类推荐)。


(2)CLTI患者需评估截肢风险(I类推荐)。


(3)CLTI患者合并糖尿病时,需合理控制血糖(I类推荐)。


(4)为抢救患肢,如有可能应接受血运重建(I类推荐)。


(5)不推荐CLTI患者接受干细胞/基因治疗(III类推荐)。


8.表现为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


(1)患者存在神经功能受损时,应行紧急血运重建(I类推荐)。


(2)若无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在影像学检查后数小时内行血运重建,具体视情况而定(I类推荐)。


(3)尽快予肝素及镇静剂治疗(I类推荐)。



七、CABG患者同时筛查颈动脉狭窄

拟行CABG的患者,若近期(6个月内)有卒中/TIA病史,可行颈动脉超声检查(I类推荐);近期无卒中/TIA发作者无需常规筛查(III类推荐)。

八、CABG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时的管理

1.颈动脉血运重建需由包括神经科医师在内的多学科团队商议后决定(I类推荐)。


2. 拟行CABG的患者,若近期(6个月内)有卒中/TIA病史,但颈动脉狭窄程度<50%,不推荐颈动脉血运重建(III类推荐)。


3.拟行CABG的患者,若颈动脉狭窄程度达70%~99%,但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推荐颈动脉血运重建(III类推荐)。

九、LEAD合并CAD患者的筛查与管理

LEAD患者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时,推荐首选桡动脉入路(I类推荐)。

十、PADs合并心脏疾病的管理

1. 患者拟行心脏移植或置入心脏辅助装置时,需进行全面的血管评估(I类推荐)。


2. 患者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或其他需经心房路径的结构干预时,需筛查LEAD和上肢动脉疾病(UEAD)(I类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