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因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一):揭示网状色素异常的致病机理

 ABCmedic 2017-08-27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DNA、表观遗传的变异、基因表达水平的异常等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态。单一组学已很难满足科研需求,随着测序技术的普及和分析方法的完善,多组学联合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疾病研究也呈现出多组学发展的趋势,在研究疾病致病机理、筛选治病靶点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整合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DNA层面筛选的候选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展示,RNA层面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组突变的分析,以及关键基因的通路富集分析等,将基因组和转录组紧密的联系起来。常见思路如下图:



推荐的文章: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网状色素异常的致病机理

Starokadomskyy P, Gemelli T, Rios J J, etal. DNA polymerase-α regulates the activa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s throughcytosolic RNA: DNA synthesis.[J]. Nature Immunology, 2016, 17(5): 495


背景:先天性免疫依赖于宿主对潜在抗原的特定分子模式的识别。病毒及其复制模式产生异常核苷酸会激活先天免疫信号,引起I型干扰素产生。参与这些信号机制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免疫缺陷疾病。X连锁的网状色素异常(X-linked reticulate pigmentary disorder, XLPDR)是一种自发炎症的原发性免疫缺乏症疾病。

样本:12个XLPDR家系中的4例患者样本;2例患者、4例正常人的成纤维母细胞系样本(各两个生物学重复)。

测序策略:患者,WGS,测序深度>50x;细胞系,RNA-seq,19.5 million reads/sample

数据分析通过1000G/HapMap,非XLPDR疾病数据库对突变位点进行筛选,保留编码区的非同义突变和非编码区影响mRNA剪切的突变,找4例患者共有突变,发现了POLA1内含子rs24744696 A突变为G;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该突变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和NF-κB依赖的基因。

实验验证:数据库频率验证,患病个体和正常人群验证,细胞学功能验证,qRT-PCR验证基因表达情况,蛋白表达量差异验证。


研究结果

基因组:WGS发现POLA1内含子突变

研究选取12个(5个已报道和7个新的)XLPDR家系中4例患者样本,采用WGS测序分析,发现4例患病样本的POLA1内含子区rs24744696 A突变为G。该基因编码DNA聚合酶α催化亚基,其参与合成RNADNA杂合体该变异与XLPDR疾病共分离,发现其他家系先证者均携带该突变,但正常人群中未检测到该突变。进一步通过细胞功能试验,发现错误剪切的POLA1中腺嘌呤到鸟嘌呤的突变确实与XLPDR密切相关。


转录组RNA测序发现POLA1缺陷激活I型干扰素

比较4个正常个体和2个患病个体细胞系转录组,发现患者个体细胞中许多编码I型干扰素调节因子、信号通路和NF-κB的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对5个病人和14个正常个体血液样本进行qRT-PCR,发现患者中干扰素调节因子和NF-κB依赖的基因10倍高表达于正常个体。表明:POLA1突变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和NF-κB依赖基因,进而激活I型干扰素反应机制。


细胞功能学验证通过免疫荧光、免疫印迹、qRT-PCRsiRNA等方法确定POLA1内含子突变影响了DNA聚合酶α,影响细胞溶质RNA:DNA表达量,减少其杂交,进而影响抗病毒基因表达和核酸传感器通道的调节,使得I型干扰素反应机制激活,引起XLPDR疾病表型。


研究结论:整合DNA和RNA分析结果,发现POLA1内含子突变影响了POLA1基因表达。POLA1 缺陷影响了DNA聚合酶α,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POLA1蛋白和I型干扰素共同影响RNADNA杂合体合成,引起XLPDR疾病表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