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与自己在一起,是生命完整的开始

 简爱书签 2017-08-27

겨울에서 봄

来自心灵的圈子

03:20

在这个人际关系繁杂的社会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做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儿女的父母。可是什么时候,能真正做一次自己呢?只有找回自己,我们的生命才是完整的。

——by 圈姐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学会爱别人

 作者:蒋勋   出处:《孤独六讲

为什么在华人热闹的家族聚会、紧密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感觉到心境上难以言喻的“孤独”?

应酬、对话、寒暄、彼此夹菜、彼此嘘寒问暖——“薪水多少?”“父母好吗?”“太太好吗?”“孩子好吗?”“工作累吗?”“何时结婚?”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不断重复着回答类似的“关心”。

我们可以不回答这些问题吗?我们可以有一点跟自己独处的时间吗?我们可以保有一点个人自己的隐私吗?

张爱玲生活在华人的大家族中,她说:人是没有隐私的。她说:一大清早,不把门打开,就是在做坏事。即使关了门,纸糊的窗户,舔一舔也就有了可以窥探的破洞。

张爱玲的感慨很深,她经验过华人的生活,也经验过西方现代社会的生活。好像最后她宁愿选择孤独却完整的自己。

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是完美的,在西方现代都市,享受孤独的自由,但也感受寂寞和荒凉。在人际关系紧密的华人社会,有人情味,我们却又渴望逃离,保有多一点的自我。

我们的一生,做父母的孩子,做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做儿女的父母,我们很少有机会面对独立而真实的“自我”。

如果没有家庭伦理的牵绊,做一个孤独的纯粹的自己,那会是什么样的自己?

也许很困难,也许还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我们是否愿意试一试,“做完整的自己”。

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好像找到了,热泪盈眶,然而,或许又要幻灭。仿佛,再也回不去没有被劈开以前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漫漫长途,我们还是要如此孤独寻索下去,天涯海角,还是要找寻那失落的另外一半。

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

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

孤独的核心价值就是——跟自己在一起。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作者:蒋勋;摘自《孤独六讲》;配图来源:Vivienne Mo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