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座老挝北部小城,满足你对法式遗风的所有幻想

 xdd响当当 2017-08-28
好多年前,在背包客概念还未兴起之时,一本名叫《谢谢和菜菜为爱走天涯》的书吸引了我。
一对情侣相识于南迦巴瓦,一起辞职旅行,用4万元穿越亚非18国。里面提到有个叫“琅勃拉邦”的地方,一直绕于我心头。
自己念叨了好几年却从未成行,终于,这次下定决心,回归东南亚,去这个美丽名字的小城瞧一瞧。
琅勃拉邦
一座低调的山城
琅勃拉邦
依山傍水
位于湄公河畔群山环抱的谷地
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
其状似“L”形半岛
是老挝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个城镇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仅在琅勃拉邦全市中
就有679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
1995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历史遗产名录
百年历史的
法式殖民建筑
琅勃拉邦曾是法国的殖民地
这座山城将老挝的东南亚韵味
融合进了法式的浪漫典雅风情
应运而生了属于琅勃拉邦的气质
这里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
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
成为西方游客追求的“世外桃源”
漫步在老城区街头
留心观察可以发现不少细节之处
存留着很多法国的遗风
很多通知、告示、邮局、银行、建筑名称
都是老挝文字和法语的双语对照
散落在沿街两侧的双层法式建筑
穿插在寺庙之间
租辆自行车或电动车
我们毫不费力得把整个半岛都逛遍了
在这个老城区内骑行
是很惬意、很浪漫的出行选择
就像当地人一般穿梭于街头
尽情体验这里融合混搭的当地风情
我们精心挑选了一家精品酒店
改建于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式建筑
精致的阶梯门廊
错落的庭院和曲径通幽的内庭院落
屋内屋外的门框木廊
仿佛能让我触摸到她岁月的痕迹
佛教山城
琅勃拉邦是老挝佛教中心
寺庙、佛塔林立
仅市区中心地带就有30多座寺庙
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
2万多的人口中,有200多名和尚
香通寺(Wat Xieng Thong)
正好位于湄公河和南坎河的交汇处
它是琅勃拉邦最美丽、最宏伟、
最著名的一座庙宇
是经典的琅勃拉邦寺庙建筑风格
由Setthathirat国王于1560年建造
直到1975年都是王室私有资产
主殿的屋顶造型是典型的琅勃拉邦风格
很大斜度的三层屋顶
几乎快要掠到地面
在千年佛教古城,体验清晨布施
每天清晨6点前,天还未亮
虔诚的信徒就已经在沿街准备好
待各个寺庙的僧侣成排到来时,
信徒会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僧侣们
僧侣排着队赤足鱼贯穿行而过
虔诚的信徒依次把糯米饭放进他们的钵盆
整个过程非常安静,没有人说话
只有游客的相机声...
如今的布施已经开放给游客体验
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
将准备好糯米饭供奉给僧侣们
不过现在开始商业化运作了
游客可以购买布施席位
同样可以一站式购买糯米饭用于布施
在方便游客的同时
也缺失了原本的那份淳朴的原味
糯米饭是老挝的国民主食
煮熟的糯米饭盛在一种叫做
\"迪普考\"的竹编小饭篓里
吃时把饭篓的盖子打开
抓出一小团糯米饭
用手使劲攥、捏,然后蘸着调料吃
这里的糯米饭粘性好
软硬适中
香甜可口
逛小城 走夜市
每天晚上六点开始
洋人街(Sisavangvong Road)
这条原本安静的街道
变身最热闹的区域
整条街成了夜市
街道一侧是旧王宫和香通寺
另一侧是挥别夕阳的普西山
白天这里是宁静的庙宇世界
入夜后摊主们支起帐篷
老挝琅勃拉邦夜市
号称世界十大夜市之一
但在琅勃拉邦夜市里的最大感受
就是安静与秩序
这里听不到大声叫卖和扩音器的刺耳重复
摊贩安静的等候着顾客的光临
不会强买强卖
价格可以商量
买卖不成也不会恶语相向
夜市上商品琳琅满目
类目跨度之大
可供挑选范围之广
衣服、珠宝饰品、手工艺品、
野生昆虫泡的酒烧烤、色拉、
果汁、法式可颂面包...
一路走、一路逛、一路吃
夜市的烧烤摊
烹饪风格较为粗旷
对卫生比较考究
肠胃敏感的朋友
还是请三思而行、量力而为吧
 
逛累了、吃饱了
慢悠悠漫步回到酒店
睡一觉又是全新的慵懒一天
在琅勃拉邦
生活就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